昏 迷
凡神志不清,對外界任何刺激均無反應的表現,謂之昏迷。又稱「昏憒」、「神昏」、 「昏蒙」。
昏迷原因比較複雜,外感內傷均可引起。大致外感多由表邪不解內傳入里化熱;內傷多因氣血耗損,陰陽衰竭。總之,邪氣盛則實,以痰濁,熱幟,風陽,瘀血阻蔽清竅,導致氣機逆亂,神明被蒙為主要病理機轉。正氣奪則虛,以久病氣血大傷,汗、吐、下等療法失宜,陰精陽氣互不維繫,神虛浮無所依為主要病理機轉。無論外感內傷,虛實昏迷,都以損傷心、腦、肝、腎為重點。
昏迷既可作為一個病證獨立存在,又常以十分重要的癥狀表現於許多病證過程中。不管怎樣,都預示病情嚴重,必須密切觀察,迅速做出正確診斷,並採取緊急搶救措施。
鑒別要點
由於昏迷是一個獨立病證,所以凡能出現昏迷癥狀的其他一些疾病都應與其加以鑒別。但昏迷作為許多病證的臨床表現本身就很複雜,所以又要注意對內部的分析。
l、能出現昏迷的病證:除昏迷病本證之外,臨床還能出現昏迷的疾病可分為外感性疾病與內傷性疾病兩大類:
(1)外感疾病:主要指外感熱病,如傷寒邪熱內結陽明胃腸,溫病邪入營血或逆傳心包以及中暑,小兒急驚風,疫毒痢疾,瘴瘧等。毒蛇咬傷為外傷性昏迷。
(2)內傷疾病:中風、癇證,厥證、痰證、消渴病、癃閉及膨脹等。
2、昏迷的閉、脫證型辨:昏迷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病理過程,根據臨床具體表現可分為閉證與脫證兩種證型:
(1)閉證;昏迷時牙關緊急,兩手握固,面赤氣粗,痰聲拽鋸。
(2)脫症:昏迷時四肢厥冷,目合,口開,手撒,遺尿,鼻鼾,甚則面赤如妝,汗出加油,脈微欲絕。
3、詳細詢問病史:產生昏迷的各種疾病的典型病史十分有助於對昏迷性質的診斷。如有明顯高熱病程多見於外感溫熱病。飲食不潔,可能為疫毒痢疾。有昏迷反覆發作史,多是癇證。素日痰濕過盛,頭暈肢麻,多是中風卒中或痰證。形體壯實,發作前有明顯精神刺激,一般是氣厥或血厥實證昏迷。若素日體弱,昏迷前有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飢餓受寒等誘因,屬氣厥昏迷的虛證。若飲食素來恣食肥甘,體頂肥胖,要考慮痰厥性昏迷。在暴飲暴食後,是食厥性昏迷。夏月久暴烈日之下,或高溫環境之中昏迷為中暑。小兒高熱突然昏迷,是急驚風。有膨脹,癃閉、消渴病史,在病後期都應警惕出現昏迷。有明顯失血的,是血厥證昏迷。我國嶺南煙瘴地區又當注意瘴瘧性昏迷發生。
4、掌握易發昏迷的一些病證主要特點:當病人出現昏迷後,除了解病史和熟知哪些病可以出現外,特別要注意各種病證的昏迷特點。
(1)中風昏迷:淬然昏倒,不省人事,時間較長。伴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鼾睡等。本證發病多急迫,變化較快,證情危急。
(2)厥證昏迷:雖也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多在短時間內逐漸蘇醒,且無手足偏廢,口眼歪斜,失語等後遺症。四肢逆冷是其常伴主症,不難與中風昏迷鑒別。至於一厥不復而死的屬少見重證。臨床要詳細區分食、痰、氣、血以及圍暑致厥的昏迷。
①氣厥性昏迷:可有口噤握拳,呼吸氣粗,苔薄白,脈伏或沉弦,屬實。若兼見面色蒼白,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脈沉微,是氣厥虛證。
②血厥性昏迷:實證兼見面赤唇紫,舌紅,脈沉弦。虛證兼見面色蒼白,口唇無華,四肢震顫,目陷口張,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脈芤或細數無力。
③痰厥性昏迷:喉間痰鳴,或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沉滑。
④食厥性昏迷:氣息窒塞,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脈滑實。
⑤暑厥性昏迷:發作前頭暈頭痛,胸中煩悶,身熱而紅,昏迷出現後或有譫妄者,舌質紅干,脈洪數,或虛弦而數。
(3)癇證昏迷:發作時常伴有異常聲音如豬羊畜叫,肢體抽搐,口吐涎沫,牙關緊急,口眼相引,目睛上吊,醒後多有頭暈頭痛,精神疲睏,其他一如常人。
(4)小兒急驚風昏迷:先有壯熱,之後驚搐抽掣,啼哭無淚,繼而轉入昏迷,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兩目直視,指紋青紫。可因掠、風、痰、熱等發病。
(5)痰證性昏迷:凡痰證出現昏迷者,或因痰與氣結,或因痰郁化熱。痰鬱氣結者,兼見嘔吐痰涎,或進食發噎,或咽喉如物梗塞不利,舌紅苔厚膩,脈弦滑。若因郁化熱者,兼見喉中痰鳴,苔厚膩,脈弦滑。
(6)癃閉證昏迷:一般出現於本證末期,小便點滴難下,浮腫,噁心嘔吐,視物模糊,或伴有神誌異常改變。
(7)消渴證昏迷,素有「三多」症,即多飲,多食,多屎。挨到後期陰竭陽亡之際,常轉入昏迷。
(8)臌脹性昏迷,腹脹大,皮色蒼黃,脈絡暴露。晚期多發昏迷。二便不通,或嘔血,口鼻出血,為難治危證。
(9)疫毒痢證昏迷:伴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腹痛劇烈,里急後重,痢下鮮紫膿血,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小兒可無明顯腹痛下痢就已處於昏迷狀態,病情危重,尤當注意。
(10)瘴瘧證昏迷:或為熱多寒少,或為寒多熱少。每日發作或間日發作,煩悶身重,昏沉不語,或狂言譫語。
(11)外感證昏迷:多在溫病或傷寒化熱病程中出現。若熱犯陽明,則日晡熱劇,煩躁不安,時而譫語。邪犯心包,則舌尖紅絳,撮空捋線,循衣摸床。熱入營血,常伴有皮膚髮斑,其色紫黯,舌質紅絳或紫黯無苔,脈沉細數。若血熱互結下焦,則為下焦蓄血證,必兼小腹急結,神志如狂,小便自利。
(12)濕溫證昏迷:在透發白 時期常有昏迷,但多似明似昩,或時清時昩,時或譫語,舌苔黃膩,脈濡滑或數。
(13)突然頭暈仆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自汗出,稱為「暈厥」。多因肝腎兩虧,風陽上擾。輕者數分鐘內可自然蘇醒,重者汗出不止,肢冷脈伏
更多中醫學加微信 jasz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