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宣布防疫措施「加辣」,全日禁止堂食,外賣戰爭已經開啟!
之前的政策僅僅只是晚市禁止堂食,但因為疫情持續,不少確診個案出現在餐廳,於是港府宣布7月27日限聚令再次收緊,全日禁止堂食,以進一步減少病毒擴散的機會。
因為禁止堂食,在香港本來不慍不火的外賣行業變得異常火爆,或者說現在的情況是,商家被迫外賣營業;大家無論是在香港留學或工作,都不得不點外賣。
留學生小萌新:點外賣在內地很方便呀,為什麼在香港很多商家都不願做外賣,人們寧願排長隊,也不想外賣到家呢?
好問題!迪迪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香港的客觀情況,有3個猜想,繼續看下去吧~
01 -香港人為啥不喜歡點外賣?
- 因為貴啊!!
外賣能夠達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當然是外賣小哥。但是在香港,人工是高得出名的,2019年整體勞工收入的中位數已經達到的每月18,200港幣,是內地一線城市深圳平均工資的1倍。
圖源:網絡
疫情期間也有不少本來是坐辦公室的人,被裁員後改做外賣小哥,並坦言每月掙兩萬多(已經高於整體勞工收入中為數),比坐辦公室還賺。
昂貴的人工意味着經營外賣的成本變高了,商家也只能給菜品漲價,以及收一筆高昂的配送費,來覆蓋成本。
外賣菜品比堂食的標價還貴10%左右,起送費40+,還有十幾塊的配送費,貧窮的我哪裡敢隨便點外賣啊~~~
- 因為不喜歡用電子支付。
通常外賣APP都是線上付款,需要使用信用卡,Googlepay或者Apple Pay。但是香港有好大一部分人還是習慣用現金和八達通,特別是老一輩的人。
突然改變這一群人的消費習慣,這就像教自己的爺爺奶奶用手機一樣難。接電話都困難,更何況要點外賣。
- 因為比起家裡更喜歡在外面吃飯。
香港的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街邊隨處可見美味小吃。
吃夜宵的大排檔就更是熱鬧。
大家偏向於堂食,是因為享受堂食熱鬧的氣氛;
俗話說「飽吃不如寬坐」,香港的房子小的出奇,有的人只是單純不想回到擁擠的家裡吃飯而已。
以至於禁了堂食以後大家在街邊、公園就地進餐。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下班之後連能坐下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冒着30度的高溫,蹲在街邊吃飯......想想還是挺心酸的。
現在全日禁止堂食和2人限聚令雙重出擊,小夥伴們就算是再喜歡堂食也只能忍忍了。
需要在香港居家隔離的小夥伴,因為福利署人手有限,送餐沒辦法惠及每家每戶,隔離期間外賣應該也是吃飯的選擇之一。
留學生小萌新:香港外賣哪家強?怎麼點最實惠呢?
02 -香港外賣哪家強?
香港外賣三巨頭
foodpanda
Dliveroo
Uber EATS
外賣就認準這三家了哈~雖然都是我們在內地沒有用過的,但他們在美國、澳洲、澳門、台灣等地區已經非常普及。
三個APP對比起來,大家各有優勢:
✔ foodpanda優惠活動最多,運費最低;
✔ Deliveroo涵蓋的美食類型最多;
✔ Uber EATS不設最低消費。
使用過這幾大外賣平台的小夥伴們說的最多的還是:
外賣挺方便的,除了貴沒有其他毛病。
香港一頓外賣均價100港幣上下,想想內地10幾塊的外賣還是心好痛。。。
留學生小萌新:怎樣點外賣可以省錢呢?
可以在點外賣的時候選擇離自己家比較近的店,選擇自取。這樣菜品就和堂食價格一致,而且沒有配送費,也不需要去餐廳排長隊。
是的,自取也算外賣~
在家隔離沒法出門的小夥伴,點外賣就不得不出配送費了,原則上還是找離自己比較近的店,這樣配送費會低一些。
大家還可以搜一搜優惠碼,關鍵詞就搜「xxx平台優惠碼」,谷歌上就能搜到。其中的優惠有折扣優惠,還有返現優惠,因為需要湊的金額比較大,適合約上同事和室友一起拼單更划算。
03 -點外賣的心理準備
香港的外賣還是個孩子,點外賣之前得有點心理準備~
送多一份,送少一份,常有的事,當做驚喜就行;
有可能會遇上來自泰國、印尼的外賣小哥,不巧粵語、英語、普通話都不太行,送不送得到就看默契了;
訂單信息一定要確認好了在付款,因為APP還沒有智能到可以中途修改......
樂觀點想想看,經過這段時間禁止堂食,應該會有助於加速外賣行業的發展,也許到時候在香港點外賣,價格能更合理,體驗能更方便。
也許這個意外可以推動一波香港外賣行業?
大家對香港的外賣怎麼看呀?好評,吐槽都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一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