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截至10月26日,韓國已報告59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病例,儘管民眾擔憂不已,接種疫苗者驟減,但政府尚未叫停。
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天在青瓦台主持會議時表示,已確定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病例與接種疫苗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為了預防流感,以及流感和新冠的同時感染、同時擴散,有必要繼續擴大流感疫苗接種範圍。希望民眾不要因為過於不安,錯過了適時的接種,一不小心感染上致死率高的流感,招致更大的危險。
據悉,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病例,大部分都是70歲以上老人,最短在接種疫苗後4小時死亡,還有一名17歲少年接種2天後死亡。
每年冬春季是流感高發季節,目前全世界都處於新冠疫情階段,王辰院士、張文宏醫生等專家都推薦接種流感疫苗,避免感染流感,減少去發熱門診的機會,也減少了兩種病毒合併感染的機會,減少一個隱患。
所以,我國現在也有有很多人想去接種流感疫苗,對疫苗的需求很大。那麼,我們如何能安全地接種疫苗呢?
接種疫苗為什麼會有嚴重不良反應
首先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流感疫苗所含的疫苗成分並不會導致流感。
但同時,流感疫苗作為一種藥物, 並不是絕對安全的,有一大堆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例如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有燒灼感等,少數人可存在全身反應,如發熱、頭痛、頭暈、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絕大部分人的不良反應都是輕微的,可以在3天內自行消失,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四價流感疫苗和三價流感疫苗在安全性上沒有差別;國產和進口流感疫苗相比,安全性也無顯著性差異。不良反應可能跟以下3種原因有關:
一是免疫反應。因為流感疫苗是將流感病毒經過加工滅活、除菌、裂解後製成的藥品,它會模擬真病毒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促使人體產生抗體,這種免疫反應常伴隨各種不良反應。
二是流感疫苗生產製備的過程中,可能殘留微量內毒素和雜質。
三可能是偶合反應。也就是說,注射流感疫苗時,可能剛剛好是其他疾病的潛伏期,注射完流感疫苗就到了疾病爆發期。
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如果身體免疫反應太過劇烈,或者原有疾病加重,程度嚴重,沒有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都可能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嚴重不良反應一種是吉蘭-巴雷綜合征(GBS)。普通人群中GBS的年發病率為每100萬成人中發生10~20例,非常罕見。
另一種是速發超敏反應,任何疫苗都存在速發超敏反應的風險,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危及生命,且發病迅速,通常在接種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其癥狀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嚴重過敏反應等,發生率通常是每百萬人1~2例。
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兩類人
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一方面可能和不同年齡人群的免疫系統的敏感性有關,由於小兒、年輕人的敏感性更強,身體略有病毒等有害物質侵入便會引發明顯的免疫反應,因而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就會增高;另一方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好發慢性痛,且頑固難治,所以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各種疼痛會被慢性病痛掩蓋,從而以為自己沒有發生不良反應,耽誤了處理。
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高於成年人,其中最常見的是發熱,年齡越小,發熱的概率越高,但通常會在接種1~2天後自行消失。同時,接種後1~2天內兒童發生熱性驚厥的風險也會升高。
老人:成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發熱、肌痛和頭痛;老年人則以接種部位疼痛最常見,但持續時間一般小於2天,通常程度輕微,基本不影響日常活動。
而大量數據表明,接種滅活流感疫苗不會對孕婦和胎兒產生危害,不會增加胎兒出現先天畸形的風險。
接種注意事項
接種流感疫苗的禁忌證是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甲醛、裂解劑及抗生素)過敏者;伴或不伴發熱癥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的患者,建議在癥狀消退後再行接種。
還須注意的是,目前未將對雞蛋過敏者作為禁忌,因此對雞蛋過敏的人群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服用流感抗病毒藥物預防和治療期間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而且建議65歲以上老年人應該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不良反應出現的常見原因是空腹、心理因素等,處理方法為喝溫糖水、保暖和保持安靜舒適的環境,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局部疼痛和紅腫可進行局部乾熱敷;發生口乾、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可以多喝溫開水進行緩解。
但凡接種後出現不適癥狀,應該及時與接種疫苗的機構的醫師溝通。若癥狀超過3天仍未消退應及時就診。
總之,流感一直是危害健康的傳染性疾病,現在又是新冠疫情期間,接種流感疫苗既能保護自身不受流感病毒感染,對群體流感發生也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尤其老人、兒童、孕婦等高危人群。#文在寅回應59人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