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已催爆。
Sir非常理解大家的激動。
畢竟看久了內娛群魔亂舞、興妖作怪。
是時候讓這陣仙氣壓壓場子了:
《夢華錄》
古裝劇,曾經內娛神仙打架的劇種。
但最近幾年。
Sir總是能在各種平台上看到「古裝劇越來越難看」的抱怨。
妝容、服飾,少有精雕細琢的誠意。
演技、扮相,撐不起人間絕色的名號。
未免懷念曾經。
天真爛漫,古靈精怪;
清麗秀雅,潔若冰雪。
絕情谷一別後,何止楊過度日如年。
萬千觀眾也想怒吼一聲:
神仙姐姐……
古裝劇沒你這16年,知道我們是怎麼過的嗎?
歲月絲毫沒有延緩她刷屏的速度:
上線15小時播放量破兩億,輕鬆拿下熱度榜首;
今天開分8.3,Sir眼看着它幾小時內又漲到8.8……
2022國劇豆瓣開分最高。
對於主演顏值,大家已有共識,Sir不想贅述。
冷靜下來。
《夢華錄》與劉亦菲,都不只一個「美」字。
01
CP的質感是門玄學。
有則有之。
無,任你營銷吹破天,觀眾也不買賬。
劉亦菲+陳曉,乍看不是有CP感的人。
但開播至今,Sir聽到的CP名已經從「左顧右盼」進化到了「顧盼生輝」。
答案,還真就藏在兩人的眼睛里。
趙盼兒(劉亦菲 飾),芳齡二十四,杭州錢塘趙氏茶鋪的掌柜。
茶香人美點心佳,互相成就之下,顧客絡繹不絕。
這不,皇城司指揮顧千帆(陳曉 飾)下江南查皇后讖言一案,屬下老賈在此為他接風洗塵。
看到顧千帆心不在焉,老賈也頗會察言觀色:
鄉野村婦
當然不能跟京城的紅粉佳人相提並論
△ 平平無奇古天樂,鄉野村婦劉亦菲
斜視,不屑。
這是趙盼兒與顧千帆的初印象。
前者心有所屬,對象是已許了婚約的當科探花郎歐陽旭(徐海喬 飾)。
後者一不好女色,二有要案在身。
轉眼間變故就生。
歹徒被官兵追趕至茶鋪,鬧了個底朝天,緊急關頭,顧千帆救了趙盼兒一命。
按常理,應該是「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做牛做馬」。
但趙盼兒對這救命恩人,卻先灑茶,後放「瀉藥」。
顧千帆也不是善茬。
茶灑了再倒,沒了就再燒一壺……總之,喝不到茶就拆你鋪子。
更絕的,是發現「瀉藥」後賤兮兮地問話:
「敢問小姐
之前在哪家勾欄獻藝啊」
挑眉、戲弄。
二人不僅沒看對眼,還身份懸殊。
九歲時,趙盼兒因父罪被沒為官奴,在杭州樂營當了七年樂伎,十六歲才擺脫賤籍。
聽到這裡,顧千帆已然明白,趙盼兒前後態度的轉變唯一原因就是皇城司,畢竟誰讓他們是專門抄家滅族的「閹黨走狗」。
這是趙盼兒與顧千帆的初交鋒。
講自身遭遇時她不卑不亢,聽完過後他不予追究。
但,情緒在暗中涌動:
一個心生痛恨,一個略帶好奇。
情緒之產生,是後續所有交集、動情、牽絆之開端。
很快,兩人二次碰面。
楊運判府邸。
顧千帆來尋記有皇后讖言「實證」的字畫,趙盼兒來為與情郎私奔的妹妹宋引章(林允 飾)求情。
兩人前腳剛到,後腳錢塘知縣就派來大批人馬圍殺。
顧千帆殺退賊人後,負傷不輕,兼之久處毒煙,倒地前給了趙盼兒一計飛鏢。
你(中)的鏢上有毒
不救我的話,你也得死
逃出生天后,顧千帆為趙盼兒取毒鏢,兩人有了第一次「肌膚之親」。
顧:我真的會動手
趙:你動手我就動口
這樣的鬥嘴一直延續。
直到被戳中身世痛處,趙盼兒忍不住正面硬剛。
沒錯,這是我當歌伎練就的本領
專門幫着躲債的潑皮們逃債
顧指揮,你滿意了
顧千帆又是一通直腸子發言。
但,你看他說話前獃獃注視的眼神。
分明是心疼中夾雜着心動。
之後鬥嘴升級,只是肢體語言漸漸卸下防備。
趙:給錢,顧:沒錢
趙:無賴,顧:吝嗇
趙:陰險,顧:刻薄
三輪言語交鋒,趙盼兒一直躺在床板上抱着被子。
眼神雖聚焦,但心思明顯不在此處。
直到聽到「刻薄」,才如夢初醒。
起身大罵:
「你才刻薄
你還心狠手辣呢
蠻不講理、無德無行、負心薄倖
你們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顧千帆視角里,趙盼兒堅強、獨立、美艷,唯獨跟柔弱沾不上邊。
一番鬥嘴後,心動程度明顯加深。
趙盼兒從下意識地與顧千帆回懟,到「蠻不講理」時已將對話對象跑偏至歐陽旭。
所以,才楚楚可憐地說他負心薄倖。
她在風月場混跡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不知見過多少富貴後便遺忘糟糠之妻的渣男。
此番進東京,雖名為求證歐陽旭不是渣男,但內心深處已經相信他悔婚的事實。
她此刻固然只把顧千帆當朋友。
但。
揭開傷疤,以柔弱示人,往往是感情漸深的標誌。
02
看《夢華錄》,除劇情外焦點大多集中在劉亦菲。
劉亦菲身上一直有標籤。
有人喊「天仙」,有人喊「神仙姐姐」。
更有金庸先生官方認證,「有你演王語嫣,讀者才知金庸沒有騙人」。
稱呼不同,內涵一致:
公認的美貌與角色加成的魅力。
但如果去細細琢磨角色,則可以看出其中差別。
《天龍八部》,王語嫣。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不在話下,就連各大幫派的武功秘籍也如數家珍。
大家閨秀式仙女。
《仙劍奇俠傳》,趙靈兒。
自記事以來幾乎都在仙靈島度過,看到恩人李逍遙,會恍然大悟般蹲下說「十年前,靈兒只到逍遙哥哥這裡啊」。
會在他求婚時,即便不知「婚」為何物,也滿眼含笑地答應。
小家碧玉式仙女。
《神鵰俠侶》,小龍女。
終年居住在活死人墓,不與外人來往,慣食蜂蜜。
真·不食人間煙火式仙女。
如同劉亦菲所說。
這些年也會被問到哪個角色最像自己,但每次都會說每個角色都是我的升級版。
《夢華錄》,劉亦菲仍舊仙。
但她的趙盼兒,明顯對過往的清純仙女標籤有所突破:
知風塵而離「風塵」的的閱歷感。
第一集,她見宋引章的情郎周舍,一眼辨出此人非真心。
身上有青樓常用的熏香,喝茶用的是賭徒玩色子的手勢,立個「知音&富商」人設吧,連杜甫「一去紫台連朔漠」的下一句都不會背……
「這些風月場上的常見伎倆
也就騙騙你這種丫頭罷了」
第四集,宋引章不僅被騙婚騙錢,還被毒打,被套上狗鏈關在院子里。
趙盼兒聽說後前去解救,對周舍虛與委蛇。
該情節改編自關漢卿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身為「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又兼風月場「銅豌豆」,他可以一句話道盡風塵女子的糾結心態。
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路里輕拋棄。
也可以說出可堪傳世的勸慰之語。
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被改編成除崑曲以外的「體裁」,有拉胯嗎?
看劉亦菲的處理:
話里話外對周舍釋放出「妾身非你不嫁」的好感,好讓其給宋引章寫休書。
羅扇輕抵時的調笑,倚門而立時的魅惑……
自帶萬種風情。
別說老賭徒周舍,柳下惠來了可能都得喊一句「馬上去休」。
發現沒?
劉亦菲的仙,不是格式化的一成不變。
而是在保持流暢美感的同時,不停去尋找新角度、新方式。
那可能是《第三種愛情》里,與霸總的愛而不得。
可能是《倩女幽魂》里,以清純之名的勾引。
也可能是《二代妖精》里,終可報恩的喜悅。
不管最終成效如何,劉亦菲的目的就一句話:
求新、求變。
03
焦點以外,Sir有必要挖出容易被忽略的用心。
首先主創團隊。
導演楊陽,拍過《功勛》《將夜》;編劇張巍,寫過《陸貞傳奇》《杜拉拉升職記》。
身為女性的她們,真正懂得如何捕捉美,如何塑造女性群像。
宋引章。
江南第一琵琶手,「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或者說,「人傻錢多」。
她雖與趙盼兒同為樂伎,但被幾位姐姐保護得不諳世事,稍長大後,被周舍的花言巧語迷心竅,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知道錯了
我不應該不聽你的話
背着你跟周舍私奔
經趙盼兒解救逃出生天后,她不懷念被騙的錢財、也無被囚禁的憤恨。
心心念念的,只有名為「孤月」的琵琶。
還有孫三娘(柳岩 飾)。
殺豬匠女兒,有一把子力氣,嫁到傅家後,洗衣做飯全包,也賣些糕點維持家用。
畢生心愿是兒子能好好讀書,日後考取功名。
誰料丈夫嫌她太過「持家」,與同族寡嫂有染,兒子也叫囂着「這才是我娘」。
傅子方
他就得好好讀書
最後是趙盼兒。
同《救風塵》中一樣的剛烈勇敢、聰明能幹,口頭禪是「不後悔」。
救妹妹宋引章不後悔,去東京找歐陽旭不後悔,與負心漢斷婚也不後悔。
哪怕要因此惹上潑皮無賴、華亭知縣、皇親國戚……
三人不是分為孤立的個體。
而是那個年代女性困境的集體投射,弱者自救的報團取暖。
不管是在杭州,還是到了東京,互幫互助,姐妹情深。
先是開茶坊。
趙盼兒制茶,孫三娘做糕點,宋引章彈琵琶。
分工明確又缺一不可。
當然,這種退婚+搞事業的情節多了,難免使得節奏不夠緊湊,不夠抓人。
尤其是,茶坊、酒樓不能一蹴而就,期間也難免與支線上的潑皮無賴、文人雅士打打交道。
各花入各眼。
於Sir而言。
《夢華錄》最好的部分是主線,即趙盼兒與顧千帆歷盡劫難後的愛情。
因為女主終於露出她的「脆弱」。
趙盼兒救宋引章時差點在公堂上被打死,緊急時刻,救她的是顧千帆派來的人。
當即,她穿過圍觀民眾,去尋顧千帆。
「我就知道是你」
這一幕你大概能記十年:
趙盼兒與顧千帆隔着屏風對視。
景象半虛半實,情意半真半切,未來半緣半劫。
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後並肩步入春風穀雨。
在這場淅瀝瀝的雨中,趙盼兒出擊了:
顧千帆
你到底想我怎麼樣
她敏銳地察覺到了後者暗中滋長的情意。
有心不將自己的感激往男歡女愛上發展。
她依然在求一個「不悔」:
兩人之間,算個清清楚楚,求個一刀兩斷。
顧千帆尊重了她的選擇,道別後轉身離去。
三步,停住。
回頭將「定情信物」還給她後,決絕地轉身。
已更新的劇集里,兩人還未在一起。
但光憑這欲說還休的眼神,我們就知道,他們斷不開、算不清。
是啊。
成年人的感情哪有斬釘截鐵的「不悔」,都是剪不斷的糾纏罷了。
都說當下古偶難拍好。
殊不知。
只要肯針對性地塑造,精細地捕捉到角色心中纏綿的心緒。
能夠帶來的衝擊和感懷並不比其他類型少。
再回到開篇的問題:
《夢華錄》在「美」之外,還做對了什麼?
許多觀眾提到:
美,是第一層。
仙,是「更美」的一層。
那何為仙?
在Sir看,其實是一種專註。
當內容的風向換了一輪又一輪,霸道總裁火了就都是傻白甜,大女主火了就都是女強慘,女性意識崛起了就凹「獨立人設」……
然而事實反覆驗證着。
淘汰套路的永遠不是更多套路。
而是選對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走下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