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交通部門26日宣布,台灣首座跨海大橋——金門大橋完成履勘已達通車標準,定於10月30日正式開放通車。
金門縣政府表示,金門大橋通車一年內不收過路費。(台媒)
全長5.41公里的金門大橋建設歷時10年、耗資近百億新台幣,是金門地區指標性重大工程,全橋於今年7月22日完成合龍。
(台媒)
金門大橋為連接大小金門之間通路,通車後往返僅需10分鐘車程。此前,金門地區民眾往來大小金門需要依靠交通船,受氣候、船舶年檢或緊急事件等諸多因素制約。金門大橋通車後,往來大小金門間的民眾就有了一條全天候、便利、安全又快速的陸路運輸通道。此外,金門大橋還提供水電通信管線附掛,同時可將電力、電信、自來水等管線從大金門拉到小金門,有效改善當地居民長期以來的生活質量,包括提升金門地區的整體觀光價值。
國民黨籍金門縣長楊鎮浯昨天傍晚開心地宣布大橋即將通車的喜訊,讓當地民眾相當振奮。
(台媒)
台媒報道稱,走上金門大橋,遊客可看到右邊是大金門、左邊是小金門,前方則是廈門,三面景色各有不同。楊鎮浯昨天在宣布金門大橋通車時還預告,將在下一個階段全力爭取在金門和廈門間興建廈金大橋。
興建廈金大橋,是近二三十年來全體金門民眾的的普遍心聲,也得到金門不同黨派政治人物的支持。不僅如此,島內藍綠政黨、政客也都支持過興建廈金大橋的提議,甚至這還曾經是民進黨一些政治人物選舉時的政見。
已退出民進黨的金門縣前議員陳滄江曾說,興建廈金大橋若有民調,「一定是一面倒,這是跨黨派的共識」。
畢竟,未來金門若與大陸實現通電、通氣、通橋,必將為金門帶來無限生機,極大提升金門民眾的生活質量。
金門縣前縣長陳福海曾道出興建廈金大橋的另一重意義——「意味着兩岸的和平和友誼」。陳福海表示,金門一直是兩岸互動的重要樞紐,「一座以經濟、民生為出發點的橋樑,不僅能銜接廈金『小兩岸』,也能替台灣搭起無形的情感連結,不僅該做而且要加速規劃!」
然而多年來,島內對廈金大橋的規劃遲遲沒有進展,更多時候,它只是在島內選戰時用來炒作的話題和騙選票的道具,並沒有哪一個政黨真正去落實。與島內政客擅於「變臉」不同,大陸方面對興建廈金大橋的態度是一貫的,「兩岸之間應該應通盡通」。目前,廈金大橋已經列入了國家級的交通規劃綱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2018年8月5日10時,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願景成為現實。鑒往知來,兩岸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興建廈金大橋也必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來源: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