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是都羅山和三八線。
一大早,我們乘坐地鐵到首爾火車站,首爾火車站旁邊是老火車站,1900年修建,當時因為緊鄰首爾南大門,所以取名叫做「南大門站」,1923年日本統治時期更名為「京城站」,1947年韓國獨立後,重新更名為「首爾站」。2004年,KTX通車之後,見證韓國歷史發展的首爾站,被附近新建的首爾站所取代,車站職能就此終結。
老火車站
在老火車站前,我們看到了首爾的另一面——路邊有五六個無家可歸的人,他們衣衫破舊,渾身髒兮兮的,護欄邊就是他們的家,簡單的鋪蓋卷。在我看來,韓國應當是發達國家,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景象,但很遺憾,我們看到了。
新站房不大,上下兩層,均能候車,需要買票,沒有安檢,可直接入站,從這個角度來說,首爾站進站速度要遠快於國內——一方面是因為小,另一方面就是程序簡單,甚至沒有檢票的。
首爾火車站
有趣的是,一樓站房單獨設了一個駐韓美軍休息室,裏面有一些士兵在休息、候車,休息室還提供各種飲品,足見韓國給予美軍的特殊待遇。乘坐地鐵時,我們經常會見到韓國士兵,成群結隊、背着背囊,或者是逛街,或者是回家,或者是回部隊,感覺他們的部隊生活很輕鬆。
車站內的美軍休息室
約九點,火車準時來到,這是一個四節車廂的旅遊火車,裏面的陳設非常舊,車不是電驅動的,每節車廂下面裝了一個柴油機,行駛起來,噪音特別大。
車上人不多,基本都是韓國當地人,老年人居多,他們大聲的說笑着,旁若無人,和國內是一樣的。
車行速度很慢,坐在火車上,我們能一睹首爾的城市風光。這個城市規模並不大,也沒多少高樓,更沒有國內那樣大面積的高層住宅小區。街道彎曲,不太寬,和國內城市比,可能一個地級市的城市建設水平都要超過它。
車往北走,出了城就是農村。農村的景象顯得荒涼和破舊,丘陵地,耕地分散,沒見有大面積的農作物,不知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向北有戰爭威脅,不好發展呢,還是韓國所有農村都是這樣?
沿途的農村
上車後,一個韓國美女過來收錢,原來,我們只買了車票,還需要單獨買景點的票。
車向北行駛,越來越荒涼,過一條河,河岸邊有東西向的鐵絲網,這是設置的一道防線,鐵絲網旁邊有公路,不時有軍車巡邏。在臨津江檢查站,士兵挨個檢查遊客,氣氛有些緊張。
車行約兩個小時,我們來到都羅山站,也是終點站。這已經離三八線很近了。都羅山站是個新建站點,裝修風格是現代的,出站大廳售賣各種和韓戰有關的紀念品。我們被分在一個旅行團里,然後上了大巴,大巴先載我們去了第一站——韓戰紀念公園,這是一個打醬油的景點,沒看出公園裡想表達什麼意思,但有文字介紹說,當年曾經有幾個北韓士兵從這裡偷越邊境,大部分被抓,小部分逃走了。中午飯在附近一個農家樂吃的,韓國餐,標準不高,大廳里,依舊是有許多賣當地特產的超市,主要也是針對中國人的。
都羅山觀景台一角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是都羅山,車行到山頂停車場,又步行向上,來到都羅山頂觀景台。觀景台建成時間不長,二樓有演播廳,用視頻展現了韓戰當時的場景。在韓國的語境里,韓國是韓戰的受害者,他們捍衛了民主和自由,但戰爭威脅依舊存在。三樓有一個咖啡廳,一群韓國士兵在休閑,中間還有一個女軍人。
展望台位置
站在都羅山,可以看到朝鮮境內,包括開城,板門店,還有一個世界上最高的旗杆(第二高在吉隆坡獨立廣場,下一季馬來西亞紀行要提到)。山下就是邊境線,可以看到兩個朝鮮士兵孤獨的在修鐵絲網和旁邊的路。遠望朝鮮,是荒涼的景象,看不到一個百姓,而韓國這一側,很多遊客衣着光鮮的在照像,笑着、跳着——政治制度的不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圖片中間位置就是地道的出口,再往北,就是朝鮮境內
都羅山下是另一個景點,就是神秘地道。上世紀70年代至今,韓國方面曾在非武裝地帶附近先後發現四條朝鮮地道。其中第三地道最為有名,它是在1978年10月17日被發現的,位於板門店南側4公里處,距離最近的韓方村莊只有3.5公里。地道在地下73米處,總長1635米,能在1小時內通行1萬名武裝士兵或3萬名非武裝士兵。聯合國軍司令部曾稱,第三地道可同時通過3-4列攜帶重武器的朝軍,一小時內可轉移1個師的裝備。
我們要參觀的,就是這個地道。一個斜坡下去,地道不足一個人高,地道上面不斷滲水,地道的盡頭就是朝方,旁邊的雕塑,展現了當時朝鮮士兵施工的場景,由於不能暴露目標,他們都是採用人工的方式施工,三班倒。地道里,陰冷、潮濕,難以想像,在朝鮮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能如此執着的開挖這麼個地道,而這個地道的目的是……
返回市區,又是兩個小時的車程,所見到的城市和農村依舊是一種荒涼的感覺。有時想,韓國人,特別是首爾人,離三八線這麼近,面對來自北方的戰爭威脅,真的不容易。
晚間,我們來到弘大。韓國年輕人常說起的「弘大」不僅是「弘益大學」的簡稱,還代表了這裡獨特的文化現象。弘大周邊的大學街文化,名氣要遠遠超過「弘益大學」本身。這裡聚集了區別於大眾文化的少數獨特文化愛好者,還有各式各樣體現年輕人感性和文化傾向的咖啡屋、酒吧及時尚用品店。
弘大的文藝青年
在這裡,我們找了一家地下小店,品嘗了韓國的煎飯(不知叫什麼),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但吃起來,卻不好,原因是回鍋的,並不是剛炸出來的。店面低矮,條件比較差,和國內縣城的一些小飯店差不多。
吃完飯逛街,有很多「小鮮肉」在表演,然後旁邊一群女生粉絲為他們加油喝彩,這是自由的藝術,充滿着活力……
有趣的是,街道邊還有一些小店是專門給人算命的,她們都是婦女,貌似生意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