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俄羅斯報》網站日前刊登文章稱,美國在21世紀初曾興奮於所謂「國家建構」理論,該理論認為,依靠在阿富汗或者伊拉克這樣的國家建立權力機構、培養忠誠的精英,霸權國家能夠改變並遠程遙控主導關鍵地區的國家,然而中東地區的現實證明,「國家建構」理論已經破產。

恩格斯曾說過:「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獲得解放的。」美國就是當代的典型例證。這些年來,美國自恃超級大國地位,在世界上橫行霸道,謀求建立「軸心—輻條」式的全球性帝國體制,即以軍事力量為後盾,政治上由美國領導,經濟上服從美國利益和需要的「全球化」國際體系。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藉助「9·11」事件營造悲情氛圍,以「反恐」之名接連發動戰爭,並揚言進行「中東民主改造」,將中東當成塑造「世界新秩序」的試驗田。不料最終結果卻是一敗塗地。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在大中東地區的失敗帶有很強的必然性。
美國雖然是當世唯一超級大國,但它在不同層面的力量分佈卻是不均衡的。按照約瑟夫·奈的分析,在軍事層面,美國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但在經濟層面,權力分配已經多元化了。在跨國問題上,實力分配更為紛繁複雜。而且,全球性力量與全球性主宰地位有着完全不同的含義,擁有控制世界的實力不等於真能控制世界,而小布殊政府「過分高估了與軍事優勢地位相伴的自主權」。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歷表明,「美國人無力重建世界上的每一個失敗國家,或者安撫和平息每一種反美的仇恨。他們越是試圖這樣做,就越是使自己處於過度擴張的境地。」
其次,從策略層面看,與複雜性現實不相稱的簡單化做法,導致美國的政策效果事與願違。
一是試圖通過「民主改造」實現反恐目標。當年小布殊政府的大中東政策深受「民主和平論」、特別是夏蘭斯基《論民主》一書的影響。在小布殊眼裡,民主衍生和平,專制滋生恐怖。「在中東地區,只要仍然存在暴政、絕望和怨恨,就將繼續產生威脅美國及其朋友安全的個人和活動。」據此,小布殊政府提出了用「民主改造」根除恐怖的藥方。然而,「民主化可以根除恐怖主義」是個似是而非的假命題。事實上,即便在那些實行了民主的國家中,仍避免不了恐怖主義(如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西班牙的「埃塔」等)。根據美國國務院的「全球恐怖主義形勢」年鑒,在2000-2003年間,全球發生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中,有269起發生在「自由之家」所界定的「自由國家」中,119起發生在「半自由國家」,138起發生在「不自由國家」。中東地區之所以滋生恐怖主義,除了中東國家「治理無方」的原因外,主要與美國長期奉行雙重標準、缺乏「國際民主」密切相關。但美國拒不對自身中東政策進行反思,一味通過「民主改造」的辦法實現反恐大計,這無異於緣木求魚。
二是無視當地政治秩序和傳統,盲目進行「國家建構」,最終導致相關國家政治運行陷入「功能性紊亂」。按照美國當時的思維邏輯,所有社會都要經歷同樣的、普遍性的發展階段,而美國正好處在這個進化過程的終點位置上。因此,其他國家所能做的就是效仿美國模式,而美國也負有某種「天定命運」去救助和推動落後國家向這一方向前進,在必要時甚至可以採取干涉和高壓的方式「輸出民主理想」。這種線性思維的邏輯結果之一,就是無視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國政治傳統和原有秩序的合理性。上述國家原有政治秩序之所以能延續至今,就是因為它們是當地生存和發展的經驗積累,在維繫政治和社會秩序方面「管用」。而美國提供的激進民主化藥方徹底打亂了原有政治秩序。由於伊拉克等國沒有獨立於國家的市民社會和法治傳統,因此原有政治秩序的崩塌使經濟和社會秩序隨之崩潰。
美國原本指望通過「民主改造」,幫助阿富汗和伊拉克完成「國家建構」,並將其打造成「中東民主樣板」,最終卻事與願違。從學理上講,「國家建構」有兩層含義:一是自上而下的政權建構,也就是英文中的「state building」;另一層含義是自下而上的「國族建構」,也就是「nation building」。而美國將「民主化」作為實現「國家建構」的手段,無論在哪個層次上都與上述目標背道而馳。政權建構原本是不斷增強中央政府的資源汲取和分配能力,最終形成強政府。但美國推行的民主化政策,恰恰導致政治版圖碎片化,以及權力內耗加劇,由此極大弱化而非增強國家能力。而國族建構原本要求國民不斷增強共同體意識,使所有國民都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一員。在美國入侵之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國族建構事實上還沒有真正完成,許多民眾的教派、部族意識遠強於國族意識。在此背景下,美國推動的競爭性民主,反而使這些國家原本處在潛伏狀態的教派、部族矛盾重新激化,離心傾向和分離主義日趨抬頭,乃至變成失敗國家。美國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可以想見,未來美國的智庫和戰略精英層會像當年反思為何「失去中國」「失去朝鮮」「失去越南」那樣,重新總結「失去阿富汗」「失去伊拉克」的經驗教訓。問題在於,美國的戰略反思從來只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而從不顧忌這種霸權擴張政策給第三世界國家造成的損害,以及深陷人道主義災難的第三世界民眾的苦難和感受。這種偏狹與自私本性,決定了美國未來仍會繼續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由此也決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要想真正獨立和發展,必須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本文來自【環球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