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公投」都「沒通過」國民黨輸在哪?| 台灣一周

2022年11月02日18:01:51 熱門 1772

「四大公投」都「沒通過」,這與之前大部分民調預測結果大相徑庭,只有吳子嘉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提前預測出這個結果。根據之前的民調,大部分預測至少兩項是「同意」大於「不同意」,唯一擔心的是總數不能通過。


但投票結果顯示,「四大公投」全部是「不同意」大於「同意」。這類似的情景,在上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黨內初選時期出現過。當時國民黨志在必得,然而在各路人馬各懷鬼胎的操作下,最終一敗塗地。嚴格來說,「公投」雖然是國民黨前任黨主席江啟臣留下的題目,卻被視為朱立倫選上國民黨主席後的重要首戰,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敗,朱立倫將面對嚴重的領導危機。


「四大公投」都「沒通過」國民黨輸在哪?| 台灣一周 - 天天要聞


國民黨的最大「諸侯」新北市長侯友宜在投票前的一篇「歲月靜好,我不表態」的文章,當時即引發了藍營支持群眾的極大反彈。雖然侯友宜之後稍有緩轉,拐彎抹角地表態了反對「萊豬」的態度,以及呼籲群眾參與「公投」投票,但直到最後也堅持不與國民黨一起站台。這次「公投」挫敗後,侯友宜要替朱立倫分擔「戰敗」責任,並且侯友宜未來代表國民党參選2024的可能性也為之降低。趙少康領導的「戰鬥藍」在「公投」中最為活躍,但從結果看來,「戰鬥藍」還是在自己的同溫層活動,並沒擴充到藍營的實際支持基礎。張亞中則單打獨鬥,因為缺乏媒體平台,幾乎沒有什麼聲量。國民黨遭遇這次重大挫敗,往好處想的話,便是從現在開始,應該更加審慎地面對明年地方選舉,但是否會出現「鐘擺效應」仍是未知之數。


而民進黨方面,將本來只是民生議題的「四大公投」扭曲成所謂「抗中保台「,以及「美國人不高興」,並且將展現民意的「公投」操作成政黨對決、藍綠對抗,從而降低中間選民的投票意願。值得注意的是,其動員的巨大資源起到了作用。


「四大公投」都「沒通過」國民黨輸在哪?| 台灣一周 - 天天要聞


民進黨黨部動用5400萬新台幣的資金,全台操辦2100場說明動員會。蔡英文、蘇貞昌每天坐着公務飛機全台跑透透進行宣講,且對全部黨公職人員下達任務,要求每人都自籌資金辦理動員造勢大會,並進行考核。在這次「公投」動員期間出現林秉樞那樣重大的醜聞,居然對民進黨沒有產生影響。即便如家暴受害者高嘉瑜,民進黨異數王世堅都團結起來服從安排。同時,民進黨也不顧行政中立的政治倫理,相關部門在文宣、規則上都做了很多小手腳。動員的結果,便是民進黨的基本盤支持者基本全數出來。


「四大公投」,民進黨將其中反對輸入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類及製品,直接扭曲為反對「美豬」,以及會影響到國際貿易。將「遷移三接」扭曲成「停建三接」,這種公然撒謊的文宣,被蔡英文放在自己的臉書上進行宣傳,即便是深綠立場的民調專家游盈隆也痛斥其撒謊丟臉。民進黨當局「農委會」陳吉仲發表錯誤資料誤導民眾,影響「公投」,被蘇偉碩醫生提告。這次「公投」中,很多民間人士沖在前頭,導演侯孝賢、作家朱天心支持保護藻礁,歌手蔡琴在投票前夜站到造勢台上,號召大家投「都同意」。只是他們的努力都被歸集到立場導向上去,沒能影響結果。


事實上,其他在野黨如民眾、親民黨、「時代力量」等都提出過各自的「公投」版本。因信息混亂,比較最終投票結果會發現,他們能動員出來的支持者極其有限,所謂「第三勢力」從這次「公投」看來,也算是潰不成軍。


「公投」的意義


「公投」當日,陳水扁去投票時接受採訪,他說,「公投」綁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是他任內開始的,至今已經有20案進行「公投」,他當然對此有自己的情懷。但被記者問其投票意願的時候,陳以保密為由避而不談。


民進黨的理論家林濁水則譏,中間選民幾乎不理這次「公投」,搞到最後還是政黨對決,所以孫中山的直接民權思想沒有意義了。但「公投」一直是民進黨倡導的政策,尤其在民進黨還是在野黨的時候,亦或在陳水扁選舉連任情況不妙時,利用「公投」來沖高選情。民進黨的一些前輩如蔡同榮則一輩子倡導「公投」。搞到最後,被林濁水這樣以理論大師自居的人「奚落過是無用」時,林濁水算是最終活成他過去反對的那個樣子。


2018年時候,台灣地區在「九合一」選舉的同時舉行了10個「公投案」投票。「公投」內容橫跨能源政策、性平等教育、同性婚姻、所謂台灣參與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等,宛如一場大型公共政策民意調查。國民黨提出的「反空污」「反核食」「反深澳電廠」三案,「反同團體」幸福下一代聯盟三案,「擁核團體」黃士修的「以核養綠」案順利通過同意門檻。而支持以「台灣」為名參加所謂「東京奧運正名」、「挺同」團體支持婚姻平權案未獲通過。當時的「公投」被視為對於蔡當局執政的檢驗,呈現出一面倒的反對蔡當局的結果。與那次「公投」相伴的是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時候的大敗。但因為民進黨當局選務部門預備不足,導致投票中產生了一些混亂的狀況,其中還造成了影響台北市長選舉結果的爭議。民進黨藉機取消「公投」綁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政策,以避免「公投」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高投票率中輕易過關,算是人為增加了「公投」的門檻。


而針對「公投」的結果,則以「大法官」的解釋否定反對同性婚姻的結果,以及根據黃士修「以核養綠」的「公投」條文漏洞,也從事實上否認了黃希望重啟「核四」的主張,迫使黃在這次再度提出重啟「核四」議題。「公投」的效力究竟如何,以及如何監督執政黨執行「公投」結果。民進黨當局都沒有做出保證,甚至在這次「公投」文件中,居然寫明做出結果不影響陳吉仲的「農委會」之前頒佈的行政命令,算是到了赤裸裸不加掩飾的地步。民進黨還乾脆散播「公投」反正無用的耳語,使中間選民對「公投」失去興趣。


民進黨曾為了反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批評國民黨當時制定的「公投」政策門檻太高,是「鳥籠公投」。等到民進黨上台,綠營聯手修改「公投」和罷免法,結果第一個罷免險些成功的,便是綠營的黃國昌,黃國昌主張罷免門檻太高,結果現世報,險些成為罷免「作繭自縛」第一人。


民進黨首度「全面執政」以後,欺負國民黨勢單力薄,不與在野陣營進行政治協商,也逼得在野勢力四處搞罷免和「公投」,再加上綠營也不甘示弱,一時間,四處烽火。短短一兩年中,首度罷免了一位市長、一位市議員和一位民代。「四大公投」之後,還有一場針對林昶佐的罷免案。國民黨提倡「公投」綁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雖然是恢復民進黨過去的主張,但對於在野黨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對抗武器。而從這次「四大公投」全部失敗可以看出,不與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捆綁的「公投」,很難號召出足夠多中間選民出來投票。


朱立倫扛責 呼籲把「戰友」找回來


面對「四大公投」失敗,國民黨內指責檢討聲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19日)鞠躬致歉,坦承個人努力不夠,無法召喚出每位選民站出來投票,導致結果與選前民調產生很大落差,他必須承擔責任,並呼籲黨內同志「把戰友找回來,不要再去找戰犯」。


「四大公投」都「沒通過」國民黨輸在哪?| 台灣一周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從國民黨和民進黨內情況,不難看出這次「公投」結果。


雖然民進黨內鬥時極度兇狠,但民進黨黨中央擁有絕對的執政資源,加上組織嚴格,一旦動員起來,基本上都服從命令。這次反「公投」的動員,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也要面對地方上的民意壓力,比如「萊豬」議題,畢竟是食品安全的問題。但還是悉數上場,一個不缺。


反觀國民黨有十四個執政縣市,不能說沒有實力,但結果在關鍵時候,幾乎全部都不到場,與國民黨中央以及「公投」團體保持着莫名其妙的距離。其中尤以新北市長侯友宜為甚。


地方縣市長不參與國民黨行動的情況也不是這一次,從去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來,這些國民黨的地方「諸侯」幾乎都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國民黨黨中央以及主席無論在領導力還是凝聚力上,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本來以為過去江啟臣資歷淺缺乏號召力,而等到朱立倫上來以後,這種情況依舊。不能夠號召自己的戰將,從何動員自己的支持群眾。


「四大公投」都「沒通過」國民黨輸在哪?| 台灣一周 - 天天要聞


另外,朱立倫在這次「公投」中也缺乏具體而堅定的決策力,這當中包括其主張以及宣傳政策的混亂,比如「四大公投」國民黨到底支持幾項都是搖擺不定的,直到後期才確定「四個都同意」。這也造成國民黨地方執政縣市長的顧慮,使他們參與「公投」的意願缺失。


朱立倫還在「公投」期間搞出一個以呼籲那些失散黨員回歸,結果只是為幾位爭議同志恢復黨籍的「同舟計劃」,引發了基層的不滿。在「公投」說明會上,以不要「上駟對下駟」的名義臨陣換將,不親自參與公開辯論。這些都對國民黨的團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也沒有起到很好的領導示範作用。


而侯友宜的「我思故我在」千字文,直接引發了藍營基層的憤怒。在民進黨已然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侯友宜作壁上觀,以事不關己的態度寫到「公投不是圈圈叉叉,人民累了」之類的閑話。千字文章最終沒有說出自己的主張,作為一個地方執政縣市長,居然覺得自己有責任不表態。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直接說看完這個文章,感觸是「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趙少康還試圖替其緩頰,說不知道哪個狗頭軍師替他瞎出主意,寫這樣的稿子。結果侯友宜倒也直接,說文章是自己寫的。


民調顯示,侯友宜未來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看好度是第一。侯在新北市的民調也是非常的高,所以爭取連任基本無虞。這次表態基本算是徹底得罪了藍營的人。甚至有人都呼籲明年新北市長,國民黨另外提名其他人選。侯友宜覺得台灣社會已經厭倦藍綠,所以覺得掌握中間選民才有未來,也是他不願意和國民黨走得更近的原因。但台灣到底有沒有所謂中間選民,亦或所謂中間選民其實就是無所謂的選民,誰也不知道。


這次「公投」的核心其實關係台灣未來的產業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對外關係。比如台灣電力事實上已經不足,但在島上沒出產能源卻採取五成使用天然氣發電的規劃,又因政治上的原因,不敢在發電成本大漲的情況降電價。台灣電價便宜,又促進了那些國際上高能耗的企業在島上大肆擴張,形成了內外的擠壓,現在只能通過偷偷降壓的方式緩解電力問題。而另一方面,台灣花費幾千億台幣造的核四電廠封存不用,卻讓那些老舊的前幾個核電廠一再延期使用。而這些非常嚴峻的問題,從這次「公投」看出,台灣社會根本不關心。


作者丨許億,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主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