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藥裝車(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新華網昆明11月11日電(趙普凡 郭燚 趙聯溪)初冬時節,稻穀、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已經收穫歸倉,而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十八連山鎮,正值農特產品收穫時節,田間地頭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採挖山藥收蟹忙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管護,在十八連山鎮穀子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500畝山藥種植示範基地里,工人們正忙着採挖、分揀、裝車。

農戶搬運山藥(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今年通過合作社種植示範基地帶動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500餘戶種植了2000餘畝,按照今年的長勢和收購價格,估計種植戶都能有好的收益。」負責為全鎮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收購銷售的穀子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陳佩說。

農戶在收山藥(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自從2017年山藥作為重點扶貧產業在十八連山鎮推廣種植以來,該鎮採取「扶貧開發分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機制,三年的時間,不僅合作社能夠盈利壯大,帶動的農戶也越來越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效益逐年上升。到目前,十八連山鎮已帶動2235戶農戶種植山藥3100畝,並在後所、富村等鄉鎮進行了推廣種植。

山藥裝框(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有了種植山藥帶動群眾增收的底氣,2019年,穀子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又投資了200餘萬元在補羊村委會流轉了300畝閑置水田,養起了大閘蟹。

裝箱待運的大閘蟹(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最近一段時間,正是大閘蟹收穫的時節,合作社幾乎每天都有幾十個工人在忙碌,工人們一邊忙着收山藥,一邊忙着捕蟹賣蟹。」每天看着成框的山藥和大閘蟹裝車運走,基地管理人員祝鵬非常高興。
「訂單」生薑上市鼓起農戶「腰包」
除了山藥、螃蟹迎來豐收,在臘甲村委會大臘甲村民小組道路兩旁,除了已經收穫整理出來的玉米地,剩下的都是成片的生薑。

待採挖的生薑(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生薑已經成熟,方光平和其他村民一樣,正在忙着採挖。「前幾年擔心生薑種出來賣不出去,所以種得少,今年種了3畝。」方光平笑着告訴記者,現在收購商提前就到家裡簽了訂單,賣個3萬元應該沒有問題。

農戶採挖生薑(11月5日攝)。新華網發(郭燚 攝)
據了解,十八連山鎮近年來結合脫貧攻堅產業扶持政策在全鎮推廣生薑種植,目前已帶動6000餘農戶種植生薑22000餘畝,今年預計產量可突破5萬噸,按目前市場收購價和收購商訂單價計算,預計產值可達5億元以上。
獼猴桃走俏市場穩增收
11月,十八連山鎮獼猴桃銷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在該鎮林場獼猴桃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打包裝運最後一批獼猴桃,而全鎮其他種植大戶和農戶散種銷售也基本結束。
十八連山鎮林場獼猴桃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宏介紹,今年基地共採摘銷售鮮果16噸,收入30餘萬元;種植50畝以上的大戶產量都在10噸左右,收入20餘萬元;其他前幾年試種今年已經掛果的農戶平均收益也有幾千元。
為了幫助村民開闢新的致富路,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十八連山鎮依託林場80畝獼猴桃種植示範園培育果苗、提供技術支持的優勢,今年已在全鎮發展獼猴桃連片種植700餘畝,投入23萬元在265戶農戶院落中試種獼猴桃1060株發展「庭院經濟」,未來三年內,計劃在全鎮推廣種植獼猴桃3000畝。
「等到全鎮獼猴桃全面進入掛果期,獼猴桃產業也將成為本地特色支柱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談起未來產業規劃,十八連山鎮產業發展辦主任耿輝信心滿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