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手機上重要的核心技術便是芯片,9月15日之前,華為使用包機方式,從台灣運回了1.2億顆芯片。據媒體報道,包機中搭載的芯片,不僅有7納米,還有5納米芯片。
在美國的影響之下,台積電在9月15日之後,將會面臨給華為供貨難的問題。華為曾尋找三星公司,試圖解決美國無限追溯機制之下,沒有企業代工芯片問題。即便華為提出了市場換芯片,也沒有最終成行,以失敗而告終。
到了9月15日之後,華為依然會繼續芯片設計,但是生產方面將會面臨考驗。大陸市場的芯片製程,主要在7納米以上,只有在28納米位置,才能擺脫對美國企業的技術依賴。如果沒有可靠的芯片代工企業,即便華為可以設計出,超過高通、蘋果等公司的手機處理器,也無法將圖紙變為現實。
到了2021年,大陸市場5G技術將在大部分人口密集地區實現覆蓋。與此同時,與5G技術息息相關的手機,也會出現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以便應對通信技術標準提升,帶來的信息處理壓力提高問題。
可以預見的2021年,國內市場將會逐步淘汰14納米芯片,與此同時台積電生產的14納米以下芯片,必然成為主流市場需求。失去台積電供貨之後,華為將面臨沒有高端芯片供應商的尷尬,這將間接影響手機生產,甚至可能迫使過去型號的手機,難以充足的向市場發貨。
就在9月15日之前,華為積極從台積電,包機運回了1.2億顆芯片,但是對國內市場而言,依然是杯水車薪。2019年,華為手機市場銷量超過了2億部,即便是2020年依然會在1.5億部以上。只有1.2億處理器,顯然有些寒酸。
過去華為一直非常注重核心技術的自研發,主動設計手機芯片,用於替代對高通芯片的依賴。儘管在近些年有所成就,但是在代工生產方面,卻遇到了瓶頸不易解決。這告訴我們,無論一家企業技術、科研實力多麼強大,在吸收外國供應鏈之時,如果不走多元化,考慮供貨安全,過度依賴單一企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對方失火、斷電,或者出現自然災害等,將會直接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