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點個關注
王菲,華語樂壇最後一位天后
談到目前華語樂壇誰的新專輯最受期待,我想她的名字一定排名前列——天后王菲。
而她的上一張新專輯還要追溯到2003年的《將愛》。
那可是整整16年前了啊!
將愛專輯
這16年里,每年都會有新專輯的小道消息傳出,但大部分歌迷早就不抱希望了。
原因很簡單:沒有一年實現過。
而且截至目前,王菲的新專輯整整20張,剛好10張國語,10張粵語。
十全十美!
10張國語《迷》《天空》《菲靡靡之音》《浮躁》《王菲97》《唱遊》《只愛陌生人》《寓言》《王菲01》《將愛》10張粵語《王靖雯》《Everything》《You Are The Only One》《Coming Home》《執迷不悔》《十萬個為什麼》《胡思亂想》《討好自己》《Di-Dar》《敷衍》
但是,就在昨天,一則權威消息傳遍網絡:王菲即將發佈新專輯!
如果這件事真能實現,真想大喊出三個字:活久見!
中老年歌迷的反應
其實這則消息一開始的來源,只是經紀人寬姐(邱黎寬)在一檔直播節目里的一句話。
但隨後,公司在facebook上正式發佈消息,並回復網友新專輯、新演出都安排上了。
消息驗證
還有內部人士表示,專輯已基本錄完,發行只是遲早的事。
內部消息
而有趣的是:即使這次消息這麼明確,歌迷的反映還是非常淡定。
我一度懷疑,這幫佛系中老年歌迷是什麼了?
明明心裏激動的要死,但還是要保持淡定的吐槽姿態,梗多到我都接不過來。
有吐槽可能發精選集的:
有吐槽秀自拍的:
還有cue頭號粉絲馬天宇的:
最後,還有等着要給菲姐做數據的:
說實話,就算要打榜也不需要我們,一個竇靖童就夠了:
偶爾有一兩個表示非常期待的,但語氣也很奇怪:
看不懂,看不懂。
你們這幫中老年粉絲追星的方式可真是迷。
年輕歌迷的反應
年輕歌迷可不像中老年粉那麼貧。
隨便看兩個都是激情滿滿:
截圖
截圖
看來還是年輕人敢愛敢恨,中老年人磨磨唧唧,想得到又害怕失去。
比如下面這個年輕菲迷追星的故事,非常能說明問題。
4年前,也就是2016年,有一則小道消息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
——天后王菲要發新專輯了,時隔13年的粵語大碟!
但大部分歌迷表示不屑,吐槽這哪是什麼新專輯,不過是老作品的拼湊,唱片公司慣用的圈錢套路。
可奇怪的是,唱片的封面、名字都是新的,而且公司也是新的,「浮躁音樂」,認證全名為「廣州浮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浮躁?
等等……
這不是王菲、竇唯、張亞東合作的那張經典專輯嗎?
怎麼成了出版公司的名稱?
不久後曝光的真相,讓人吃驚,所有媒體開始刷同一個類似標題:《19歲歌迷為王菲出專輯,製作耗資超過百萬》。
原來是歌迷為了讓王菲能早點發新專輯花費幾年時間,辦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大事。
23年前,王菲和新藝寶唱片公司合約到期前,錄製了10首高水平的粵語作品。
本來這些作品應該在當年就以專輯的形式發行,但公司為了獲取更多利益,把這10首歌一拆為四,分散到兩張EP和不同精選集中。
專輯名稱還真有菲姐的任性風格……
為了催偶像出專輯,這位19歲的菲迷可真是費心。
我想華語樂壇也很難再找不出第二個如此敢想敢幹的歌迷了。
菲迷已老
其實仔細想想,中老年歌迷聽到新專的消息,表現出一副嘻嘻哈哈的樣子,不就是怕面對自己的年齡嗎?
當年楊過等小龍女也是等了16年,兩人見面時相擁而泣。
滄桑的楊過抱着面容如初的小龍女悲傷地說:
龍兒,你的樣貌一直都沒變。
姑姑安慰道:我的過兒只不過是長大了。
姑姑還是那樣,過兒已經老了。
用這句話形容王菲和王菲歌迷的關係,是不是也很貼切。
16年什麼概念?
如果一位歌迷從16年前等到現在,意味着:
從上小學一年級,一直等到大學畢業;
或者從大學畢業,一直等到孩子上小學一年級;
或者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一直等到孩子大學畢業……
而王菲呢?
以前舞台上是這樣的:
現在舞台上是這樣的:
以前舞台下是這樣的:
現在舞台下是這樣的:
以前專輯封面「自拍」是這樣的:
現在專輯封面「自拍」是這樣的:
這16年,王菲變了嗎?
除了風格好像啥都沒變。
所以戳心了:
王菲還是王菲,菲迷已經老了。
有些年輕的小朋友可能要問了:為什麼王菲的新專輯值得期待16年呢?
情懷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音樂品質。
都說她是華語樂壇最後一位天后。
我覺得這樣說更準確:
她的作品是華語樂壇這三十年最具靈氣的一幫人的才華結晶。
這些包括:
她的嗓子,她的詞曲,她自己對藝術理解的高度;
竇唯、張亞東、劉以達等頂級音樂人;
林夕、許常德、姚謙等頂級詞人。
她的作品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的天花板。
離開16年,這塊板幾乎沒動過。
所以,滾君非常期待,這張新專輯會給樂壇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天后歸來,天籟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