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里有這樣一個畫面,張譯飾演的研究核武器的專家高遠因為自己從事國家的保密項目,三年前與愛人任素汐不告而別,而這一天他與昔日的愛人任素汐在公交車裡重逢,面對任素汐的激動與深情告白,張譯卻強忍着心中的痛苦否認自己和任素汐相識。
這一幕曾經看哭了很多人,但這絕不是虛構的情節,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為了國家的建設,選擇隱姓埋名對自己工作內容至死保密,即便是面對最親近的人依舊守口如瓶。
今天的主人公同樣是一個與高遠有着相似經歷的共和國英雄……
從一等功英雄到普通農民
1965年,在部隊生活了6年之久的吳洪甫退伍回到河北老家,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父母親友。
軍人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光榮的,作為國家的戰士,他們承擔了保家衛國的責任,為了讓人民過上安穩和平的日子,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有時甚至是鮮血的代價。
因此,吳洪甫這次回鄉受到親戚和鄉親們的熱烈歡迎,很多人第一時間都來到了吳洪甫家裡,殷切地詢問他:
「這幾年在哪兒當的兵啊?」
「在部隊都做什麼呀?」
此刻的吳洪甫犯了難,這……這個問題根本沒法回答。
退伍之前,營長岳振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要把他在部隊做的事告訴任何人,包括親近的父母朋友,這是組織上的紀律也是對他的信任。
現在要面對的是家人的詢問,要怎麼回答才顯得自然?
沒辦法,吳洪甫只能模模糊糊地回答:
「大家都一樣唄,訓練,做任務啥的……」
本以為自己的含糊其辭能打消大家的追問,沒想到親友們問得更來勁兒了,這可怎麼辦?
吳洪甫是個老實人不怎麼會撒謊,再讓人家這麼問下去,肯定會前言不搭後語,甚至露餡兒,不能再讓他們追問了,吳洪甫打定了主意,不管說什麼,都不要緊,但是唯獨不能泄露秘密。
「平時也就喂餵豬,給戰友們做做飯。」
吳洪甫破釜沉舟,心裏想着必須要讓大家失去興趣。
果不其然,這話一出,家裡所有人幾乎都愣住了,誰也沒想到,當兵六年吳洪甫竟然只是部隊的炊事班的一名伙夫?這,讓人怎麼誇?難不成要說,做飯做得香,餵豬喂得肥?
短暫地沉默後,大家又都不約而同地對其滿臉笑容:
「做飯也行,都很光榮。」
「對對對,不管幹啥都是給國家做貢獻」。
隨後,鄉親們便相繼搭訕着離開了吳洪甫家中,之後的幾十年再也沒有人來詢問吳洪甫在部隊做什麼了。
吳洪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清凈,但是也失去了受到別人崇拜的機會。回鄉後的吳洪甫很快在家人的安排下結婚生子,而他自己也再沒有主動提過部隊的事,在回鄉的30多年時間裏始終踐行着對組織的承諾,滴水未漏。
也沒背井離鄉去外面的世界闖蕩,而是選擇做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安於清貧,也逍遙自在,種地又何妨?但很多夜深人靜的時候,吳洪甫也會回憶自己以前在部隊的經歷……
空軍導彈標圖員
1959年,這是18歲的吳洪甫第一次來到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第二營,彼時的他成為了一名標圖員。
顧名思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導彈發射過程中,通過計算得知導彈的落點及定位信息,從而達到對彈道的精準預估。
這項工作乍一看很簡單,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導彈的技術尚屬於空白階段,甚至空軍的發展也在起步階段,根本以往的過多信息可供參考,事實上即使是標圖任務也是在蘇聯專家來華指導時吳洪甫生磨硬泡學了幾天,剩下的基本全靠這幾天知識的消化,然後自學成材。
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尤其是大字都不識幾個的農村娃,更何況標圖的工作還要涉及大量的數學及物理計算,這個過程下來更是難上加難,但吳洪甫都克服了下來,並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部隊上的標圖技術好手,受到領導的重視。
除了計算導彈軌跡,戰機的航行軌跡計算也是吳洪甫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當時我國並不穩定的環境下,某些敵對勢力一直想着反撲大陸,因而時常派遣戰鬥機來偵察,給我們的發展造成困擾,也帶來很多安全隱患。
在面對國家安全時,很多情況下,並沒有很多機會來得及反應,危險就會悄然降臨。1962年,正在部隊工作的吳洪甫接到一個消息,據南部地區發來的電報稱,他們目前已經掌握了一些情報,一架U-2偵察機即將飛往內陸高空進行執行任務,這個任務有可能會對當地安全造成隱患。
因此,組織上要求吳洪甫所在的空軍二營,利用已知的飛機軌跡來計算出敵方偵察機的位置,配合我方戰鬥機飛行員將敵機擊落。
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講,基本上是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的,一旦失敗,國內的大量情報就有可能盡失敵手,甚至還會暴露我軍的一些秘密軍事基地的位置,造成國內情報的流失或者是對地區造成安全隱患。
吳洪甫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就來到了敵機預定地點處,等待對敵機第一次出現地點進行檢測,從而計算出下一階段的飛行軌跡。
9日,敵機果然不出所料地來到江西省鄱陽湖的上空地段開展偵察工作。讓敵方沒想到的是,我國空軍部隊在吳洪甫的測算下已經掌握了敵機的運行軌跡,並布下了包圍圈,只待敵機飛到擊落範圍,我空軍部隊便會予以猛烈的火力打擊。
在戰場上輕敵是大忌,尤其是在不了解對方當前發展實力的時候,輕敵往往意味着毀滅,顯然這架來偵查的U-2便犯了兵家大忌,9日上午十點左右開着偵察機大搖大擺的進入我空軍的擊打範圍,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
此刻的空軍二營早就做好了準備,蓄勢待發,當吳洪甫將最後一段標點發給營長岳振華後,我方空軍戰士在第一時間接到了信號,在多架飛機的合力圍攻下,U-2被從高空擊落,栽下了雲層……
這一幕發生得實在太快,甚至連我方戰士都沒想到任務竟然進行得如此順利。更讓戰士們沒想到的是,竟然真的可以通過計算得知敵機的位置,真是太神奇了。此前很多人都不理解吳洪甫的工作內容,想着這個小子每天神叨叨地把自己憋在屋子裡,滿地的廢紙,一見到他就是埋頭苦算,沒想到竟然真的這麼有用。
更振奮人心的是,這次的敵機擊落行動是我國自建國以來首次將地方偵察機擊落,這一戰不僅讓二營成為了空軍部隊的標兵,更是讓吳洪甫一戰成名,成為了所有人心中的英雄。
當部隊將這次戰果上報給上級領導時,軍區的領導也十分興奮,經過綜合評估與背景調查,組織上決定對吳洪甫授予個人一等功的獎勵,吳洪甫所在的二營也因為這次行動的成功,被授予「空軍英雄營」的稱號,並上報國家予以通報表揚。
如果說這一幕是吳洪甫的高光時刻,那麼接下來的巔峰時刻更會振奮人心。一戰成名的吳洪甫在這次行動中也受到了鼓舞,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這也就意味着他軍旅時光在往後的生命中都成為了他的人生亮點。光榮與榮譽並存,況且個人一等功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怎能不讓人開心?
然而吳洪甫並沒有被這次得到了無上榮耀沖昏了頭腦,即便表彰的消息傳到了中央,即便所有人都對他敬佩有加,吳洪甫依然恪守自己的工作職責,每天的工作也是如往常一樣,外出標點定位,計算運行軌跡。
英雄標圖員吳洪甫的人生巔峰
1963年11月,「英雄營」再一次得到消息,敵方在近期還會派遣另一架U-2經臨我國上空進行偵查,有了上次的經驗,這一次的工作就顯得輕鬆了許多,但吳洪甫卻沒有放鬆警惕,雖然我方有了測算飛行軌跡的經驗,但難保敵方沒有逃避的經驗,尤其是在去年偵察機被擊落後,敵方肯定也會相應提高技術和警惕性,或許這次的任務已經不如上次那麼輕鬆了。
接到任務的吳洪甫第一時間找到了營長岳振華,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岳振華很是重視,在執行任務前特意交代了大家不能因為上次任務的順利就放鬆了這次行動的精準性,兩次任務雖然一樣,但敵人只會更強大,況且這次敵機或許已經早有防備,所有人必須要嚴肅對待任務,並且與上次一樣,只准成功不準失敗!
岳振華的話說完,果然戰士們收起了之前對敵人的輕慢之心,個個打起精神,嚴陣以待,萬眾一心,只等吳洪甫測算出軌跡後再次將敵機擊落。
很快敵機就來到了江西上饒市的上空,與吳洪甫預想的一樣,敵人通過上次的經驗,果然提高了警惕,為了避免被我方炮火擊中,在飛行時採用了更加靈活的方式,給我軍的火力打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敵方不論如何防備,飛行軌跡都已經掌握在了我空軍二營的手中。
這一次,我軍還能順利擊落敵機嗎?
1964年7月,吳洪甫和戰友得到一封來自首都的邀請函,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同志決定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兩次擊落敵方偵察機的英雄部隊,尤其是吳洪甫,作為兩次戰鬥的最重要的一環,將會受到最高榮譽的嘉獎。
23日,空軍代表們身戴大紅花,第一次見到了最崇拜的毛主席,大家心裏都很興奮,毛主席親切地與戰士們握手,到吳洪甫時,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主席更是加重了力氣,眼裡都是滿意和讚許,隨後還與大家合影留念,所有人都沉浸在毫不掩飾的成功的喜悅中。
然而此刻的吳洪甫並沒有想到,這張與毛主席的合影竟然會塵封30年之久……
第二年2月,吳洪甫服役期滿,退伍回鄉。在回鄉的前一個晚上,所有人都很激動,興奮自己終於能回到離開許久的家鄉,能再次見到闊別已久的父母,過了今天就能吃到媽媽做的菜……
然而還有揮之不去的傷感,多年的軍旅生涯,早已習慣了部隊的生活,回到家鄉還能適應嗎?告別宴上大家都在極力剋制自己,男子漢不能掉眼淚,可最終誰都沒有控制住,很多人都在擁抱戰友痛哭,這一別,此後就是天南海北再難相遇,怎能不讓人感慨?
營長岳振華也很傷感,但這件最重要的事,他不得不再次叮囑這些可愛的戰士們,那就是在部隊中執行過的任務,一定要保密不能和任何人說起,在得到了戰士們嚴肅地保證後,袁振華的眼角也忍不住泛起了淚花。
37年後,已經61歲的吳洪甫做了一輩子的農民,膝下兒女雙全,只剩下含飴弄孫,家裡的田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條,37年前的事就好像是做了一場夢,無數個午夜夢回的夜晚,他都見到了自己在二營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那些被塵封的過往和榮譽。
2002年6月的某天,吳洪甫按照習慣翻看着自己最喜歡的軍事雜誌,其中一篇文章讓吳洪甫大吃一驚,雜誌上的名字他再熟悉不過了,即便這個人的面相已經蒼老,吳洪甫也第一眼將這個人認了出來,這不就是老營長岳振華嗎?
吳洪甫趕忙瀏覽雜誌內容,岳振華講述了之前在二營的作戰經歷,吳洪甫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早已經隨着新中國的發展,不再成為秘密,他藏了37年的心事,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之於口了!
他再也不是人們眼中那個一無是處的「炊事班」戰士,而是那個為國家拼過命、流過血,榮立過一等功的英雄!
很快,吳洪甫的事迹就在十里八鄉傳了開來,無數鄉親、媒體記者和政府領導都來到吳洪甫家採訪他、慰問他聽他講當年的故事,也來看看他那枚代表榮耀的一等功勳章。
在當地民政部門核實後,甚至還為吳洪甫辦理了退休後的優撫待遇,政府和相關部門也多次前來慰問吳洪甫,還為他多次授予了榮譽稱號,而吳洪甫也得到來自家鄉的尊敬和榮譽。
結語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無數像吳洪甫這樣的國際英雄,他們有過榮譽也甘於平淡,而他們也終會成為人們的榜樣,被永久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