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管護的公園勾勒出一幅幅四季有花開、景景各不同的美妙畫卷;生活垃圾從源頭到末端的回收處理實現100%無害化;一道道花牆、綠牆,為公共綠地「增花添彩」……如今的綠城,多彩斑斕、秀美靚麗,正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橋沿開滿三角梅的平象立交橋宛如花環。記者宋延康 攝
今年以來,作為城市「美容師」的南寧市市政和園林管理局充分發揮績效考評「指揮棒」「晴雨表」「加速器」的作用,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合力,業務融合提質增效」的思路不放鬆,全力實施「135」工程,紮實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統籌抓好市政、園林、環衛、市容廣告、疫情防控等各項重點工作,創新推動市政園林事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該局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是南寧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四季花展」 拓展公園服務新空間
「100多種睡蓮讓人目不暇接」「不同品種的睡蓮開花時間還不一樣」……今年8月4日,南寧市「四季花展」暨人民公園睡蓮展開幕,1000多株正處於盛花期的睡蓮,引來許多遊人駐足觀賞,也「引爆」了南寧人的微信朋友圈。
放眼望去,千萬朵蓮花,千萬種姿態,把波光粼粼的水面點綴得燦爛奪目……此次以「蓮香知花意」為主題的花展,彙集了中外睡蓮精品,其中特色品種60餘種,20個品種曾榮獲國際獎項。
「生活在南寧,四季有花,四時有景,這是我們精神上的『福利』!」市民李曉怡開心地說,睡蓮展的驚艷呈現,讓她分外期待第四季度的花展。
今年,「四季花展」成了南寧市休閑生活的新晉網紅打卡點。從初春喜慶熱鬧、生機盎然的茶花文化展,到夏季百花爭艷、奼紫嫣紅的花境展,再到秋天品種豐富、千姿百態的睡蓮展,南寧市市政園林局充分發揮績效考評「指揮棒」作用,通過每季度舉辦不同主題的花展,改善了公園開花植物「旺一季淡三季」的現象,讓市民「季季有花賞」,極大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這背後,是市政園林人的積極探索與大膽創新。
以賽促展,激發園林園藝行業競爭活力。在舉辦今年花境展時,南寧市市政園林部門開創了聯合參賽的模式,鼓勵園林單位、公園景區、高校與企業共同組隊參賽,取得了企業聯動、產教融合、事企技術傳承的辦展效果,發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為南寧市園林綠化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南寧市園林園藝水平不斷提升。
以展促銷,帶動地方經濟向好發展。通過花境展參賽作品向市民遊客或潛在客戶宣傳展示園林園藝企業文化和實力。通過企業贊助駐點宣傳的方式,向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或潛在客戶展示園林園藝企業新工藝、新技術。邀請與花展主題相關的非遺技藝、文創產品、美食攤點駐園,大大提振了消費。
創意宣傳,擴大活動品牌影響力。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通過朋友圈、視頻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擴大品牌影響力,再通過南寧電視台、廣西新聞網等官方媒體擴大宣傳面,進一步提升「四季花展」的品牌影響力。
下一步,南寧市市政園林局將凝聚「南寧園林園藝」力量,發揮南寧市「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樞紐」的優勢,進一步完善辦展機制,提高精細服務能力,通過打造特色花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以花展帶動招商、促銷、旅遊、交流、合作的「一展多元」經濟新格局,促進南寧市園林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南寧市「四季花展」品牌打造成為「輻射東盟、面向世界」的國際花展。

民族廣場濃厚的喜慶氛圍。記者潘浩 攝
變廢為寶 破解城市發展新難題
今年,南寧市市政園林局用好績效考評「晴雨表」,破解城市發展新難題,全力推進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有機垃圾處理廠等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年度建設計劃任務。
「原來南寧市的廚餘垃圾處理技術這麼先進,高度自動化讓人大開眼界」「垃圾分類及處理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年7月,60多名市民獲邀走進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參觀有機垃圾處理廠,了解廚餘垃圾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南寧市市政和園林管理局供圖
「我們廠採用『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綜合利用發電』工藝,將廚餘垃圾轉化為沼氣,產生的沼氣經凈化後進入沼氣內燃機併網發電,殘渣可以輸送到焚燒發電廠用於焚燒發電,真正實現垃圾的協同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在參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向大家做了詳細介紹。
南寧市市政園林局在建立完善廚餘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等方面下足功夫,為實現廚餘垃圾全量收運,新建了廚餘垃圾處置終端設施——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有機垃圾處理廠,規劃設計總處理規模為1200噸/日,一期、二期建設規模均為600噸/日。
2020年6月,項目主體工程開工;2021年底,項目投料試運行;2022年6月底,已完成項目全部工程建設和設備聯合調試……在績效考評「助推器」的作用下,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有機垃圾處理廠的建設穩紮穩打。其建成運行後,大大增強了南寧市垃圾分類廚餘垃圾處理能力。
與此同時,規劃設計生活垃圾焚燒總處理規模3000噸/日的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工程,一期工程建設規模2250噸/日,已於2021年底投入試運行併網發電,今年6月底完成全部收尾工程建設。該項目的建成運行,使南寧市初步實現了市區建成區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現在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焚燒處理,二是厭氧發酵,三是衛生填埋。其中應用最廣泛、最環保的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它不僅能夠大大減少垃圾的體積,迅速去除有害物質,同時還能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焚燒發電廠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焚燒發電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可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目前,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形成了「大分流、小分類」的工作模式,構建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綠化為民 打造「中國綠城」新地標
南寧市被譽為「中國綠城」,綠化一直是最大亮點。目前,南寧市新的綠化景觀體系已全面形成,綠化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城市面貌和形象明顯改善。

水清岸綠的那考河。記者潘浩 攝
綠化,從生態環境改善的角度來說,是發展所需,更是民之所盼。
今年以來,南寧市市政園林局發揮績效考評「加速器」作用賦能城市建設和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其中,在城市綠化方面,穩步推進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景觀綠化工程(以下簡稱GTC景觀綠化工程)。該工程將打造一個滿足遊客快速、便捷換乘的交通樞紐景觀花園,一個展現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整體形象的城市IP展示窗口,一個展示首府南寧園林建設水平的重要窗口,帶動臨空產業區經濟發展,激活空港商業圈的標誌性服務型景觀。
項目從6月24日進場施工至8月底,累計完成土方進場135712立方米、喬木種植4917棵、灌木種植8221株、地被種植1151345株、馬尼拉草種植47850平方米,於9月底完工。完工後的GTC景觀綠化工程將有望成為邕城市政綠化的樣板和標杆,為「中國綠城」的名片再添光彩,成為展示首府南寧形象的又一個重要窗口。
南寧市政園林人一直秉持一個理念——讓綠化承載文化責任,將景觀綠化與人文、生態理念有機結合,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園林、新景觀。(記者賓藝苑 通訊員曾俊 陳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