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洲帶頭羊的德國,拖不起,一拖再拖只會拖垮自己的國家影響力,朔爾茨的訪華是其解決德國困境的一個開始。
而在美國,總統拜登則面臨中期選舉的一道坎,支持率降至39%的他很可能因敗選失去對國會眾議院乃至參議院的控制權。一向大力軍援烏克蘭的拜登,不得不轉移重心開始誇耀自己的「政績」:應對俄羅斯的「挑戰」、控制疫情、增加就業、倡導基建、減免學生債務……
在中期選舉臨近的這一段時間裏,再提援助烏克蘭而忽視國內,必然引發選民對通脹高企和即將衰退的經濟狀況的極端不滿,而民主黨的對手共和黨,則誓言削減美國對烏克蘭的武器輸送。
為了中期選舉,拜登不得不暫時從烏克蘭抽手。
死道友不死貧道
德美現在都自顧不暇,但烏克蘭那邊一旦失去軍援,則美國前功盡棄。所以不甘心地拜登政府開始打盟友主意,希望其他國家能向烏克蘭加大武器供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通話,要求希臘加大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
希臘國防部曾表示,把庫存的BMP-1步兵戰車送給烏克蘭,作為補償,希臘可以從德國獲得同數量的新型步兵戰車援助。值得一提的是,這批BMP-1原來是東德軍隊的舊貨。
希臘不願做賠本買賣,希臘前總理齊普拉斯此前曾就目前的俄烏局勢進行分析,他發現持續的俄烏衝突中,烏克蘭損失慘重,歐盟也是這場衝突中的輸家,反觀美俄兩國,卻沒有經濟上的損失。
美國雖是軍援榜首,但GDP佔比不高,但關鍵是,無論是戰略利益還是經濟利益,美國都是大贏家。
所以,布林肯與希臘官方商討時,希臘媒體就此評論稱,美國目前既不想放棄「自由」,也不想為了利益捲入衝突,所以努力讓其他國家代替其作戰。
無獨有偶,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同樣致信瑞士防長阿姆赫德,要求瑞士為德國向基輔交付的「獵豹」自行高射炮供應彈藥。
不過德美的要求,並不能很順利實現。一是援烏給西方國家造成了太大的武器庫存、經濟上的壓力,二是這些西方國家對於制裁和軍援的干預有了新認識——無法結束戰爭反而對歐洲和全球經濟具有破壞性。
不過在美德尋求讓他國加大對烏軍援力度時,烏克蘭第二大武器供應國英國,其政壇波動影響到了對烏武器供應。
新上任的英國首相蘇納克正着力於解決經濟問題,也承諾了控制公共支出,如何再強有力地支持烏克蘭?兩全不能其美。
隨着美西方主力支援國的武器輸送大幅減緩,基輔的作戰能力可能會遭受嚴重影響。(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