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開播的《梨泰院class》由Netflix合作出品,同名漫畫改編,是一部講述「復仇」母題的韓式爽劇,目前豆瓣評分8.7,曾登陸抖音熱搜榜第二,在B站相關播放量達百萬次。那麼這部搶佔「2020第一爽劇」的頭銜的熱播劇如何實現現實補償心理,充當社會解壓閥?本文將從《梨泰院class》的感官快感、經典敘事和身份認同三個角度分析其爽劇邏輯(有劇透)。
感官快感:非理性因子的本我呈現
男主朴世路和女主趙伊瑞作為本劇的「爽」感擔當,實質上是超越規則、實現本我的理想化人物。他們都親身經歷了正義失語,卻仍然選擇與叢林社會抗爭,當內在意志被秩序規則限制時,他們撕開道德的遮羞布,以超越世俗的激進方式踐踏在不公之上,這種主觀需求不斷排斥客觀環境的(俗稱「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情節補償了人們在周遭環境尤其是職場文化中的自我壓抑心理。
(圖為:朴世路在雨夜中痛毆開大奔撞死父親的富二代同學)
在校園霸凌戲中,秉持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男主朴世路打傷欺凌弱小的富二代,在雨夜痛毆開大奔撞死父親的富二代,回應了人們對逍遙法外的關係戶的「現世報應」的期望。
(圖為:反社會人格的趙伊瑞掌摑區長夫人後被老師指責)
不怕權力階級的市長夫人耍流氓,因為「反社會人格」的女主趙伊瑞比流氓更橫,直接開懟並掌摑市長夫人。訴諸於語言及肢體暴力,釋放非理性的「邪」性因子,「睚眥必報」的銀幕呈現帶來的感官快感完成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特權階級的種種不公的報復性想像。男女主人設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感,俠骨風成了編劇對於人性的兜底,這種德性的力量為劇中靈魂人物的暴力表達提供了合理性。
此外,正如《延禧宮略》、《致命女人》中手刃反派的魏瓔珞、抗拒出軌渣男的Simone一樣,《梨泰院class》中的趙伊瑞以能文能武、剛強獨立的高智商女性形象出現,沒有落入「全能男主帶傻白甜女主」的窠臼,這種「能文能武」的大女主形象,擊中了女性目標群體的「爽」點,體現女性主義思潮對藝術創作的輻射。
經典敘事:「虐點」和「爽點」的1:1構建
(圖為:朴世路毆打富二代被請家長)
父親面對校長和上司的威脅認可朴世路的信念
類型片的經典敘事在於「虐點」和「爽點」的1:1構建,復仇主題需要死亡的獻祭。在《梨泰院class》的前兩集,男主父親作為象徵著正義的引路人身份,他的死亡將矛盾衝突戲劇化,打破了朴世路生活的一切均衡,引發朴世路復仇的合理性需求,這是人物行動的強動機,所有後面的劇情都圍繞這一事件展開。父親死亡也是劇本的「虐點」,沒有前期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男主角從被打壓的「虐」,就沒有最終為父報仇的「爽」。
(圖為:面對因殺人未遂而進監獄的朴世路)
大財閥老闆進行厚黑學說教
除了悲情角色,作為博弈力量的惡人群像則是叢林法則的踐行者,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擁躉。他們不存粹的惡,反而像極了每一個在世俗慾望中掙扎的普通人,在「正直公道」和「圓滑世故」的夾縫中生存。
利己主義者女二吳秀雅堅信「人之初,行本惡」,為了獲得資助完成學業並獲得高薪工作,選擇站在朴世路的對立面;大財閥老闆告訴階下囚只有卑躬屈起、溜須拍馬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更好;面對以權謀私的財閥長子殺人案,警察局長道出「別整沒必要的正義,多想想你的家人吧」的言論,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當中,堅持英雄主義的男主,伸張正義的同時必然伴隨着血的代價,比起正邪力量的博弈,這部劇更像兩種價值觀的激烈對壘。
孤兒出身的窮苦女二,雖然喜歡朴世路,但是不會嫁給窮小子
身份認同:多元語境的人文關懷
對於《梨泰院class》受眾而言,除了跟隨主人公感受快意恩仇、創業升級的移情快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劇中的多元語境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克里斯蒂娃在 《陌生的自我》 一書中提到,他者也是我們心理的一部分。因此,當一個社會將某一群體定義為他者並對其進行排斥時,它拒絕和排斥不是別人,正是自身的一部分,即那些它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能量和衝動。
編劇把餐廳的位置設定在梨泰院別有深意,在朝鮮戰爭停戰後,有不少美籍軍眷都居住在首爾梨泰院,當中包括了不少美韓混血兒。在長期強調單一民族的韓國,他們被稱為「異胎」,而劇中第一次描述梨泰院就是在一個特殊的節日——萬聖節,為什麼不是七夕節或者其他節日?因為酒神狂歡、個性張揚的「萬聖節」最符合梨泰院的調性,光怪陸離、奇裝異服的行為以娛樂的形式釋放了不被理解和壓抑的衝動,這些主流話語體系邊緣化的人格在「萬聖節」的狂歡中融入集體。
主角的餐飲店是梨泰院的縮影,其中,主廚是廚藝欠佳的跨性別者,服務生是脾氣暴躁的前科犯,大堂主管是反社會人格的暴力女,還有大財閥的私生子,韓美混血的黑人等等,他們都在這個餐廳中找到自我認同,完成「人物弧光」的動態成長。梨泰院是一個多元包容的場域,朴世路喜歡梨泰院,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獄後第一次與故人相遇於此,更是因為梨泰院「包容一切」的屬性讓他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無論是早期的金庸文學,抑或於正的《延禧攻略》,還是去年大熱的《慶余年》和《致命女人》,無不陳述着一種社會文化景觀即爽劇熱,爽劇當道背後有其深厚的社會心理根源。
現實中的普通百姓對於階級固化的焦慮,只能在互聯網的虛擬情景中執行正義,一旦在行動上打破現實編織的理性教化枷鎖,輕則可能影響自身事業、家庭,重則鋃鐺入獄。所以大眾將顛覆現實等級森嚴話語體系的渴求映射在文學藝術中,希望在觀劇的過程中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觸及的情感體驗,例如通過代入主角獲得階級躍升的快感等等。表現在市場上,就是「男頻」「女頻」、爽文化的高歌猛進。
目前爽劇在市場中發展空間呈現明顯增幅,但是《梨泰院class》脫離了一般爽劇的標籤,從整體上看是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在堅守現實土壤的創作基礎上,保持對思想性的探索,通過合理定位,從而創作出治癒而不乏深度,爽快又能回味無窮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