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集結號》里,被美軍發現的穀子地一通「前軲轆不轉後軲轆轉思密達」的操作,直接把一幫美軍忽悠「瘸」了。
其實也難怪,在歐美人眼裡,東方人長得那是說不出來的都一樣……
但其實,同為東方人,中、日、韓自己可不這麼認為,韓國歐巴、日本萌妹、中國鐵漢,區別大了去了。
雖然大家的臉龐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從氣質到細節,都有隱晦而又明確的區別。
臉熟大方的是中國人?
有段子說:臉熟大方的是中國人,謹慎斯文的是日本人,看起來吊炸天的則是韓國人。
雖然是個段子,但多少也能看出三國人的氣質:
中國人,看誰都臉熟,瞅誰都是親戚。
日本人,等級觀念很厲害,總體看來都比較謙恭。
而韓國人,地緣環境不太友好,身邊緊鄰三個大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時不時就會被人欺負一下。
這導致韓國人民內心凝聚了一股強大的不服氣,整體透着一股「我吊別惹我」的氣質。
比如當年以HOT為代表的韓流,就帶着「吊炸天」的感覺,引發了席捲全球的「殺馬特」怒潮,簡直堪比巫妖王之怒。
再來說說走路姿勢。
中國人看上去急性子性格的人比較多,所以走路嘛,比較急促,總是在行色匆匆趕路。
而日本人行為舉止比較克制,比如不喜歡把情緒想法表現在臉上,說話聲音很小,或者盡量壓低聲音消除存在感。
所以日本走路,步幅較小,速度也略慢,難看點的話會有點駝背和內八。
韓國人走路,步幅通常比較大,頻率也比較快,喜歡把腿甩出去,昂首闊步向前走,彷彿全世界都屬於大韓民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臉。
韓國妹子:膚白皮嫩大長腿
韓國,主體民族是咱中國東北也有的朝鮮族,這地段,比較靠北,緯度比較高,所以膚色偏白。
另外,韓國的祖先中,有相當部分是通古斯人,所以整體人的膚色比較白。
臉型上,雖說韓國妹子的小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大部分韓國人的臉還都挺大的。
甚至,韓國人的腮幫比中國人的更大,且下頜幅度也很大,只看臉的話,可以用「寬」來形容了。
另外,韓國有着黃色人種典型的單眼皮、小眼睛,聚光效果杠杠良好。
不服,請接受來自馬東錫的凝視。
由於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種,會更多攝入能量,一般北方寒冷地區的人種,體型也會更大,因為吃飽了才更抗凍。
具體案例,還可以參考熊熊們:北極熊就比棕熊體格大一些,小韓祖先為了更抗凍,那也只能順從自然規律。
所謂,七頭身、九頭身,在大韓國民中的比例,相對中、日,都要高一些。
所以,綜合起來,韓國人的大致特徵就是:「大臉小眼單眼皮,膚白皮嫩大長腿」。
車太賢「帥照」一枚,敬請惠存
日本人竟然有黑人血統?
短腿,是日本人身材上的最大缺點。
雖說現在的日本年輕人,長高了不少,但是從日本人的身材整體比例來看,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屬於身材小巧的種群。
畢竟,島國人民的祖先——那是公認的矮小,也是曾經判斷日本人的標準。
《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來獻見雲。」
無論是漢朝的稱謂「倭人」,還是後來明朝的稱謂「倭寇」,這個「倭」都是矮小的意思。
舉個「栗子」,我們熟知的日本遣唐使——晁衡,也就是阿倍仲麻呂,在《妖貓傳》不但帥的掉渣,而且身姿挺拔,但其實這貨真實身高只有1.5米左右。
當然,這身高,在當時的日本也不能算矮,畢竟德川家康的身高只有159CM,武田信玄153CM,豐臣秀吉則僅有140CM。
身高如此「優秀」,以至於當日本人出現在中華先祖的視野中時,確實對這個遙遠的種族不了解,也只能按照生理特徵叫他們「倭人」了,而且一叫就是快一千年。
直到唐高宗時,學習了中原文化的日本人,才果斷給自己改了新名字——「大和族」,「倭國」改成了「日本國」。
至於為啥「高寒」定律到了日本祖先這兒就破了,其實,這都是命!
現代人種起源研究發現,所有現代人,其實都是非洲「夏娃」的後裔,而人類在向外擴張、遷移過程中,就有那麼一支不太高大威猛略帶猥瑣的人種,一路遷徙,通過琉球群島跑到了島國,從此過上了與世隔絕的「幸福」生活。
這一支人種就叫做矮黑人。
雖然因為光照關係,矮黑人後裔不那麼黑了,但是祖先的「矮」卻傳了下來,而且齙牙比例也比較高,這導致很多日本人看起來帶着一股東南亞味兒。
比如齙牙女神中森明菜,就喜歡緊閉雙唇,外人以為她在裝可愛,其實只有自己知道那是「張嘴就掉粉」。
此外,還跟一個習慣有關係——吃肉。
南北朝時期,「禁肉食」的佛教傳入了日本,而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也是禁肉食的,於是,兩者結合,你懂的,全日本都把「禁肉食」當成金科玉律。
由於天武天皇、聖武天皇兩次下達和推行《殺生禁斷令》,日本人從此執行了長達1200多年的「肉食禁斷」。
連《少林寺》里的覺遠和尚都知道「沒有肉,哪來力氣打架?」日本人民卻葷素不平衡一千多年,真是想長高都難啊!
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日本人才開始重新吃肉,真心不知道養了一千多年的「素胃」重新吃肉,有沒有鬧肚子?
據說,為了改善日本人種問題,日本曾經實施過「偉大」的「人種改良計劃」,也就是度種了。
野史記載,從宋至明,日本都有實施「度種」大計。
事實上,日本可能是整個亞洲混血最厲害的國家,僅二戰之後,日本就有30萬混血兒出生。
中國人人種成分比較複雜
至於中國人,我們曾經說過,因為地域廣闊,人種成分其實比較複雜,來源並不單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安南型、滿洲-朝鮮型……
但總體來說,可分為北方派系和南方派系。
原本,北方派系有點接近於韓國人,南方派系則有點接近於東南亞系。
比如蒙古歌手巴依薩,長得就頗有幾分韓國大叔味,就這張大臉,攤一張雞蛋餅,沒準能打破吉尼斯紀錄。
西藏的萌妹曲尼次仁,則告訴我們「巴掌小臉」基因的強大。
而尤勇智、于小偉等人的方塊臉,長在男人身上,簡直就是自帶磨皮濾鏡,天生的一股歲月滄桑氣質。
不過中國統一的時間太長了,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血統不斷融合,事實上,已經很難找到純種的隔離基因了。
雖然同為亞洲黃種人,但由於地域環境和歷史人文影響,中、日、韓三國的民族氣質和行為習慣,也確實有一些明顯的區別。
我們互看對方時,能隱約感覺到那隱形的標籤:
習慣鞠躬,時刻準備「道歉」的,那估計就是日本人,隨時抄傢伙準備揍人的,可能就是韓國人,而見面問你「吃了嗎」,那沒跑就是咱們中國人了。
原創:看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