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持續寫作的第166天/200天
大家好,我是大明子。
昨天下班後,本想着趕緊去寫文章,但是吃完飯後,卻沒有趕緊執行這個計劃。
因為用手機回復了幾個消息,但是回復完,突然被一則新聞給吸引住,忍不住點開來看。
看完這個消息,緊接着又看到另一個有趣的視頻,想着看完這個就放下。
但沒想到看完了這個,還想再看下一個。
於是自己的大腦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反正挺累的,先休息一會再寫也來得及。
沒想到自己被這句話給成功勸服,心安理得的刷起手機。
直到一個小時左右,突然感覺沒啥意思了,這才停下。
停下之後,他就開始反思,自己怎麼被一句話給成功說服了。
本來要寫文章的,卻刷起了手機。
因為這符合大腦的底層需求——節省能量,保持平穩。
這讓我想到在《打開心智》里看到一句話
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是我們身邊圍繞着太多服務與產品,它們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變懶」。我們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隨時隨地滿足需求和慾望,從而不斷強化大腦的原始需求:保持現狀,待着別動。
就是說,這個時代有各種設計出來的東西,在影響着我們,讓我們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讓我們的慾望和需求得到滿足,而我們也變的懶了,適應和習慣了這種生活。
比如,遊戲被設計出來,讓你不斷地分泌多巴胺,去刺激你,讓你得到快樂,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衣服髒了,隨時丟到洗衣機里洗掉,還有洗碗機、烘乾機、掃地機械人等,幫助我們減輕勞動。
這讓我覺得自己經常被周圍這些東西給影響,尤其是手機,想要抽離出來,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意志力。
我記得自己最多的時間是,有將近6個小時,放在手機上的。
我已經快成為手機的奴隸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時間用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把時間用在讀書、學習、寫作上,那我至少是一個追求成長的。
那把時間都放在娛樂上,我就是一個享受及時滿足,甘於平庸的人。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可能真的是身不由己,被外物給吸引了,被自己的大腦找借口給洗腦了。
如果想要擺脫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想辦法去脫離這個環境。
比如,把手機調成靜音,放到另一個房間,等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忙活完,再去看手機。
所以,有的時候,外界環境可能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去尋求改變,而不只是被動接受一切。
全文完,又是成長的一天,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