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2022年10月31日23:44:13 熱門 1920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讚賞!

作者:毅品文團隊毅叔,歡迎轉發!

俄烏戰爭在沉寂了一陣子之後,現在又隨着烏克蘭在哈爾科夫的反攻得手而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在這裡,毅叔不想重複論述戰場上的細節,而是想討論一個毅叔思考已久,但卻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問題,為什麼俄羅斯會在今年打烏克蘭?

按理說,烏克蘭危機從2014年就開始發酵,到了2022年,已經八年過去了,普京中間還去幫了個敘利亞。事實上烏克蘭問題並沒有如此尖銳化,也遠遠不到需要俄羅斯公開撕破臉皮去打的程度。結果到了2022年,俄羅斯不但打了,而且打得還特別不講究。

在俄烏開打之前,實際上毅叔曾做出一些推測,這些推測今天看,顯然是錯了。當時毅叔認為,俄羅斯當時不應該打,就算要打,也不應該直接打着俄軍的旗號去打,要麼採用如今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招數,將俄軍變為「志願兵」,用民間的身份去支援頓巴斯的兩個獨立共和國,要麼就打着維和的旗號,用集安組織的名義去拉偏架。不論怎麼干,都比現在這麼直接開打帶來的後果輕得多,相信這些事,我能想得到,擁有大量戰略家的俄羅斯更能想得到,那為何普京還是一意孤行地下了進攻烏克蘭的命令呢?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在俄烏戰爭中,太多的事情不合邏輯,那麼必然在背後隱藏着普通人所不知道的邏輯鏈條。一般來說,俄烏衝突爆發之後,除了親西方派會將問題歸咎為普京頭腦發熱之外,大量的分析家認為,歐洲並不樂見這場戰爭發生,因為歐洲很懼怕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並不想無緣無故地招惹俄羅斯,所以這主要是美國設下的局。因為在這個局裏面,美國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岌岌可危的美元如今變得極為堅挺,美國的石油天然氣賣瘋了,一船天然氣能掙一億美元,大量歐洲資本流往美國,大大緩解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可以說美國濫發美元挖出來的大窟窿,靠吃歐盟補回來了不少。

那麼,俄烏衝突,真的只是美國設的一個局嗎?看上去很像,但事實上並不完全是。俄烏戰爭打到現在,其實我們可以慢慢發現,這場戰爭其實是歐美英建制派精英們聯合營造出來的,並不是美國人的一廂情願。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我們要從北約東擴談起。

蘇聯解體之後,算上最近的芬蘭瑞典這次,北約一共東擴了六次。要知道北約成員國加入表決使用的是共識決,也就是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就無法加入。這次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就當了絆腳石,最後逼得美國和芬蘭瑞典不得不答應土耳其的各種條件,來收買土耳其同意芬蘭瑞典加入北約。那麼問題就來了,北約東擴實際上就是西方撕毀與蘇聯(俄羅斯)所達成的保證,不但大量吸收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的前東歐華約成員,還開始大量吸收前蘇聯的加盟國,向俄羅斯的邊境不斷推進。這個舉動用屁股想也是在招惹俄羅斯,但凡歐洲對俄羅斯有那麼一星半點害怕,只要有一個國家反對,也不至於讓北約連續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逼得俄羅斯大打出手。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歐洲的建制派精英(這裡的歐洲包括歐盟、英國等國家)不但不怕俄羅斯,還處心積慮地要將俄羅斯虛弱化,甚至最好將其分裂成幾個國家。所以一直聯合美國建制派精英們一起削弱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盟友國家。最典型的就是烏克蘭,2014年僅僅是因為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在與歐洲一體化上簽字,導致被早有預謀的西方組織顏色政變給轟下台。在這場政變中,顯然歐盟的建制派精英們是主要推手,因為這場政變的直接導火索就是與烏克蘭與歐盟之間的深化綁定協議。

烏克蘭顏色政變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以及盧頓兩個州的獨立與內戰。俄羅斯的應對實際上也在西方建制派精英們的預料之中,隨之而來的就是西方的一整套經濟上的組合拳制裁,包括對俄羅斯的全面經濟制裁以及將當時高漲的油價直接打到40美元,重創了在之前欣欣向榮的俄羅斯經濟。也因此如果以美元計價的話,俄羅斯的經濟在2013年步入巔峰之後就一落千丈,直到今天都比2013年差得遠。

對俄羅斯的經濟打擊讓歐洲的建制派精英們歡欣鼓舞,他們認為再加一把勁就能搞定俄羅斯,結果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2016年美國大選,建制派的代表希拉里居然輸給了一個政治素人特朗普。更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特朗普不僅僅是個政治素人,他還是個「懂王」,建制派的深層政府完全控制不了他。所以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歐洲諸國,尤其是西歐和英國這種建制派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特別不喜歡特朗普。在當時,我們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是特朗普搞美國優先,所以損害了歐洲諸國的利益。但我們回過頭看看拜登上台後的美國政府。他上來就搞掉了對歐盟有巨大利益的中歐投資協定,在俄烏戰爭中更是對歐洲敲骨吸髓,這難道沒有損害歐洲的利益嗎?那為什麼歐洲的建制派們還這麼喜歡拜登政府呢?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實際上如今我們回頭看,美國在特朗普上台之時,搞了一個聯俄抗中的議題,後來雖然因為建制派的破壞而未能成功,但特朗普在任的時候大大緩和了美俄之間的關係,這就破壞了歐洲建制派們的計劃,因此才不招歐洲的喜歡。

在這裡說點題外話,特朗普當時對東方大國拚命打貿易戰,逼迫東方大國要多多進口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和糧食,當時我們都搞不清特朗普是什麼意思,現在回過頭看看,特朗普胸前的紅領巾是真的紅啊……要是當年特朗普這麼逼歐洲買這些,現在怕不是要被當萬家生佛?

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開始戰略收縮,並且將戰略重心移往亞太,也就是東方大國身上。對這一點,歐洲建制派是非常不爽的。這些歐洲建制派的中心思路就是拉住美國一起跟俄羅斯斗,現在美國突然要聯俄抗中,美國還想把重心從歐洲轉向亞太,這怎麼可以?所以全世界就在2020年看到一幕奇景,特朗普在2020年做出從德國撤出1.2萬駐德美軍的決定之後,德國官員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北約的其他成員國也表示了不安。

任何一個國家,但凡有一丁點獨立自主的骨氣,都不會允許別國在自己的領土上大規模駐軍的,更別說別人要撤軍,居然還死抱着別人大腿不讓走。就從這點看,我們一直期盼歐盟能獨立自主成為第三種力量就是井中月水中花,完全不可能。歐洲建制派精英和美國建制派精英完全是沆瀣一氣的,只會同一個鼻孔出氣,永遠不可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平衡國際間的衝突。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這也是「稜鏡計劃」被揭露之後,歐洲明知自己的政要都在美國的監控當中,結果也就嚷嚷了兩聲就無聲無息,美國政府尷尬一段時間後又可以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指責別國搞網絡監控,盜竊,而歐洲也彷彿什麼都沒發生一般與美國同一個鼻孔出氣。這一切都是因為歐洲建制派精英們的利益與美國建制派精英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們與自己國家老百姓的利益卻往往是背道而馳的。

特朗普上台讓歐洲建制派無所適從,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建制派也沒實力去搞什麼事。直到2020年美國進入大選年,歐洲建制派確定特朗普因為受疫情之累有極大可能輸掉選舉之後,才又與美國的建制派精英聯手重施故伎,開始在白俄羅斯大選後搞顏色政變。

到了拜登2021年正式就任總統,歐洲建制派們更是急不可耐,他們太需要一場戰爭來將美國的注意力拉回歐洲。於是他們於美國建制派精英們通力合作。而美國這邊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布林肯從小生活在法國,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進入美國政府之後又長期負責對歐洲的事務,當上國務卿之後又全面負責美國外交事務,位高權重,可以說是美國建制派官僚的頭面人物。

布林肯實際上在奧巴馬時代就與歐洲建制派策劃對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盟友們的削弱圍堵。原本的計劃是希拉里上台後他順勢而起對俄羅斯加大力度。然而沒成想希拉里居然敗了,結果讓俄羅斯有了數年的喘息機會。等到拜登2021年上台,布林肯立馬就在當年的五月份訪問了烏克蘭,並與澤連斯基討論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相關議題。就在這個時候,烏克蘭已經被歐美建制派們推入了戰爭的軌道。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接下來的劇情所有人都知道了,僅僅過了一年,就在2022年初,俄烏爆發了軍事衝突,俄軍攻入了烏克蘭,雙方一直打到了今天。這一切都像是配合好的一樣。事實上,俄烏軍事衝突與其說是美國的陰謀,不如說是歐洲的建制派精英們極力要求努力推動出來的。就像如今的美國國會正在過的《台灣政策法》,如果不是台灣民進黨政府瘋狂撒金,在美國部署各種組織來圍堵勾兌美國議員,強烈要求美國提升台灣的政治地位,美國又怎麼會出台這樣的法案?在這個世界上美國是大BOOS沒錯,但如果沒有當地人的主動配合和推動,美國就算有再多的陰謀詭計,也是用不出來的。

這時候很多人大概會問,歐美建制派想誘俄羅斯動手,那俄羅斯為什麼這麼配合?就像本文一開始說的那樣,俄羅斯在2014年幫助盧頓二州的時候還知道將軍隊改裝為志願兵去打,怎麼2022年完全不講究直接就幹了?事實上這從美國非常準確地掌握俄羅斯國內的情報就能看得出來,俄羅斯早已被西方滲透得像篩子一樣。

俄羅斯開打前,西方不但預言了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準確時間,甚至將俄羅斯的進軍計劃都給公布了出來。事後看,西方的情報非常準確,俄羅斯國內存在大量內鬼。不單單是這個,俄烏開打之後,烏克蘭在俄羅斯控制的地區瘋狂搞暗殺活動,屢屢得手,甚至在俄羅斯境內都可以成功實施暗殺,此外對俄軍的軍力分佈也如掌上觀紋,此次的哈爾科夫大反攻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俄軍在哈爾科夫才2000人左右,情報被北約研判得非常清楚。於是烏克蘭敢於調動十倍以上的兵力進攻哈爾科夫周邊的俄軍控制區,那當然就如熱刀切黃油一樣順利。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情報系統說好聽點是失能嚴重,說不好聽的那就是有叛國的嫌疑。因此年初各路軍情戰略專家都認為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弊大於利,但在俄羅斯情報系統給出的情報中,也許就是只要俄軍天兵一到,烏克蘭軍隊立刻解甲歸降,烏克蘭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俄軍對烏克蘭一開始制訂了一個一廂情願色彩極為嚴重的「閃電戰術」。俄軍閃電戰的失敗讓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很快陷入了泥潭,這種發展顯然在歐美建制派精英們的預料之中。於是他們開始加力,給俄羅斯套上兩千多種制裁,還動用金融核彈,將俄羅斯一舉踢出SWIFT,最後甚至直接耍流氓,搶劫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和富人的海外金融資產,寄希望一舉打垮普京政府,然後將俄羅斯徹底肢解。

然而在這時,形勢卻發生了一些讓歐美建制派出乎意料的逆轉。俄羅斯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被全面制裁的經歷讓俄羅斯有了相應的準備,特朗普的上台也給了俄羅斯數年的喘息時間。結果西方全力制裁沒多久,俄羅斯的經濟秩序居然恢復了。

這一下就尷尬了,西方在這裡開始犯與俄羅斯同樣的錯誤,俄羅斯在軍事上搞了個閃電戰,結果失敗,西方在經濟上搞了個閃電戰,也一樣失敗。俄羅斯軍事上的閃電戰失敗後完全沒有提出任何可執行的清晰的戰略目標,西方經濟上的閃電戰失敗後也完全無法提出任何可執行的清晰的戰略目標。於是俄羅斯在戰場上陷入泥潭,西方在經濟戰上陷入泥潭。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這麼搞歐洲的建制派精英們就有點急了,這仗越打下去,越沒個頭。如果是再苦一苦老百姓,那這幫精英們其實也無所謂。德國綠黨外長就說得很白了,相比烏克蘭的事,她根本不在乎德國選民怎麼想。其實意思就是,德國老百姓死不死無所謂,反正俄羅斯必須死。原因很簡單,在歐洲,所謂的政黨輪替基本上換湯不換藥,誰上來都一樣。就如德國,就算把現任的紅綠燈政府趕下台又如何?重新選舉,最後總歸跑不開那幾個政黨,誰上來基本都一樣。

所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了與綠黨外長几乎同樣的話:「未來幾個月並不容易。無論是努力維持生計的家庭,還是面臨未來艱難抉擇的企業。讓我們非常清楚:這裡有很多困難。但是,我站在這裡堅信,通過勇氣和團結,普京將失敗,歐洲將取得勝利。歐洲與烏克蘭的團結將不會動搖。我想明確表示,制裁將繼續存在。現在是下決心的時候,而不是綏靖的時候。」俄羅斯快撐不住了,再苦一苦老百姓吧!

但現在不但歐洲的老百姓受不了,歐洲的工業也開始受不了了。本來覺得是在經濟上單方面暴打俄羅斯,結果搞成了整個歐洲在去工業化。高油價氣價,高電價讓整個歐洲的工業轉移的轉移,破產的破產。割P民的肉無所謂,現在割肉割到老爺們頭上了,那就出問題了,於是他們能想到的唯一一招就是找美國。

前北約秘書長和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就說得很明白,你美國現在要把重心轉往亞太跟東方大國競爭我們都清楚,但你得出力把俄烏這攤子事先解決了。但實際上美國能解決嗎?就目前的形勢,根本解決不了。所以你美國重心就必須還留在歐洲,別在其他地方瞎整。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俄烏戰爭是一場美歐聯手引發的陰謀 - 天天要聞

那麼找美國有用嗎?基辛格的一句話就很經典:「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是做美國的盟友則是致命的。」美國那麼大的金融窟窿,不吸干歐洲,可補不回來。

最終現在變成了一個什麼局面呢?這邊俄羅斯和歐洲在不斷地拼血,看誰血條長。那邊東方大國拚命接收歐洲的工業投資,美國在拚命接收歐洲的金融投資,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當然歐洲建制派精英們也有美好的未來,自己的國家缺電缺氣去工業化關他們什麼事?又缺不到他們頭上。這屆下去了,過幾年選民就忘了,到時候又可以上台呼風喚雨一波。實在不行,學馮德萊恩當個裸官,家人孩子都是美國籍,到時候把官一辭,直接潤去美國,德國歐洲如何與她又有何相干呢?喜歡本文的朋友還請多多分享轉發,大家有什麼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本文為毅叔說世界系列,感興趣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局勢帝,收看全部毅叔說世界系列原創文章)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