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2022年10月31日19:38:04 熱門 1595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老規矩,先放排名:

Asia's 50 Best 2019

1-10

1. ODETTE, 新加坡

2. GAGGAN, 曼谷

3. DEN, 東京

4. SUHRING, 曼谷

5. FLORILEGE, 東京

6.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上海

7. MUME, 台北

8. NARISAWA, 東京

9. NIHONRYORI RYUGIN, 東京

10. BURNT ENDS, 新加坡

11-20

11. 大班樓,香港

12.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香港

13. MINGLES, 首爾

14. LA CIME, 大阪

15. BELON, 香港 最高竄升

16. GAA, 曼谷 新上榜最高排名

17. INDIAN ACCENT, 新德里

18. IL RISTORANTE LUCA FANTIN, 東京

19. BO.LAN, 曼谷

20. LE DU, 曼谷

21-50

21. AMBER, 香港

22. NAHM, 曼谷

23. SAZENKA, 東京 新上榜

24. LE MAISON DE LA NATURE GOH, 福岡

25. SUSHI SAITO, 東京

26. L'EFFERVESCENCE, 東京

27. JADE DRAGON, 澳門

28. PASTE, 曼谷

29. 福和慧, 上海

30. RAW, 台北

31. SHOUN RYUGIN, 台北

32. JAAN, 新加坡

33. LES AMIS, 新加坡

34. VEA, 香港 新上榜

35. MINISTRY OF CRAB, 科倫坡

36. 永利宮, 澳門 新上榜

37. NEIGHBORHOOD, 香港

38. LUNG KING HEEN, 香港

39. NOURI, 新加坡 新上榜

40. WAKU GHIN, 新加坡

41. TOCTOC,首爾

42. LOCAVORE, 巴厘島

43.TOYO EATERY,馬尼拉 新上榜(2018 one to watch)

44. 家全七福,香港 新上榜

45. QUINTESSENCE, 東京

46. DEWAKAN, 吉隆坡 新上榜

47. SUGALABO, 東京 新上榜

48. SORN, 曼谷 新上榜

49. CORNER HOUSE, 新加坡

50.TA VIE, 香港

時光如梭,轉眼又一年,回到熟悉的澳門永利皇宮,去年頒獎時的林林總總,仍歷歷在目。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亞洲50佳餐廳,這一亞洲餐飲圈的年度大戲,堪稱廚師界的「權力的遊戲」。想要在這個榜單上取得一席之地,不僅僅是廚藝的對決,更是一場綜合人氣的較量:究竟誰才是亞洲最受歡迎的餐廳,贏得風光無限的殊榮?

2019年,當所有人都以為來自東京的Den會取代Gaggan摘得第一,晉陞速度快如火箭的新加坡法餐Odette,意外地奪取了勝利果實,坐上了亞洲第一的寶座。而今年6月份的世界50佳,也會在新加坡舉辦。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獨孤求敗多年的Gaggan也終於得償心愿,準備捲鋪蓋離開喧囂的曼谷,退隱日本福岡,期待他卸下光環之後的重新出發。

另外恭喜東道主永利皇宮的譚師傅,入主永利宮後不到一年,便帶領永利宮取得了第36名的好成績,可喜可賀。而快速晉級的大班樓與亞洲第7的台北Mume,成績斐然,亦堪稱華人之光。

縱觀整個榜單,新加坡、曼谷、東京、香港瓜分了大部分席位,不禁要感嘆,國內竟然只有2家餐廳(福和慧 & UltraViolet)上榜。

說一個題外話。昨晚,西班牙知名火腿品牌5J的派對上,攜手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廳主廚王勇,以5J 為靈感創作了4款精緻小食。這是中國內地廚師在亞洲50佳為數不多的精彩亮相,深感開心又驕傲。

中國市場縱然廣闊,坊間也始終流傳着「老外吃不懂中餐」、「中餐不需要外國人認可」的說法。但作為一個真心愛吃的中文美食作者,我依然希望看到更多中餐廚師得到大中華文化圈之外的認可。真正出彩的中國菜,無論從原料、技法還是傳承創新,足以匹敵高端法餐或是日本菜。但要跨越語言障礙、消弭文化隔閡,仍需時日也機緣。願與諸君共勉,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去年我們已經寫過深度解析,今年再做一個總結與歸納,並更新了幾家我們在過去一年間吃過的新店,10個人的交叉意見,30+家餐廳詳評,希望你喜歡。

1. Odette(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詳細餐評:值得專程打飛的去吃。

開在新加坡國立美術館裏,美得讓人一見傾心,被無數媒體捧為「網紅餐廳」的它,卻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整頓飯行雲流水,傳統口味、紮實技法與創新表達的融合,酒單不落俗套,服務恰到好處,詩意而靈性的設計空間,更是錦上添花。一頓長達3個半小時的午餐,絲毫不覺難熬,及至尾聲,甚至有點意猶未盡。

食材是一切的基礎,Odette和本地及全球頂尖小農供應商合作,真正做到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sourcing the best」。

整張菜單里最喜歡的,有淋了韭蔥馬鈴薯冷湯的Vichyssoire、點綴醋漬海草的熟生蚝,有浸在湯里、與香草芸豆鮑魚片戲水的鵝肝,還有輕盈蓬鬆適合新加坡本地氣候的「解膩檸檬塔」(喜北)

2. Gaggan(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從落座看到emoji組成的菜單開始,全程2個多小時24道菜,客人們就像是一群孩子被主廚帶領着遊樂場里玩耍,這場「美食遊戲」里,每個人都會感受到主廚對於廚房對於食物對於印度的愛。在《lick it up》的音樂里全部客人一起舔起盤子,瞬間就點燃了全場的氣氛......略感遺憾的是,Gaggan的甜點部分比起菜品要遜色很多。雖然已經足夠愉悅了,但能錦上添花就更加無敵了。(徐琛)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好吃」和「食材」固然是重要標準,但頂級餐廳之間比拼的是廚師理念和技法突破,這才成就了Gaggan這家註定偉大的餐廳。我曾兩次拜訪Gaggan,如果說16年他還留戀着印度菜的肉身,17年末的那次訪問讓我感覺它保留了傳統菜的精髓,而在形式上更加突破,也增加了貴价食材(毒師)

Gaggan真的是有用盡全力,讓每一個食客全身的細胞興奮起來。除了開場著名的集體舔盤環節,他還會為跟大家辯論」咖喱「的定義,聊high了,抓起手機就對着wikipedia一頓讀......旁邊坐了對過紀念日的老夫妻,Gaggan在飯後鎮定自若地公放小黃歌,要求那位先生為妻子表演一下。開心歸開心,餐廳於業界的貢獻也毋庸置疑,但仍不妨礙我心存小小疑慮:多數食客在一聲「wow」之後,目測還是沒有吃懂,那麼重用分子技術的現代料理,它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嚴格按照emoji編菜譜,又是否會限制食材的表達(甜品和菜完全不在一個level)?

不過,這一切都不那麼重要了,因為Gaggan明年即將歇業遷至日本,就像早前叱吒北歐的Noma 1.0,任何輝煌都終將有到期的那一天,讓我們期待Gaggan下一個舉世矚目的作品吧。(Judy)

3. Den(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傳是一家對於日本來說非常個性且激進的餐廳。每年循環式的漲星與失星,加上日本食客們的不一評價,好像每個去過的人的眼裡都有一個他們自己的den。熱情周到至極的服務,甚至消除了日本人與人之間那種心照不宣的距離感。

Den的菜式雖然按照傳統kaiseki的形式,可是又加入西方的新式技法,時不時地挑戰食客們的資歷與味蕾,在吃「明白」一道菜的時候不止會有美味的快感,也會有一絲猜中謎題的成就感。

雖然已經時隔六年,還是依稀記得當年被那用煤氣爐明火烤和牛的驚艷。廚師一手拿着穿着牛肉的鐵絲,另外一隻手撒鹽。肉在火上旋轉跳動,鹽從天而降一氣呵成,然後放入砂鍋與飯一起煮熟,上桌時依然外焦里嫩......然後就沒有再吃過第二次了,哀哉。(Matthew)

4. Suhring(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開在曼谷的…德國菜?乍聽起來有點詭異,但其實泰國本來就是個巨型矛盾綜合體呀。看菜你就知道了,雙胞胎兄弟主廚,出身德國麗茲卡爾頓的三星餐廳Aqua,底子着實不一般。

Canapés和starters 都頗為精緻,印象之深超越主菜,酸麵包更是好吃到感人肺腑,完美傳承Aqua引以為傲的餐前麵包系列衣缽… 有機會的話建議加點一份魚子醬,用的是N25最頂級的中國魚子醬,(至少在我吃的時候)能媲美世界一流水準。(Joel)

5. Florilege(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詳細餐評見:令人着迷的東京,註定有最美的相遇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佐料比驚喜更美味。起初覺得平凡無常,結果一道更盛一道。恩,是那種調動你所有感官、吃到你忍不住捂臉的餐廳,霸道到不行。

要達到這種效果呢,一定要選Juice Pairing。說一道菜吧,解構版茶碗蒸,燉蛋,超大片日本香菇,北海道奶酪,加上黑松露,本就鮮得無以復加,結果配了一杯撒了山椒粉的熱巧克力,結果呢?山椒和巧克力,就像鮮味的催情葯。腦子裡一根東西直接崩掉了,就只能將舌頭乖乖伸出來任人宰割……(喜北)

數年前它在 Tabelog 的評分還沒到3.7的時候,我就開始注意這家餐廳。因為很多日本的朋友都對主廚很推崇。過去幾年,每年一訪都有看到他的進步。他的料理和模式是很成功的,從定價到菜品味道的調配,越來越看得到主廚遊刃有餘、得心應手。現在越來越難訂了,喜歡味道重一些的法餐的話,這家餐廳應該不會讓大家失望!(肉)

6.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上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關於這家餐廳,被問得最多一句話:食物到底好吃嗎?

沉浸式的全感官體驗,噱頭當然不會少。我是個吃飯非常專註於食物本身的人(當然也會要求有品質的環境和服務),但我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你,不論從技法、匠心還是潮流來看,UV 的食物本身都是世界級的好吃。

但去UV 這家餐廳用餐,其實不可能只看食物。「天價」餐費,確實有一部分是用於支付整體體驗。但我覺得,作為 Once In a Lifetime 的體驗,UV 至少值得你嘗試一次。(喜北)

7. Mume(台北)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去年的highest climber,今年就升到這麼高的名次,不容小覷。用北歐手法重新演繹台灣風土的神奇料理,除了澳籍主廚Kai Ward,另兩位華裔主廚竟然都不是台灣人,還蠻好奇想去試試的。

8. Narisawa(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之前連續五年的BEST50亞洲第一,主廚成澤以高超的烹飪技巧,將在地食材和資源充分發揮加以創造,並試圖通過菜品去展示自我對山林和人之間關係的探究,喚起食客對自然和季節的理解。

作為麵包師,對現場發酵麵包這個環節莫名有好感。在菜品上恰當的烹飪時間把控,耐心的解說,活潑有序的服務,以及美好的視覺體驗都讓人難忘。

不過,為了傳遞社會責任和人文思考,里山風格的主題在菜品上反覆被提及,比如從洋蔥,海蛇到牛肉,都重複了主廚熱愛的關鍵詞:炭化。會有一點審美疲勞。(Sansan)

9. Ryugin 龍吟(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家外國人難得能吃懂的一流日本懷石料理,龍吟最厲害的點在於,能把傳統與現代無縫糅合,然後演繹到極致。他們認真遵守傳統懷石的形式,卻敢於在味道上大膽發揮,竟然能讓不熟悉日本料理微妙味型的歪果仁,和極講求適時而食的霓虹金,同時吃到拍案。

山本老師毫不掩飾自己的先鋒理念(e.g. 成名作龍吟草莓,還有爐火純青的清酒舒芙蕾等等...),但同時,他也會專門跑去香川找吃橄欖的贊岐牛,還會從一塵不染的溪邊釣來罕見的夏日香魚做烤物,歸根結底,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日式完美主義做派Joel)

10. Burnt Ends(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詳細餐評:新加坡 | 最好吃的城市,養得起好廚師,容得下路邊攤

江振誠投資的烤肉店,只以明火烹飪,算是很符合現下潮流,坐吧台有點像日本人的爐端燒,把烤肉變成一場表演。食材品質過硬,搭配組合也很高級,但最愛的竟然是一把韭蔥:鮮嫩欲滴的青翠韭蔥,撒點兒噴香的榛仁,兇殘地刨上夏季松露,要價不菲,卻很值得回味。另外,店內的澳洲自然酒很值得一試。

一個人吃了200多新幣,我會再去一次嗎?應該不會吧。(喜北

11. The Chairman 大班樓(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香港的中餐吃得不多,但最喜歡大班樓。有態度有堅持,中西合璧,又不落俗套。一班爺叔服務員熱情客氣又貼心,一餐飯吃得舒舒服服,落胃又暖心。

最喜歡一道龍井煙熏米鴨配黑糖羅望子醬,用龍井茶來熏鴨子,鴨肉不肥不膩,緊緻入味,唇齒留香,那個肉感恨不得用Q彈來形容。黑糖羅望子醬也很好的平衡了鴨肉的油膩感。徐琛)

12.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Hong Kong (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秋冬季節大寫的想去Bombana,因為好吃得簡單直接明快!有時並不想費力去迎合菜品里想傳達的意識形態,只想吃頓好吃的呀!看waiter面帶笑意,給了整盒酥脆得像蛋白霜的麵包棒,為你在意麵上慷慨地擦滿白松露,餐後再來一顆濃得化不開的提拉米蘇。穩,准,狠。那幸福感就足以越過中環林立的高樓,在天空爆炸。(Sansan

13. Mingles(首爾)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Mingles連續好幾年當選韓國最佳餐廳不無道理。我去的時候是春天,一張春季版的tasting menu真的讓人如沐春風

韓國傳統的腌制發酵技術在Mingles體現得淋漓盡致。一道叫做spring的當季料理,是將扇貝處理成透明薄片,搭配春節的蔬菜香料,撒上魚籽,用韓國傳統米酒調味,帶着明顯地發酵風味,帶出海鮮的鮮甜。味道獨特令人難忘。

而chef當然也不會放過拌飯這一極具代表性的韓國料理,拌飯里的每一樣泡菜都各具特色,可以算作是我人生里所有吃過的泡菜中的No.1。徐琛)

14. La Cime(大阪)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大阪法餐界的標杆,風格較為激進,高田主廚曾在巴黎Alain Ducasse的Le Meurice修業多年。招牌菜是圖中這盤朋克風的Boudin Dog(血腸熱狗),明明更像黑色鵝卵石嘛~

15. Belon(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大概是除了第一名之外,最大的爆雷了吧......17年剛開業時候就去過一次,走巴黎bistronomy噱頭的輕鬆法餐,價格不便宜,但也沒吃出來到底哪裡很特別……和男朋友一致認為沒什麼必要專程去吃,有這錢不如去 neighbourhood 了哇。喜北)

16. Gaa(曼谷)

______

又一間泰國印度菜,Gaggan的姐妹店,女主廚同時也獲得了本年度亞洲最佳女廚師獎項,值得一試。

17. Indian Accent(孟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吃過倫敦店,新派印度菜,但本質上又尊崇傳統,將香料和經典菜式演繹得非常摩登,但沒有像Gaggan一樣完全跳脫既有框架,且價格很喜人。印象最深的是前菜里一道芝士羊肚菌,鮮味真是很逼人了;印度風羊肉串也真的美味。只可惜魚菜表現稍弱(魚本身不夠新鮮)。

如果你對印度菜嗤之以鼻,這家店應該會顛覆你的認知。不過我還是比較愛傳統印度菜誒(前提是食材夠好、烹飪到位),印度路邊攤那種煮到分不清豬羊牛雞誰是誰的東西,吃了可能會死人的……(喜北)

18. Il Ristorante Luca Fantin(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寶格麗酒店在銀座的意大利餐廳,日式意大利料理的象牙塔尖

喜北表示在昨天的#50BestTalks 演講現場吃到了甜點師的作品,使用了日本的和三盆黑砂糖、密製糖漿製作的名為「Sugar」的甜點,下次去日本一定要訂這家店來嘗嘗看。

19. Bo.Lan(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Bo.lan的第一站不是餐桌而是廚房,你會被領到主廚面前,他會喂你一口紅糖糯米飯和一片菠蘿。這一口飯充滿儀式感和樂趣,讓人對後面的出品充滿期待。

坐回到餐桌前,迎接你的會是一杯泰國本土威士忌搭配青芒果和羅望子,更妙的是還有一瓶香茅的噴霧用來清新口腔。接下來,所有的菜品會一起上桌,包括米飯;每個菜的完成度都很好,有一道泰北風格的蔬菜魚湯非常清爽好味。甜點環節會有12種泰國傳統小點心,誠意十足。徐琛)

20. Le Du(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如果你知道主廚Ton是全班第一名從美國烹飪學院畢業的學霸,在昔日世界第一餐廳Eleven Madison Park、紐約Jean Georges還待過好幾年,就不會驚訝為何他如此年輕,就能竄到如此高位。

Le Du的出品,一看就是底子紮實、見足了世面、又深諳家鄉料理特點的廚師會端出來的菜,穩健而八面玲瓏:對風土和季節性的表達亦淋漓盡致,並且很難讓任何人失望(同行的老媽表示,這是她幾年以來最喜歡、吃得最明白的一頓西餐。)

東南亞人喜歡用香茅調味不稀奇,但把它開花的部分拿去炸,我真是聞所未聞:Ton把它拿來跟墨魚、以及略帶酸度的墨魚汁醬搭配,彷彿一出毫不違和的三角戀......又比如,把烤的、煮的、炸的雜野菌,和片得極薄的熏南瓜一起,浸在鮮美的泰式魚清湯里,這樣的做法,着實讓人如沐春風。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不過最喜歡的一道,要數泰國人最擅長的豬頸肉。微微炭烤的肉,嫩粉嫩粉的能掐出水來,借用國人很熟悉的腌藠頭、薏米仁、五香醬解膩,再搭配一個酸甜辣口的泰北式蘸醬,吃完不得不感嘆,亞洲人民真是一家親啊!(Judy

21. Amber(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整張tasting menu幾乎都很美妙,很遺憾地是沒有點wine pairing,據搭配的朋友說非常精彩。

心中最佳必須是招牌的北海道海膽。深度海膽愛好者根本無法抗拒那種來自海洋的鮮甜和奶油感。後來我有吃過好多類似搭配,但都無法超越Amber的出品。海膽龍蝦凍打底,金箔魚子醬輕輕覆蓋在上面,白色海膽容器下面是花椰菜泥,搭配紫菜做成的脆片,每一樣食材包括食器都融合的天衣無縫,像是海洋的吻。(徐琛)

Tasting Menu在各種味覺的平衡性上叫人嘆為觀止!服務也是一大加分項。 特別推薦宮崎和牛,蔬菜葉里透着陣陣微苦,但和豐腴的牛肉搭配,顯得清新而愉悅。(Francisco)

22. Nahm(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怎麼說呢?Nahm是我的美食之旅中最大的雷沒有之一。當然這純屬個人意見。因為我吃不了辣,所以從Nahm的第一道開始,我的舌頭就已經失去知覺了,分辨不出一點點味覺層次。整晚就是在循環「好辣」「喝水」這兩件事。

但值得一提的是Nahm所在的大都會酒店非常好住。徐琛)

23. Sazenka(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祥雲龍吟的主廚回日本開的中餐,也是去年剛剛獲得米其林二星,絕非傳統approach,主打茶配餐,有點意思。

24. Le Maison de la Nature Goh(福岡

______

25. Sushi Saito 鮨さいとう(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比二郎還難訂的壽司就不用多鋪墊了。大師中的大師齋藤桑捏出來的壽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就像交響樂般一高一低一張一弛,每顆飯粒、每片魚和每滴醋之間,都充滿了和諧的禪意,一切就這樣剛剛好......天天都念着想回去再吃一頓。

一頓里的巔峰絕對是那塊玉子燒(Tamago),表面微焦,通體晶瑩而周整,是我想像中雞蛋可以達到的最高形態!(Francisco

26. L'effervescence(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不需要講太多,因為很有名啦!Name 桑除了是名門出身(Michael Bras、Fat Duck),無論是菜品之中自然的反照、技法的展示,特別自然發酵,在菜品當中展現天地人、食材和味道調配的平衡,都是很一流。如果不在榜單裏面,會覺得這個榜單就沒什麼價值的神奇餐廳。(肉)

老實說,這頓飯我吃得稍微有點納悶。細節還能依稀記起不少,但故事實在講得太多:京都寺廟裡和尚手作的、濃縮而成有魚腥氣息的味增,搭配藕和生魚片(組合味型有趣,很喜歡!),一塊據說「隨着天氣漸漸變冷、甜味與日俱增」的4小時慢煮蕪菁(配上撒了細細火腿粒的意大利香菜泥)……印象最深的是應季的香箱蟹,搭配切碎的小番茄做的燉蛋,味道真是自然絕妙;還有烤得極其完美的鴿子,豪華地刨上去年冬天並不那麼完美卻依然香氣撲鼻的松露。

全自然酒的酒單很好,懷舊的歌單也很出色,有很多80、90、00年代的搖滾金曲。環境更是我喜歡的那種,裸色極簡的室內,映出室外幽靜的花園,洋食版的懷石吧~(喜北)

27. Jade Dragon 譽瓏軒(澳門)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大家都知道我是譽瓏軒的大粉絲!因為它畢竟在全球的粵菜、中國料理的水平,一等一,其他三星米其林中餐沒有一家比它優秀!進不進 best 50或者米其林星都無所謂,因為它一定是未來很多人模仿的對象。據說譚師傅在籌劃另外一個案子,真的好期待!(肉

我心目中最被低估的中餐廳之一。

每道菜都精緻到瞠目結舌,汁水豐盈的小籠包,剔透又勁道的龍蝦蝦餃,還有火候極佳的海鱸魚和蒸蛋…搞的我根本挑不出自己最喜歡哪個。去意大利海鮮殿堂Da Vittorio的時候,我還以為海鱸魚好吃的頂峰就到此為止了,直到吃了一口譽瓏軒蒸得絲絲入味的sea bass我才發現,之前吃的簡直都是浮雲嘛!(Joel

詳細餐評:澳門這方圓500米,有我心中NO.1的中餐和甜品,還有風味人間里的膀胱雞

男友一直盛讚這家店,起初我還不信:澳門的高級粵菜,能好過香港?

吃完我就信了。菜品、服務、環境、侍酒水平等綜合來看,能將中餐廳做到如此極致的,我想不出第二家。

招牌的翡翠玉龍餃,碧翠奪目,取韭菜與菠菜綠汁染成,彈牙不粘牙,為澄皮中上品;蝦是矜貴法國布列塔尼藍龍蝦,鮮美絕倫,艷壓我吃過的幾乎所有蝦餃。叉燒酥品相完美,層層酥皮漂亮到捨不得吃,幾近流心的伊比利亞黑豬叉燒餡兒保持燙口,溫度控制絕了。花膠拆燴魚羹必點,花膠與魚如膠似漆,吃完黏嘴巴。

菜好吃的時候,服務才是真正檢驗一家餐廳的試金石。

從經理到上菜的小妹,每一個人都是面帶微笑、從容不迫,面對問詢對答如流,還能與客人適度調侃。還很擅長觀察細節,男友喉嚨不適,問我們要不要換吹不到空調的位置,並即刻奉上薑茶(超好喝的!);一家中餐廳的服務能做到這個程度,簡直讓人嘆為觀止。(喜北

28. Paste(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又是一家在概念上很政治正確的夫妻店,致力於傳統、古法泰國料理的當代復興

29. 福和慧(上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家用實力讓我路轉粉的餐廳。轉折點是前年的一張冬季菜單:色香味形聲意都很妙,食材和技法上有新意,有一些流行的分子料理方式但是不喧賓奪主,還是以食材本味為主,也沒什麼仿葷,令人刮目相待。

做融合菜很難,做素菜更難,這張菜單,我是服氣的。

tea pairing 是很好的嘗試,譬如最後的桂花烏龍,是店家自己用上好的桂花和烏龍搭配的味道,不是普通茶底靠桂花提味的傳統路子,蠻有趣的。(喜北

30. RAW(台北)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RAW的新年菜單里好幾道菜都讓很出彩。比如真的有牛舌的牛舌餅;用青醬、羅勒脆片和新鮮的羅勒芽這三種形態的羅勒製作的三杯鮑魚;用了台灣出產的三種米煮出的完美米飯;還有好玩又好喝的中卷昆布洋當歸湯,清淡而溫潤滋補。

RAW的原意是原始的。空間設計上大量使用原木,讓人視覺上就非常地放鬆和舒適,而菜品設計上盡量使用原產地食材,靈感就來自夜市小吃,傳統台菜等等,賦予習以為常的台灣料理以新的面貌和高度。而ta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太難訂了。徐琛)

31. Shoun Ryugin 祥雲龍吟(台北)

______

台灣食材版的懷石料理,米其林三星。

32. JAAN(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也是今年終於去了一次,沒抱什麼希望,最後也確實就一般般吧。個人覺得主廚Kirk Westway 受到前任主廚、現任Odette 主廚Julien Royer的影響太重(Kirk 曾是他的得力副手),好吃是好吃的,但就是形式大於內容。風景特別好,窗邊位吃個 express lunch 還是可以有的。(喜北)

33. Les Amis(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詳細餐評:一家餐廳寫了5000字,是真愛了

每次去新加坡看Joel都會去的約會餐廳,也是法國之外我最愛的法餐了(沒有之一)。在廚師明星化、做秀和做菜本末倒置的今時今日,主廚 Sebastien Lepinoy 是個異類,兢兢業業紮根廚房、逢年過節都不輕易離開。

一定要吃海鮮,都是布列塔尼運來的。貴得非常有道理。個人最喜歡的是包着節瓜片的烤鰲蝦,上面頂得一坨魚子醬比較畫蛇添足,因為巨大隻鰲蝦本身的味道就足以征服味蕾了。(喜北)

Les Amis是個每天都在追求更完美的餐廳,以食材sourcing極其牛逼聞名。他們的黃油是從Le Ponclet進的,嗯,就是一個看完主廚簡歷覺得不過關,就不給供貨的傲嬌供應商,超可怕!而且,連法國本土米三餐廳Maison Troisgros 和 l』Auberge de l』ill 都進不到的阿杜爾河三文魚,也能被他們搞到(我記得每年從阿杜爾河釣出來的三文魚還不到一千條)……

大部分人來Les Amis顯然是吃食材的,其實我覺得他們的甜點更堪稱殿堂級別。甜點主廚Cheryl Koh才華橫溢,她做的Baba au Rhum (朗姆酒蛋糕),比我在法國Plaza Athenee 還有Maison Troigros吃到的都更棒。(Joel

34. VEA(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香港知名雞尾酒配餐餐廳,風格詩意如畫,於融合菜品中演繹多種香港元素。

35. Ministry of Crab(科倫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斯里蘭卡之光。顧名思義,著名的吃️吃蝦勝地,去年上海分店開的時候還挺轟動,就是價格小貴。

36. 永利宮(澳門)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譚師傅的店,總歸是要上榜的。去年十月他去了沒多久,我和Joel 就去報道了(在吃完譽瓏軒之後)。整體感覺譚師傅還在做一些調整和嘗試。炸兩裹蝦非常美味,荔枝木叉燒堪稱一絕,但也有菜色還需要改進。昨天中午去作為出席50 Best 的嘉賓又吃了一次,翡翠鮮蝦餃、順德魚羹(裏面放了海參)等譚師傅的招牌菜悉數登場,不知是否因為涉及人數太多,倒是表現一般。

不過,譚師傅就是譚師傅,依然期待日後回訪。

配酒倒是比我印象里有趣許多,這一點在永利皇宮另外一家永利扒房裡亦得到印證~ (喜北

37. Neighbourhood(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利用本地食材透過主廚妙手,fine dining 手法做 bistro 食物,食材跟調味都很棒,價格也很相宜。

成功要點在於使用本地食材的全球趨勢,這個不管是商業潛質還是食物潮流,都很好。在香港的話,多找幾個朋友去吃不會錯!(肉

David一向矜矜業業,從歐洲、日本還有中國大陸source最好的食材,他的食物既美味又直白,也沒什麼花花哨哨的或者對口味沒用的點綴.......但就是大寫的好吃,特別是他的canelé,已經上天到了宇宙級水準!(Jonas

38. Lung King Heen 龍景軒(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作為香港唯一的米三中餐,又鑒於米其林在亞洲的品味(你懂的)以及這家貴到離譜的價格,很多人從一開始就對龍景軒懷有成見。但撇開價格不談,龍景軒的粵菜水平的確無可挑剔。點心只只精巧玲瓏,烤乳豬是我記憶中口感最難忘的,一碗皇湯雞絲羹也吃得我意猶未盡……(Joel

想看一家粵菜館的水平如何,我會點一籠燒麥,龍景軒的燒麥無論在皮、餡、褶子的功夫、和蒸籠的火候把控上都精準到無可挑剔;再看細節,每隻燒麥底下墊的不是常見的紙,而是一片切得極薄,卻絲毫不影響口感味型的胡蘿蔔片…從越小的地方,你越能看出一家餐廳對於食客體驗的重視。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那盤XO醬白菜炒豬腸粉!真懂粵菜的人,都知道這道炒菜對各種基本功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而廚房在細節執行方面堪稱完美。一定要去吃午餐點心,想吃的話乖乖提前幾周預定吧!(Jonas

我始終認為,現代高級中餐的制高點在香港和澳門,不是說簡單地從味道出發,更是菜品、形制、服務、經典傳承與跨文化傳播。傳說中的鮑魚酥,從酥皮到調味都無懈可擊,切三刀的文雅做法也被不少其他店家學了去。龍帶玉梨香是整頓飯的亮點:兩片帶子夾着龍蝦蓉,和多汁的雪梨丁裹粉輕炸,絲毫吃不出油膩,微溫的梨肉散發出酒釀般的清甜香氣,與帶子龍蝦的咸鮮糅為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酒單,葡萄酒單好不在話下,侍酒師不拘一格,將清酒及其他酒類一併寫入Pairing,而來自新疆一款杯賣Muscat也讓人耳目一新。(喜北

39. Nouri(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與burnt ends 同屬我很喜歡的unlisted collection 集團。躥升極快的新加坡融合菜,剛剛斬獲米其林一星,如今又登上了best 50榜單,步odette 與 burnt ends 後塵指日可待。

40. Waku Ghin(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今年總算吃到了一次。在全世界範圍而言,這家店應該是新派日料、融合亞洲菜的鼻祖了,放到今天,表現依然很出彩。著名的海膽魚子醬其實是比較弱的一道,一塊立麟燒甘鯛配清湯日本水菜,完全俘獲了我的心,湯都全部喝完了。主菜是燒牛肉配山葵,連不愛吃和牛牛排的我也都吃完了~ 餐後的甜點是亮點,會移步到中庭,可以看到 Marina Bay 的煙花表演,頗為賞心悅目。

私密性很強、服務行雲流水的一餐,只不過新幣450++的價格真的有點高。喜北)

41. TOCTOC(首爾)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日系法餐我們看得太多,但這家去年新上榜的餐廳,做的是折衷的韓、法、日融合,想法很好,也因此上升勢頭正勁。

42. Locavore(巴厘島)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主打「farm to table」的在地印尼食材,從菜品到裝潢都是很清新熱帶的花草風,很受遊客們的追捧。

43. Toyo Eatery(馬尼拉)

______

44. 家全七福(香港)

______

45. Quintessence(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東京法餐評分第一名,對其難訂的程度有切身體會。岸田主廚對各地精選的食材有着教科書級別的烹飪功力,對食材,火候,調味有非常執着的追求,感覺已當成原則在要求自己,出品穩定且細節細膩。

鰆魚的調味和甜品讓人驚艷。

不過在菜品上,通過查詢和和朋友交流,發現空白菜單的設定以及多樣招牌菜品在近幾年內,一直沒有變化。(Sansan

46. Dewakan(馬來西亞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47. Sugalabo(東京)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東京人氣最旺、最難訂的私房餐廳,主廚年少得志,如今轉而以本土食材創造和洋合璧的融合味道。也算是我個人非常想吃的一家餐廳了

48. Sorn(曼谷)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49. Corner House(新加坡)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現代法餐。主廚Jason Tan出師澳門Robuchon和Les Amis,由於實在太愛Les Amis了至今還沒去吃過。

50. Ta Vie(香港)

______

亞洲50佳發榜,30+店詳評請收好! - 天天要聞

日本和亞洲食材的運用,料理理念的互相融合,讓法餐有了更多變化,也更加輕盈,符合當代人的味覺審美。

鱈場蟹、海膽、蕎麥、海藻、日本威士忌、生雞蛋這些日本常見食材都被很巧妙地運用在每道菜品里。有一道自製pasta我印象深刻。食材非常簡單,用「aonori」這個新鮮海藻做成pasta的醬汁,最上面放一小撮海膽,吃得時候將它們拌勻。沒有過多調味,用食材自身的咸鮮甜帶給你最為清新自然的味覺體驗,只覺得海風撲面而來,身心都暢快無比。徐琛)

純正的法式技巧,加上從日本每天空運來的高端食材,Ta Vie把兩者結合得相當完美。我很愛他們的自製黃油和餐前麵包,另外還對那道鮑魚配civet醬的菜念念不忘!傳統意義上的civet,是道用動物血或者內臟增稠的醬汁澆在野味上的燉菜, Ta Vie在自己版本的civet醬里用了鮑魚肝,給嫩汆的鮑魚肉加了很多戲,可謂法日融合的典型代表。總的來說,在Ta Vie,你能同時吃到廚師深厚的功底和豐富想像力。(Jonas

圖:徐琛、Sansan、Judy、喜北、Worlds50best官網

回復合集,獲取所有歷史文章

往期熱門文章,點擊可讀

Polux by PP|2019 新版小酒館地圖|甬 府 小 鮮 |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 |非 網 紅 下 午 茶 |8 月 上 海 合 集|6 月 上 海 合 集|5 月 上 海 合 集|4 月 上 海 合 集|Oxalis|Brunch 指南|外 賣 合 集|雞 尾 酒 吧 地 圖|治 愈 夜 宵|烤 雞 指 南

澳 門|香 港|馬 德 里|巴 塞 羅 那|新 加 坡&新 加 坡 小 吃|墨 爾 本 | 台 北|巴 黎|東 京|秋 田|聖 塞 巴 斯 蒂 安

買 醉 新 加 坡|買 醉 墨 爾 本|買 醉 台 北|買 醉 東 京|買 醉 香 港 | 櫻 花 馬 天 尼|求 婚 「套 路 酒」|買 醉 倫 敦

東 京 咖 啡|紐 約 咖 啡

菜譜

米 其 林 廚 師 的 小 龍 蝦 兩 吃 | 續 命 冰 咖 啡| 提 拉 米 蘇 刨 冰| 快 手 早 餐 奶 昔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