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日前在台積電股東會上,劉德音表示,美國方面雖然晶片法案仍在參眾兩院進行溝通討論中,但是,美國方面也意識到要當地半導體產業能復興,不會只是依賴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廠商,還必須其他國家到美國投資的半導體廠商支援。因此,不會擔心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只補助當地半導體業者的情況。至於,針對目前相關的美韓或美日合作,目標是超越台積電的說法,劉德音則是強調,這方面只是為了維持供應鏈的穩定,不要要超越台積電。
劉德音指出,在台積電長期與美國方面溝通之後,即便是美國半導體協會也認為,要讓美國半導體產業復興,只靠美國的半導體企業就能達成,這是行不通的。因此,包括絕大多數的業者,包括國會的人都覺得必須開放全世界的半導體企業在美國的競爭。而關於美國總統拜登拜訪日本與南韓,其中談到相關的半導體合作事項,而且行程中沒有拜訪台灣,是因為台灣在國際的體制上不太相當,但是在實質的操作上仍有很多合作。因此,拜訪日韓只是形式上而已,大家不用擔心。
劉德音強調,台灣與美國在實質上的合作,包括貿易、技術、還有半導體供應鏈等,過去都有很多的討論。所以,美韓或美日的合作並不是要超越台積電,這些商談的合作基本上是為了美國貿易與科技的成長,以及其半導體供應上的穩定。在這框架之下,台灣絕對會是其中一部分。尤其,台積電很多的客戶都是來自於美國的情況之下,台積電也絕對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台積電樂見更多的合作,不會將其視為威脅。另外,台積電加強供應鏈本土化也早就開始,未來也將會持續進行,其包括在零件、服務、材料、後端設備上加強進行本土化作業,使其在半導體產業的帶領下拉抬台灣的經濟。
而有股東提問,因為疫情下中國上海的封城防疫,造成日本九州晶圓廠延後量產計劃。對此,劉德音否認有這樣的情況,強調九州熊本晶圓廠的進度按照時程進行。另外,股東也關切九州熊本晶圓廠人才的問題,劉德音也指出,日本國內的確因半導體工廠少,培養出來的半導體人才也比較少,但是日本國內的科技人才並不少。這透過與台積電的合作訓練,尤其是將部分相關的人員送到台灣,能夠與台灣的晶圓廠人員一起學習合作,當前是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至於在薪水的部分,台積電也都能夠完全地吸收。而因為九州熊本晶圓廠是台積電與日本 SONY 及 Denso 所以共同合作,當前的需求是 28 奈米製程,未來會持續挺進到 16 奈米。因此,在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下,未來也不排除會有更新製程的調整。
除了日本建廠的問題股東關心之外,美國建廠成本增加的問題,股東也提問到。劉德音指出,的確美國建廠的成本比預期的要高,但是也非台積電所不能應付的。而在徵人的部分,劉德音也坦承的確比在台灣要困難,但目前也都達到希望人數的目標。不過,在一個新地方建廠本來就有新的學習曲線,台積電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尤其,在當地晶圓廠的建設數量沒有台灣多,相對供應鏈也沒有台灣完整,而在台積電進入當地,還有英特爾,三星等競爭對手也去了之後,當地供應鏈也就會更有競爭力。但不管如何,這計劃台積電都會持續進行,也會隨時進行對財務方面影響的評估,要達到長期毛利率 53% 的情況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