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關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5 G等產業的發展。隨着科技的進步,芯片就像是科技發展的糧食,一旦缺芯少魂,我們的科技產業就很難崛起。就算能夠發展起來,隨時也可能因為卡脖子,斷供而出現巨大的危機。
掌握了芯片,就等於掌握了「科技糧食」,不僅可以為科技發展保駕護航,還可以避免「有心」的惡意競爭,從而佔據不敗之地。
正因如此,台積電的地位才會如此特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更成為美「拉攏」的重點對象。
惡果開始顯示
台積電發佈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總營收達到5341.41億新台幣(約人民幣1206.48億),同比大增43.5%;凈利潤2370.27億新台幣(約人民幣535.38億),同比大增76.4%。
從營收數據來看,台積電可謂半導體紅利的第一受益企業,得益於蘋果、高通等企業的穩定訂單,賺起錢來毫不含糊,讓一眾芯片企業艷羨。
但表面形勢一片大好的台積電,其實早已暗波涌動。此前做的一些錯誤決定,已經開始出現惡果。
首先,台積電的電力和人才已經不夠用了。根據消息,因為EUV光刻機實在太耗電,台積電決定從今年年底開始,將其中部分關機,節省電量。目前,台積電的EUV光刻機數量高達80台左右,而一台光刻機一天就要「吞下」3萬度電,一年耗電達到千萬度級別,對電量的消耗非常恐怖。
台積電近年來嚴重缺人,今年尤甚。據悉,台積電正在用高薪到處「搶人」,只要到台積電上班,實習期便可以拿到38000新台幣(約人民幣8600元)。同樣的,台積電的下游業者,諸如封測、檢測等也找不到人才,只能高價招攬外籍學生彌補空缺。
更大的危機
台積電之所以面臨現在這種狀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建廠受到了限制。
建廠受限,是因為美一直要求台積電赴美建廠。這樣一來,台積電就沒辦法在內地積極建廠,尤其是依賴EUV光刻機的高端製程,更是沒辦法擴能。在美建廠,比在國內建廠,所要花費的成本和代價完全不在同一水平。
張忠謀此前就不止一次警示,在美建廠不現實。如果是在內地建廠,用電問題,人才問題都能很好地解決,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但在亞利桑那州建廠,不斷延期就不說了,建設費用和原材料,還在不停漲價,原先計劃的投資成本已經不夠用,更別提投入生產,幫助台積電解決部分產能問題,節省耗電了。
而且,對於台積電來說,眼下的惡果還不是結束,未來還有更大的危機。根據消息,台積電在美建好廠之後,立馬就要面臨「搶人」的問題。
因為三星,英特爾,台積電全都在美建廠,這導致到2024年左右,這些工廠需要27000名一線工程師。但美本土半導體人才數量完全不夠,台積電必須花重金和「英特爾」這樣的本土企業搶人。
難搞的是,美當地勞動力有較為閑散的「工時」規定,他們不會像國內勞動力那麼認真,也不可能執行台積電一直以來的「倒班」制度。
更多的,台積電還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當地工程師,等他們成為優秀人才之後,又要花更多的錢防止他們被本地企業挖走。這個過程,台積電還要提防技術流失。
總之,工廠未建好,生產還未開始,台積電就已經有了深入龍潭虎穴之感。可以預見其未來會有多不輕鬆,這也印證了張忠謀的話有多正確。
可惜,台積電後悔也沒有辦法。他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