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待最終法規釋義後,台積電才有下一步的做法,現在確認斷供華為還為時過早。台積電二季度收入、利潤同比大增,預計三季度仍將保持增長
美國制裁華為加碼,台積電如何選擇?7月16日下午,台積電在法人說明會上明確表示,公司完全遵守相關規定,自5月15日起沒有接華為任何新訂單或給其生產產品。現階段,台積電也沒有計劃在9月14日之後向華為供貨。
不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美國針對華為的新規徵集意見即將結束,要待最終法規釋義後,台積電才有下一步的做法,現在確認(是否斷供)還為時過早。
台積電稱,目前的挑戰是動態調整產能,我們正與其他客戶合作,進展良好。
華為是台積電(NYSE:TSM/2330.TW)第二大客戶,2019年貢獻了台積電14%的收入。台積電為華為代工手機、基站、服務器等產品的芯片,主要涉及製程包括5納米、7納米、12納米。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啟動了新一輪針對華為的制裁,直指華為自研芯片的能力。華為及海思設計的芯片若使用美國政府管控的軟件或者設備,即使生產過程位於美國之外,相關企業都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美國在新規出台同時,給了120天的出貨緩衝期。因此,台積電在9月14日之前向華為出貨不受影響,但之後的產能要分配出去。
5月,台灣方面曾傳出華為加緊向台積電追加訂單的消息。彼時,台積電已經在評估實施華為訂單的可能性。劉德音曾在6月9日的股東大會上稱,美國對華為的新規還在法規解釋階段,尚不確定是否會向美國遞出申請許可。「我們仍在觀察法規執行程度,評估申請後取得許可的機會,(才能確定)是『很有希望』、『希望不大』還是『根本沒有希望』。現在還沒到申請許可的階段。
若台積電不再給華為代工芯片,未來華為芯片生產或將轉移至中國大陸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但中芯國際的生產工藝落後於台積電三個世代,現在最先進的產線為14納米,12納米尚在客戶導入階段,未正式量產。
記者從供應鏈處了解到,受芯片斷供影響,華為原定下半年推出的Mate 40系列(搭載5納米芯片)手機相關構件排產一再推遲,且訂單量有所下調。台積電一旦斷供華為,在高端芯片製造領域,華為幾乎找不到替代方案。
台積電同日下午發佈2020年二季度業績報告。季內,公司收入為3107億新台幣(103.8億美元),環比持平,但同比增長28.9%。歸母利潤為1208.2億新台幣(約合41.02億美元),環、同比分別增長3.3%、81.0%。
二季度業績接近台積電此前給出的預期上限。4月的一季度法人說明會上,台積電預計二季度收入大約為101億-104億美元。當季,公司毛利率為53%,略高於此前毛利率約為50%—52%的預期。
台積電二季度主要的收入來自7納米產線,佔比達36%,為史上最高位。7納米產線於2018年二季度正式投入使用,同年四季度成為台積電最大收入來源。2020年二季度,5納米產線開始量產,台積電年初時預計,年內5納米產線收入會佔到總收入的10%。
台積電目前正在研製3納米級芯片,預計將於2021年試產,目標是2022年下半年量產。
台積電CFO黃仁昭表示,由於5G持續布建和高效能運算相關產品的推出,抵銷了其他平台需求較弱的現象,因此台積電二季業績表現持續保持平穩。他還表示,未來一個季度,5G手機、高效能運算和物聯網相關應用對5納米和7納米製程需求強勁,有利於公司營收增長。
台積電預計,三季度的營收會在112億—115億美元之間,毛利率為50%—52%。
7月16日,台積電台灣股票收報357.50新台幣/股,跌1.52%。7月15日,台積電美股收報66.06美元/ADR,跌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