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傳說。相傳每當皇帶魚出現的時候,隨後都會出現地震或者是其他自然災害,因此當地人又將它們稱為地震魚,還有一些地方,將它們稱之為惡魔的使者。
最近在日本某處漁港附近發現了兩條地震魚。於是,引起當地人的恐慌,認為當地會有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災害。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真的就會發生自然災害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地震魚為什麼能夠預測地震
皇帶魚,又名地震魚。它是一種深海物種,平時生活在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溫暖的海域里,能夠在20米-1000米的水深處生活,但大多生活在20-200米的海水裡。
地震魚生性兇猛,以各種中小型魚類為食,頭足類,螃蟹也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地震魚成年個體很大,能夠達到67-90公斤,屬於體型較大的魚類。由於地震魚的體型很大,所以一般情況下它們很少到淺水灘,被捕獲的概率很小,科學家對它們的研究也比較少。但是根據記錄,每當地震魚出現在淺水灘附近時,往往在之後幾天會發生較大的地質運動。
- 在2011年時,台灣居民在淺水海域捕獲了一隻重約80千克的地震魚,然而沒過幾天就發生了5.2級地震。
- 2012年6月15日,一名垂釣者在海邊釣魚時,發現了一條長約6米的地震魚,緊接着當地發生了4級地震。
- 2013年5月31日,台灣居民又在海邊發現了一條地震魚,他們救助了它,把它放歸到海里,然而沒過多久它又出現沙灘上,當地居民只好將它帶回家。兩天後,當地發生了6.3級地震.........
下圖是地震魚和地震的關係。
在沿海居民的記載中,但凡有地震魚出現,該地過不久就會有地質災害的發生。而此次在日本附近發現了兩條地震魚,所以當地的居民也開始惴惴不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地震魚會和地震聯繫這麼緊密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並不是每次地震魚出現,當地都會有地震。據統計,人們觀測到過24次地震魚出現在淺灘上,但只有10次伴隨着地震。
由此可見,通過地震魚雖然可以預測地震,但聯繫並不是那麼強烈,準確率只有50%左右。而地震魚出現之所以會伴隨着地震,或許是因為它們的感覺系統比人類更靈敏。
除了能預測地震之外,地震魚還被稱為鯡魚之王,這是因為鯡魚出沒的地方,總會有地震魚出現,而且地震魚還在它們的前列,像是百鬼夜行里的頭頭一樣,所以當地人將它稱之為鯡魚之王。
地震魚的習性
由於地震魚的出現,經常伴隨着地震一起,因此人們將這種魚視為不詳,在一些地方甚至流傳着:吃地震魚會引來厄運。在東南亞國家,還流傳着吃地震魚會死於非命的傳說。
再者,地震魚很少出現在海岸線附近,它們更喜歡呆在深海里,所以漁民捕撈的也不多。因此在很多國家,地震魚都不是可食用的魚類。
雖然人類不吃地震魚,但地震魚的數量仍然少的可憐,這是因為地震魚的繁衍速度很慢。
在繁殖季節,大量的地震魚會來到南太平洋薩瓦伊島附近繁殖。在這裡,地震魚會相互追逐,纏繞,而圍繞着中間的則是雌性地震魚。
和其他動物的繁殖方式不同,地震魚主要依靠的是體外受精,雌性地震魚在繁殖期間大約會產下10萬枚魚卵在水中,當它排出魚卵後,聚集在一起的雄性地震魚也會紛紛排出自己的生殖細胞,使魚卵受精。
由於聚集在一起的雄性地震魚會同時排出生殖細胞,所以沒有人會知道哪一個魚卵是由哪位雄性地震魚的生殖細胞受精,這樣就保證了地震魚的基因多樣性。
然而,由於地震魚採取的是體外排卵方式,這樣使得地震魚的後代沒有父親或者母親的保護,所以孵化率不高,還有一大批小地震魚在生長過程中被其他魚類吃掉。能存活至成年的地震魚數量不多,所以它們的數量一直維持比較少的狀態。
總結
人類是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物種,所以我們經常會把一些自然現象和生物聯繫起來,比如:雄雞一唱天下白等。
地震魚和地震,就是這樣的一種組合。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雖然有地震魚的出現經常會伴隨着地震,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之間有必然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