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孩子,很多人稱他們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在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他們在溝通交流方面似乎有着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思維模式,好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這種在兒童發育早期出現且持續終身的精神障礙——自閉症,比人們想像的更普遍。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中國自閉症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200萬。資料顯示,我國兒童自閉症的患病約為1%,75%以上的自閉症兒童,在6歲前未能被及時確診,9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無法接受正常教育,65%以上的社會群體,不能清晰地認識自閉症,這就直接導致自閉症患兒無法正常生活,無法正常融入社會。自閉症越來越引發社會的關注……
陽陽就是這些自閉症患兒中的一個。兩歲四個月時,陽陽媽媽發現,上個月還能正常呼喚「爸爸」「媽媽」的孩子,忽然不會說話了,碰見什麼事兒也不會說,只會大喊大叫。
可不管是測體溫,還是檢查體表,孩子都沒有異常,懷着忐忑和好奇,她上網一查,心裏涼了半截。大大的「自閉症」,赫然映入眼帘。
為了印證網上查出的結果是不是搞錯了,陽陽媽媽趕緊帶着孩子來到北大六院,醫生給孩子檢查了一圈,拉着她出門,劈頭蓋臉一頓質詢。大意是,孩子都已經這樣了,怎麼現在才發現?現在想治療,晚了,得終身康復了!
陽陽媽媽聽見這個,也是又驚又氣。驚的是孩子本來好好的,怎麼就得終身康復了?氣的是孩子有自閉症,自己怎麼沒早點發現。
然而不管是驚還是氣,結果都無法改變,陽陽的確患有自閉症。從確診以後,陽陽的所有的癥狀與其他自閉症兒童並無二致,注意力渙散、對外界缺乏感知,當別的孩子已經可以和父母撒嬌、賣萌,陽陽卻還像剛出生時一樣,需要母親小心呵護。
陽陽的狀況讓陽陽媽媽十分崩潰,而家人的不理解,更讓她感到絕望。孩子確診時,陽陽的姥姥、姥爺對於孩子的病症就十分不解。
對於家人和孩子,陽陽媽媽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甘,但即便如此,她也只能把孩子哄睡以後,才自己蒙在被子里哭。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有段時間,她甚至感覺自己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
好在,家裡還是有人理解她的,這個人就是陽陽爸爸。看着日漸憔悴,心緒憂愁的妻子,陽陽爸爸拉着她來了一次促膝長談。陽陽爸爸對她說,自己這一生已經經歷三次重大打擊,一次是父親沒了,一次是母親沒了,現在兒子又患有自閉症,如果你也扛不住,那我就更扛不住了,無論如何咱倆都得扛着這個小家往前走。
看着丈夫篤定的眼神,陽陽媽媽的心態也有所變化,為了孩子和這個家,多苦多累她都願意忍下來。積極地帶着孩子參加各種治療和訓練,陽陽媽媽想,康復訓練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一直練下去,孩子的病總有一天會好轉的。別的孩子4歲能幹的事,陽陽只要8歲能做到就行,無論如何自己都要陪着他。
靠着這份堅持,陽陽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妻子的所作所為,丈夫也看在眼裡。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陽陽爸爸不能經常陪在母子倆身邊,因此只要有空閑,他就帶着母子倆多出去走走。他知道,愛人為了這個家失去了時間和自由,自己明明要一起面對,卻還公務纏身,愧疚之情無以言表。
雖然孩子的病情是控制住了,但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還是讓家裡人心裏有個疙瘩。最擔心這個小家的人,是孩子的姥姥、姥爺。看着為了外孫子心力憔悴的女兒,老兩口心疼是在所難免的,雖然也能替她帶帶孩子,可是想到未來,心裏的擔憂便愈演愈烈。
堅持給孩子做各種康復訓練,陽陽媽媽帶他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自閉症患兒康復中心。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中國兒童自閉症公益萬里行項目的首席專家於曉彤,在治療自閉症方面很有建樹。
多方聯絡後,陽陽媽媽找到於曉彤為孩子看病。雙方溝通時,於曉彤問了一個問題,在孩子確診自閉症之前,他是否有過不明原因的發熱?
這個問題讓陽陽媽媽忽然想到,在陽陽兩歲生日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不明原因的發燒,那次診斷,陽陽的高熱情況既非病毒,也非細菌導致,病來的稀里糊塗,去的也稀里糊塗。
那麼,這個離奇的狀況和陽陽的病情有關嗎?他又是否有治癒的希望?敬請關注3月19日《新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