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道 台媒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道稱,估計中國大陸未來20年將斥資3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研發軍用和民用航空引擎,目前並已聘請外國工程師和退役空軍人士協助。
據台灣「中央社」網站4月5日報道,這篇報道提到,這代表大陸已將航空引擎技術作為優先發展的方向,且終將造出國產的航空引擎,藉以自制包括轟炸機在內的軍用飛機。
報道稱,美國軍方將研製下一代戰略轟炸機B-21,主要作戰目標包含大陸,且用來滲透大陸防空體系,精確打擊重要目標。然而,外界對大陸是否也要研發新型戰略轟炸機以對抗美國,也開始產生關注。
大陸至今尚未研發新型轟炸機,而仍使用前蘇聯TU-16轟炸機仿製升級而來的轟6K轟炸機。先前雖有傳言,指大陸曾試圖從俄羅斯引進TU-22M「逆火式」轟炸機的生產線,但最後沒有成功。
報道分析,大陸的新型轟炸機可能會是遠程隱型轟炸機,或類似俄羅斯TU-160那種可搭載域外遠程巡航導彈的轟炸機。但為何大陸到現在都未研發新型遠程轟炸機,問題不在資金,而是引擎、材質及製造工藝。一旦克服,大陸製造新型戰略轟炸機將水到渠成。
屆時,大陸的新轟炸機將彌補現有轟6K缺乏突防能力、作戰半徑較短及彈載量不足的缺點,打擊範圍將覆蓋整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
這篇報道提到,大陸多年來始終未能研發能大量生產的、且可靠的航空引擎。大陸也承認,大陸的航空引擎技術還不夠好,大陸軍事技術和軍事先進國家,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資料圖片:中國空軍轟-6k轟炸機。
【延伸閱讀】美媒關注中俄重型直升機合作:引擎問題尚待解決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道 美媒稱,俄羅斯與中國共同開發重型直升機被認為是雙方關係中的大型戰略合作項目。但至關重要的飛機引擎至今沒有着落。俄羅斯高級官員的說法相互矛盾。由於俄羅斯嚴重依賴烏克蘭引擎供應,沒有烏克蘭幫助,中國與俄羅斯是否能順利開發出重型直升機還不得而知。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3月11日報道,俄羅斯技術集團總裁切梅佐夫最近表示,俄羅斯與中國計劃開發的重型直升機所使用的引擎最早要2到3年之後才能研製出來。他說,壟斷髮動機行業的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正開發相關引擎,其中的一些成果已在去年的莫斯科國際航展上展出。他表示,開發直升機引擎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
報道稱,最近幾年俄羅斯對軍工企業重組。俄羅斯技術集團成為關鍵國有軍工財團。其旗下企業包括了壟斷直升機行業的俄羅斯直升機集團,聯合發動機集團,壟斷火炮和彈藥行業的技術機械集團等。
報道稱,這是俄羅斯高級官員有關同中國的重型直升機項目的最新一次表態。不過,俄羅斯官員的說法彼此矛盾。
具體參與和負責與中國重型直升機合作項目的俄羅斯直升機集團總裁米赫耶夫曾表示,將使用烏克蘭引擎。不過稍後負責國防工業的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說,不會使用第三國引擎,因為俄羅斯能開發相應引擎,只是需要多花費5年時間,引擎的研製通常要比開發直升機和飛機的時間更長。
分析人士皮亞圖什金說,重型直升機項目是中國出錢,中國的立場自然很關鍵。但還不清楚,中國願意使用烏克蘭還是俄羅斯的引擎,也可能考慮聯合研製引擎。
分析人士說,俄羅斯米-26重型直升機引擎由烏克蘭生產。兩家俄羅斯骨幹航空發動機企業目前都生產直升機引擎,但基本是仿製烏克蘭產品。俄羅斯要想滿足本國需求,還需要對直升機引擎領域大筆投資,而且研製和生產過程都很漫長。
報道稱,俄羅斯目前所使用的各種型號直升機的多數引擎,以及一些海軍主要水面戰艦的引擎都來自烏克蘭。在烏克蘭停止向俄羅斯供應包括引擎在內的各種軍用配件後,隨着俄羅斯軍工企業倉庫中來自烏克蘭的配件庫存逐漸用光,引擎問題正成為阻礙俄羅斯軍工和軍事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報道稱,俄羅斯的米-26重型直升機曾在四川地震救災中大顯身手,給中國留下深刻印象。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被看成俄中關係中的大型戰略合作項目。
雙方一個多星期前剛剛結束了該合作項目的最新一輪談判。中國有關官員表示,兩國對核心技術問題達成一致,對推動項目進展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尚不清楚,不使用烏克蘭引擎,不靠烏克蘭幫助,俄中兩國是否能順利實施重型直升機合作項目。
報道稱,一些中方人士私下抱怨,與俄羅斯打交道辦事,以及各種合作都很難,許多項目進展緩慢。從石油到天然氣再到軍事技術合作都是如此。
中俄兩國也有合作項目失敗的先例。兩國多年前,中國簽訂合同從俄羅斯購買大批伊爾-76運輸機和加油機。俄羅斯雖然答應供貨並與中國簽約,但由於沒有能力生產而無法履行合同。
資料圖片:尺寸巨大的米-26直升機飛越觀眾群。
(2016-03-12 00:11:01)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中國軍事現代化存短板 戰機引擎需進口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 外媒報道稱,如果說一條鎖鏈的強度取決於它最脆弱的那一環,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台戰爭機器仍有很多的薄弱環節。事實上,某些弱點是廣為人知的。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月23日發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理乍得·比青格的題為《中國不太棒的武器》的報道稱,在過去15到20年,中國一直在對其軍事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與升級。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2016年的戰鬥力要比1996年時強很多。由於數十年來齊心協力地努力和迅速增長的國防預算的支持,中國已經打造出一支新的軍事力量,在各個作戰空間的力量投放能力日益增強,尤其是在海上、外太空以及網絡作戰領域。
報道稱,但這並沒有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變得不可戰勝,也不意味着它已經成為一支21世紀的軍事力量。如果說一條鎖鏈的強度取決於它最脆弱的那一環,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台戰爭機器仍有很多薄弱環節。事實上,某些弱點是廣為人知的。數十年來,中國一直在為能夠研發出一台能與西方或俄羅斯相媲美的航空噴氣發動機而努力。中國最好的發動機——渦扇-10發動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研發中,但仍有缺陷。據報道,該發動機的動力不足,而且據說只能使用30小時就要更換。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現代軍機都在使用外國發動機,大部分是俄羅斯或烏克蘭的。
難以破解的發動機難題
報道稱,中國噴氣發動機存在的問題導致中國在其他武器開發領域遭遇挫折。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鬥機——被稱為第5代戰機,與美國的F-22和F-35隱身戰機處於同等水平——就是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發動機而導致它們不能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反過來又影響到該戰機的隱身性能,而這一性能本是這代戰機主要的優勢之一。
報道稱,實際上,一些西方分析人士對殲-20和殲-31戰鬥機在真正意義上能否被視為是「第5代戰機」表示異議。著名的航空專家理乍得·阿布拉菲亞曾列出了第5代戰機的10大關鍵特徵,而他的結論是,殲-20戰機可能只具備2條。而據稱,中國空軍迄今為止似乎對採購殲-31戰鬥機(201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殲-31戰機模型上標有FC-31的編號,表示該型機主要針對出口——本網注)還缺乏熱情。
「航母殺手」還是「攪局者」
報道稱,即使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傳的新型武器系統——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也就是所謂的「航母殺手」,外界仍存有質疑。毫無疑問,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是一種獨特的武器,是其他軍隊所沒有的。
報道稱,即使是這樣,東風-21D可能也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一種偉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武器。(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的亨利·卡齊亞尼斯將其稱之為「大型攪局者」,也許更準確些。)東風-21D需要尖端的偵察手段及指揮基礎設施來支持它,而且很可能只能在發動飽和攻擊的情況下發射。此外,該系統從未經過實際操作測試,它很可能易受反制手段的影響,比如干擾措施。
所有的這些並不是說今天的解放軍仍是一隻「紙老虎」。中國肯定是在加強其軍事力量,而且還想繼續加強。
「中國威脅論」言過其實
報道稱,同樣重要的是,在我們分析這個問題時需保持洞察力,避免「跟風」。跟風在任何領域都存在,即使是在本應以事實說話的中國軍力評估的問題上。在過去25年里,西方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力的評估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槍都打不準的一幫人」轉到21世紀頭10年中期的「中國威脅論」的嚴肅口吻。
報道稱,中國在西太平洋其實還並未獲得任何種類的真正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南中國海也還沒有變成「中國的內湖」。該地區其他國家一直在發展它們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美國也一直在努力制衡中國日益上升的軍事實力。
資料圖片:中國殲-31隱身戰鬥機原型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6-02-25 09:38:02)
【延伸閱讀】飛行途中引擎關閉 載140人美聯航客機緊急降落
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5日早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機緊急降落在佛羅里達州坦帕機場,所幸機上乘客無人受傷。
坦帕消防部門發言人表示,這架編號為782的航班載有140名乘客,原計劃從坦帕飛往費城。但在起飛後沒多久,便在當地時間早6點52分緊急折返,降落在坦帕機場。
發言人稱,機上乘客下飛機後轉搭另外一架航班飛往費城,事件中無人受傷。
坦帕機場有關發言人表示,這架飛機在飛行途中出現了技術問題,一個引擎不得不關閉。該機場的其他航班未受此事影響。
(2015-11-26 11:37:01)
【延伸閱讀】以客機自動報警引擎起火 迫降美機場虛驚一場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5日,以色列航空公司(El Al Israel Airlines)一架從特拉維夫前往洛杉磯的客機突然發出引擎起火的自動警報,隨後,駕駛員將客機緊急降落在蒙大納州一處機場,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報道稱,美國客機消防官員格蘭西表示,載有279名乘客和20名機組人員的那架波音777客機當地時間15日早晨6點降落在比靈斯羅根國際機場。
格蘭西說,駕駛艙中顯示右引擎起火的警報燈在客機進入美國領空後突然亮起,駕駛員立即準備降落。客機着陸之後,消防和交通官員趕到現場檢查,但沒有發現煙霧或起火跡象。
據悉,這次事件中無人受傷。乘客進入機場一個航站樓,並搭乘從紐瓦克機場起飛的一架替代客機前往洛杉磯。
格蘭西說,從特拉維夫起飛的那架以色列航空公司客機將留在比靈斯接受進一步檢查和維修。
(2015-11-16 09:19:01)
【延伸閱讀】外媒稱中國或用俄引擎升級洲際導彈 美應採取行動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 外媒稱,今年8月,中國悄然試射了一種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並上面安裝了兩枚「模擬」彈頭。自2012年以來,這種名為「東風-41」的導彈(北約代號:CSS-X-10)已進行數次試射。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0月21日報道稱,因為中國在一枚火箭上發射多彈頭的實力是至關重要的一大科技進步。尤其危險的是,中國多彈頭導彈數量的激增可能使美國迅速退回到過去。
報道提出疑問:假如中國繼續完善這種發射能力,並加快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情況將會怎樣?假如中國決定使用俄羅斯的火箭引擎,升級或提高其發射能力,情況會怎樣?假如俄羅斯火箭引擎可使中國提高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能力,並因此獲得佔領太空「高地」所不可或缺的「突破」或「飛躍」,情況又會如何?
報道認為,其結果有可能破壞目前的軍事和政治穩定,甚至令目前有關中國反介入及區域阻截能力的時髦話題都看起來像舊聞。
然而,事態可能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報道稱,如果美國國會不採取行動,迅速阻止中國獲得俄制引擎(直到對俄啟動制裁前,美國還正準備購買此類設備),美國或許將再次看到這些俄制發動機,但情況卻與此前截然不同。因為它們為另一個有礙於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國家提供了強勁的彈道導彈系統。造成悲劇的不是作出決定,而是不作決定,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報道稱,那麼,如何從全局看待這一問題?簡而言之,中國不僅已試驗新型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而且還確實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採購重型火箭引擎的事宜。一個月前,這一消息就已被熱議。顯而易見,最引人注目且最具實力的俄羅斯重型火箭引擎是RD-180火箭引擎。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向俄羅斯採購該火箭引擎。
報道稱,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曾使用這些俄羅斯火箭引擎,向外層軌道發射衛星,大概是從太空偵測地面活動。這些火箭引擎使美國的國家安全能力增加了一倍,它們幫助我們緊盯太空,並防止他人惡意使用太空。而現在中國也希望採購這些俄羅斯引擎。
那麼,美國國會能採取何種行動,保護我們的城市和農村?美國國會能夠——而且必須——仔細評估對俄羅斯的制裁名單。相關的俄羅斯太空項目必須從制裁名單上撤銷,這是為了美國,而不是為了俄羅斯,——甚至僅是為了戰略安全的目的。正如美國未對俄羅斯向太空站運輸美國宇航員的項目進行制裁一樣,美國仍必須就重型火箭引擎的話題與俄羅斯展開合作。
報道稱,美國會此舉的積極一面是,美國可以繼續抵達其所需的外層軌道——如果沒有俄羅斯的火箭引擎,美國是無法辦到的——並確保如果中國決定建立核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群,它不會讓中國使用俄羅斯的推進技術做到這一點。美國國會只需要修改一下制裁法案,就可以保存住美國現在享有的穩定。那麼,美國國會還在等什麼?(編譯/鄔眉)

網上流傳的「東風」-41洲際導彈圖片(資料圖片)
(2015-10-31 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