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四年一度的巴西總統大選開戰。
巴西不僅是南半球面積最大的國家,更是南半球經濟總量、人口規模第一的國家,選舉不僅決定着巴西的未來4年,更對全球政治局勢有一定的影響力。
左翼領袖、素有「最受歡迎前總統」之稱的盧拉(2002-2010年在任)與現任總統、極右翼代表博索納羅從首輪選戰中脫穎而出。
根據首輪計票結果,在1.16億張選票中,盧拉斬獲48.03%。博索納羅緊隨其後,得票率為43.54%。其餘9名候選人總計得票8.4%。隨着其他人的出局,二人在最終局的較量將更加激烈。
盧拉與博索納羅代表的,是巴西左右翼的終極對決。二人的行事風格、施政綱領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盧拉暫時領先
自1980年軍政府倒台至今,巴西左右翼政黨的角力已延續40餘年。
進入21世紀後,隨着左翼實力增強,常年把持政權的右翼變得更為極端,兩方的鬥爭愈發激烈。
博索納羅是特朗普的「迷弟」,被稱為「熱帶特朗普」。執政4年來,鮮明的性格和乖張的政策,為博索納羅贏得不少支持,但明確的反對者也佔到巴西選民的40%,感覺好像盧拉的票都是撿來的了。
博索納羅與盧拉,恰如巴西版的特朗普VS拜登。此次巴西總統大選背後的左右翼之戰,徹底撕裂了巴西社會。
「最受歡迎前總統」VS「熱帶特朗普」,巴西總統大選將鹿死誰手?左右分叉路口的巴西,又將何去何從?
▲博索納羅支持者
一、擦鞋匠與陸軍上尉
左右翼的政治概念最早出現在18世紀的法國。當三級會議召開時,支持社會改革的共和派坐在大廳左側,而信奉傳統秩序的貴族坐在右側。
座位的位置逐漸成為派別觀點的代稱,左右翼也隨着法國大革命的輸出,其內涵得到不斷豐富細化,成為國際政治的通用術語。
如今的左翼大都認為不平的是亟需改進的社會問題,強調通過政府介入發展,對財富和社會資源再分配。
右翼則認為不平等是發展的自然產物,強調經濟的自由化,不同意政府的過度干預。
▲三級會議
相較於歷史久遠的法國,巴西1822年從葡萄牙獨立並建立君主制,1889年建立共和制。短暫的歷史沒能塑造巴西完善的政治文化。貴族、資本家支持的右翼把持政權,而依託平民階層的左翼長期式微。
殖民時期的莊園經濟深刻影響着巴西的近代史,獨立後的巴西走上了農礦業出口主導的發展之路。
特別是遍布全境的咖啡種植園,讓巴西誕生了一眾「咖啡經濟寡頭」。他們堅持傳統的政治體制與經濟制度,不支持社會改革,是典型的右翼。
大地主通過與歐美國家、軍方的合作,一直掌握着巴西政權。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廣大農民只能在生存線上殘喘。
▲咖啡種植園廣布
1952年的盛夏,一輛老舊的長途客車駛進巴西聖保羅州桑托斯市的車站。
一個衣衫破舊的小男孩從車上跳下來,7歲的盧拉沒有顧及去看看眼前這座城市,作為在8個兄弟姐妹中第二小的孩子,懂事的盧拉趕忙去幫父母托起了沉重的行李。
這個來自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的貧苦農民家庭,為了尋得一線生機,千里迢迢來到經濟發達的聖保羅州,但這裡的生活對這個家庭並不友好。
▲幼年盧拉(左)
從1930年至盧拉出生的1945年,大蕭條和二戰的影響讓大批巴西農民陷入赤貧。動蕩之下,巴西農礦業寡頭丟掉了政權,工商精英上台。工商精英不再鼓勵發展農礦業,轉而推動巴西工業化。
由於家庭貧困,盧拉只上了5年小學,課下還要到街上擦皮鞋來掙錢。1957年,12歲的盧拉被迫退學,到桑托斯的一家洗染店當起了學徒工,2年後他又轉行成為一名五金工人。
▲桑托斯
二戰後的巴西被拖入冷戰,雖然具體政策有所差異,但新上台的工商精英與此前的農礦業寡頭同屬右翼。他們強調減少福利、減少政府干預,不肯打破原有秩序。
貧民的困苦鮮被顧及,而主張維護社會公平、減少貧富差距、增加福利的左翼,由於被右翼壓制,始終龜縮在政壇的暗影之中。
在蘇聯等國的影響下,二戰後拉丁美洲左翼勢力有所振興。拉美左翼對社會公平的追求,與蘇聯的政治追求不謀而合,雙方的合作得以加強。
左翼實力增強,一部分巴西左翼政客進入政壇。
1961年,左翼出身的副總統古拉特因總統辭職而「轉正」。古拉特隨即加強了同蘇東集團的合作,推動土地改革和石油等部門國有化。
▲古拉特
古拉特的政策致使大量右翼精英的產業受損,軍方隨即在1964年發動政變,在巴西建立了軍政府。但巴西的左翼運動沒有就此沉淪。
1966年,21歲的盧拉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作為一名「老工人」,盧拉工作時不慎割斷了小手指。作為巴西共產黨成員的哥哥來醫院看他,哥哥激憤地說:
「路易斯(盧拉小名),行業工會決定在桑托斯碼頭舉行罷工。如果成功的話,將為勞工們爭取更多權益……你受傷了卻沒有任何補償,我希望你也來參加!」
▲軍政降臨
病床上的盧拉對哥哥說:
「我會去的,軍政府總是在宣傳自己引領巴西經濟增長。我們才是創造財富的人,卻沒能享受財富,這不公平。」
從此之後,年輕的盧拉頻繁活躍在左翼集會中。人們經常看到他穿着標誌性的襯衣與牛仔褲,站在車頂呼喊着激進的左翼口號。
軍政府統治期間,得益於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重需求,軍方強力推行的工業化政策,巴西的經濟得到空前發展。
1968至1974年間,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0%,人均GDP躍進1000美元大關,與同時期經濟騰飛的韓國處在同一水平。但經濟高速增長下,右翼忽視了利益再分配,大量富豪橫空出世,相伴而生的是更多的貧民。
▲60年代的里約
經濟增長不能掩蓋巴西的社會問題,60至70年代,巴西的基尼係數(數值0-1,數值越高貧富差距越大)從0.4上升到0.61,左翼為之震怒。在桑托斯,盧拉等人再度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但均被軍方彈壓。
為了鞏固政權,軍政府一方面籠絡工商業界、中產等己方支持者;另一方面加快軍隊精英培養,壯大自身實力。
1977年,22歲的博索納羅從巴西黑針軍校畢業。這個成長於聖保羅州埃爾多拉多的白人男孩,自小崇尚軍人的權威,期盼離開貧窮的家鄉,在更廣闊的舞台實現報復。
家鄉種族歧視嚴重,當地黑人不允許參加俱樂部活動,這深深影響了博索納羅的三觀。
▲軍校生博索納羅與家人合影
青年時的博索納羅是堅定的軍方支持者。1970年,15歲的博索納羅就主動協助軍政府搜捕左翼游擊隊。
博索納羅認為階級差異與生俱來。想成為精英的一份子就要不斷努力,而不是靠左翼的「照顧」。
與只上過5年小學的盧拉不同,博索納羅從著名的黑針軍校畢業後,又進入巴西陸軍體育學院進修,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他以中尉軍官的身份進入巴西精英傘兵部隊,負責士兵體能測評,初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從個人思想來看,博索納羅是典型的右翼支持者,只不過誰也沒想到他會在右翼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精英納羅
二、黨魁與憤青
受70年代石油危機、信貸利率上升等因素影響。巴西經濟增速在70年代末放緩,通脹和外債都在不斷增高,民眾愈發反對巴西軍政府。
1979年,軍政府頒佈新的政黨法案,允許反對派恢復活動。左翼瞅準時機,成立了新的政黨。
1980年,聖保羅西爾韋拉·馬丁內斯街132號。左翼標語掛滿建築外立面,樓內人聲喧鬧,身為聖保羅州工會主席的盧拉和其他左翼人士一樣,慶祝着巴西勞工黨的成立。
▲1979年,盧拉在演講
盧拉與戰友相擁,他開心的講到:
「我們要為了巴西的公平,為了貧民獲得尊嚴繼續努力」。
巴西經濟在80年代陷入停滯,以1982年為例,當年外債連本帶息總額度為GDP的7%,是進出口總額的91%。
高通脹、高外債的壓力下,巴西被迫收緊經濟政策。反對派舉行了百萬人規模的遊行,要求恢復總統選舉。軍方被迫同意在1985年恢複選舉,統治巴西長達21年的軍政府走進歷史。
失去政權的巴西軍方不再是特殊群體,包括博索納羅在內的中下層軍官薪資受到影響。在博索納羅的字典中,從沒有「循規蹈矩」這個詞。既然生活受到影響,他乾脆在1986年給知名雜誌投稿,抱怨軍隊內部待遇不公。
▲博上尉的文章
因為違反軍紀,博上尉「喜提」15天禁閉。但他沒有收手,這個激進的上尉翌年與同僚密謀,準備在軍營中引爆小型炸彈,以示對低薪的不滿。但密謀事泄,博索納羅等人被捕。
因證據不足,博索納羅僥倖逃脫了審判,可他徹底失去了長官的信任,長官對他的評價是:
「博索納羅極具野心……可他又缺乏理性和邏輯思維」。
總結起來一句話——人菜癮大。
▲博索納羅的行動計劃
無法得到晉陞的博索納羅選擇退役,他脫下軍裝穿上西裝,進入了巴西政壇。
1988年,博索納羅當選里約熱內盧市議員。博索納羅堅持自己的右翼保守觀點,他在市議會發表演說:
「軍人應當免費乘坐里約熱內盧的公交車……沒必要增加福利支出,不可能管窮人一輩子」。
▲議員納羅
與博索納羅不同,年長其10歲的盧拉有着更高的政治抱負。軍政府倒台後,巴西很快就恢復了總統普選。自1986年起當選國會議員並出任勞工黨主席的盧拉,決定代表勞工黨衝擊1989年巴西大選。
他自信滿滿的對支持者表示:
「80年代是巴西經濟失去的10年,這都是右翼錯誤政策導致的……巴西獨立至今,右翼在權力中心待得太久了,該讓他們離開了」。
可惜,盧拉領導的勞工黨沒有足夠的勢力撼動右翼的政治根基,民眾注重自身利益而不是左右翼的口號。將巴西看作自家勢力範圍的美國也不希望左翼上台,加大對右翼的扶持。
▲盧拉
1989年大選失利後,盧拉帶領勞工黨又再戰1994年、1998年大選,均以失敗告終。
相較於盧拉,「野路精英」博索納羅的仕途更為順暢。1990年,博索納羅辭去了里約市議員職務,參加並成功當選國會眾議員。
因為沒有強大黨派做後盾,博索納羅影響力有限。他在眾議院提出的170項法案只有2項獲得通過,幾乎毫無建樹。
▲沒有存在感的博議員
民粹主義、極右翼言論讓博索納羅飽受爭議。軍人出身的他公開表露對軍政府的懷念:
「那時巴西人有自由、安全、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現在啥都沒了」。
為此,他甚至在國會發言:
「軍方應該關閉國會,重建軍政府」。
口無遮攔的毛病給博索納羅惹了不少麻煩,眾議院的郵箱不斷收到要求博索納羅辭職的信件。得益於極右翼團體的支持,博索納羅才保住了議員身份。
▲2014年,博索納羅和兒子在議會紀念軍政府建立50周年
此時的盧拉在連續3次競選失敗後,開始了對勞工黨的深度調整。西裝替代了標誌性的休閑裝,競選口號也不再激進。
2002年,盧拉整裝再上陣。勞工黨放棄激進左翼觀點,為其贏得大量中間派選民的選票。1998年巴西發生經濟危機,增加了民眾對右翼政府的不滿。
經濟奇蹟已成過去,70年代人均GDP與巴西相當的韓國,進入21世紀後繼續發展,2001年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
巴西則由於政策失當,掉進了中等收入陷阱,同年人均GDP僅為韓國的20%。
▲巴西的貧民窟
兩相作用下,盧拉以61.3%的得票率擊敗了右翼競爭對手何塞·塞拉,成為軍政府解散後巴西首位左翼總統。
就任後,盧拉隨即對右翼政府的政策進行調整。在內閣會議上,盧拉指出:
「右翼的經濟政策讓巴西陷入經濟泥潭,我們要改變發展模式……平民階層不能被忘記,他們才是巴西人的主體,要向他們傾斜資源」。
▲盧拉當選
作為左翼總統,盧拉沒有忘記左翼的根本主張,他向巴西民眾承諾:
「政府將加大福利支出……縮小貧富差距、消除飢餓,致力於維護社會公平」。
盧拉隨後重拳頻出。他打擊腐敗、加大對科教文衛的投資、叫停了對亞馬孫雨林的無序開發。
盧拉各項政策發揮作用,巴西經濟再度加速。治安混亂、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得到遏制。憑藉巨大的民望,盧拉順利贏下2006年大選,實現連任。
▲盧拉與支持者
通過與中俄美髮展多邊外交,巴西在國際社會的地位顯著提升,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盧拉的第二個任期內,巴西先後在獲得2014年足聯世界盃、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在任8年,巴西的GDP從0.51萬億美元增長到2.21萬億美元,增幅達330%。盧拉的改革計劃讓3800萬巴西民眾脫貧,巴西的經濟地位躍升至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巴西經濟增長
2010年,盧拉到期卸任,此時他的支持率仍高達87%。盧拉的幕僚長羅塞夫在其支持下,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三、晨曦宮之路
左翼執政這些年,博索納羅仍不放棄極右翼觀點,多次發表對女性、少數族裔、同性戀群體的歧視性言論。
2003年,因為一名女議員指責他歧視女性,是變相強姦犯。博索納羅立即回懟:
「我不會強姦你,因為你不配」。
▲博索納羅舌戰女議員
當被問及是否接受子女與黑人戀愛時,博索納羅「自信滿滿」:
「我的孩子接受過良好教育,這種事不可能發生」。
雖然在議會中被邊緣化,但博索納羅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始終嚮往這個階層的最高峰——巴西總統。
▲我有一個夢想
2014年,當羅塞夫總統的第一個任期結束後,博索納羅便緊鑼密鼓的準備參加當年總統大選。同為眾議員的好友阿爾貝托·弗拉加勸他:
「還是眾議員的位置更適合你」。
博索納羅不為所動,他對弗拉加表示:
「我一定要結束左翼的統治……這將是我在眾議院的最後一個任期……我一定會坐在晨曦宮(巴西總統府)。
▲晨曦宮
「嘴大」又缺乏政治根基的博索納羅沒能創造奇蹟,羅塞夫成功連任。但同時,一場危機正在勞工黨迫近。
2014年初,彼時大選尚未開戰,巴西利亞一處加油站的老闆卡洛斯·沙特爾因涉嫌洗錢被警方逮捕。沙特爾供出了與洗錢、賄賂案的有關的人犯,其中包括巴西石油公司高管保羅·科斯塔。
科斯塔先後到案後,這場代號「洗車」的警方行動,將逐漸走向不可控的地步。警方順着科斯塔等人的口供,順藤摸瓜逮捕了150名涉嫌經濟犯罪的商人、官員。
▲盧拉與羅塞夫
2016年3月,警方從家中帶走了盧拉,總統羅塞夫也在接受調查。
隨着調查的深入,巴西總檢察長雅諾特表示:
「2002至2016年勞工黨執政期間,盧拉、羅塞夫等8名勞工黨高層通過控制巴西石油公司,非法獲利4.8億美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工人出身的盧拉一直以社會正義維護者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他與金錢犯罪掛鈎,這一點讓巴西民眾難以接受。
▲反對者用氣球嘲諷盧拉
2016年4月11日,巴西議會以38比27通過了對羅塞夫的彈劾。相關法案在8月份正式生效,羅塞夫被剝奪總統職務,副總統特梅爾繼任。
特梅爾來自與勞工黨合作的中間黨派,在完成羅塞夫的餘下任期後,特梅爾於2019年下台。
貪腐醜聞讓勞工黨的支持率暴跌,蟄伏的博索納羅看到了機會。
博索納羅雖在2014年大選敗北,可他積累了一定人氣。雖然人物形象充滿爭議,但作為曾經的軍人、沒有存在感的議員,博索納羅的人設是乾淨、自律的,與貪腐漩渦中的勞工黨形成鮮明區別。
▲被彈劾的羅塞夫
當前總統盧拉因貪腐案件被取消競選資格後,大批中間派選民倒向博索納羅,博氏的民調支持度高居榜首。
倒不是博索納羅多招人喜歡,只是左翼選情低迷,博索納羅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最終投票中,博索納羅以領先10%的得票率擊敗左翼政黨候選人阿達,當選巴西總統。
博索納羅住進了苦苦追求的晨曦宮,當他成為這座建築主人的第一天起,左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博索納羅就職,佩戴綬帶者為卸任總統特梅爾
四、終極之戰
軍人出身的博索納羅吸收了大量前軍人進入內閣,22名部長中7人有軍隊背景。保守主義下的新布局開始了。
首當其衝的是福利政策,博索納羅表示:
「高福利只會增加我們的負擔,應該提升最高退休年齡、降低解聘門檻、取消解聘補償金……」。
博索納羅領導下的巴西重回保守軌道。公平類的口號鮮被提及,貧富分化加劇、階層固化的問題再度加劇。
▲博索納羅與軍方關係良好
博索納羅不喜歡左翼政府干預經濟的那一套,對於巴西的經濟政策,他有自己的看法:
「我們不能事事都管,要擴大私有化……精簡政府機構,提高行政效率,構建小政府和大市場」。
作為南美洲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右翼的再度上台也影響着巴西的對外關係。
博索納羅的一套組合拳,讓桑巴巨輪急速右轉。博氏打着「巴西至上」的旗子,藉助巴西民粹主義的浪潮,推行其反全球化政策。
在博索納羅看來:
「巴西應當明確自己的西方傳統屬性,勞工黨那套跟誰都當好朋友的政策並不適合巴西,巴西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份定位」。
▲按我說的來
博索納羅加強了同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右翼國家的關係,對當時白宮的主人——懂王特朗普,博索納羅更是推崇備至。
博索納羅與特朗普一樣,都屬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總統。博氏將懂王奉為自己的政治偶像,不僅學懂王的「推特治國」,凡是內閣任免全部通過推特發佈。
他還指責氣候變化是「假命題」、反對移民、意欲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凡事與特朗普亦步亦趨。
▲好好學
博索納羅還學起了懂王的「退群病」,堅持巴西高於一切,一方面向美西方傾斜,先後退出了南美國家聯盟和拉美共同體。
性格乖張地博索納羅獲得了美國的好感,卻重挫了巴西地全方位外交成果,國際影響力下降。
上任不久,新冠疫情席捲巴西。「巴西特朗普」再度表示:
「這不過是小感冒,沒必要放在心上,更沒必要管控」。
對於提出異議的衛生部長,博索納羅毫不猶豫地抄了他的魷魚。
一頓騷操作下來,巴西緊隨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新冠確診突破百萬的國家,妥妥的「美洲雙雄」。
▲堅持不戴口罩
博索納羅本人也感染新冠,短暫治療出院後,他在推特上發文:
「正在服用羥氯喹……新冠沒什麼癥狀,不需要過度關注」。
博索納羅所說的羥氯喹並沒有得到醫生認可,只是特朗普曾提到:
「這東西對治療新冠有效」。
博索納羅錯誤的示範,引來巴西醫療界的一頓「炮轟」。
▲特朗普的葯,必定有奇效
執政四年,博索納羅治下的巴西並沒有取得傲人的發展成績,倒是槍擊案件頻發、雨林不斷退化、種群矛盾不斷積聚。
除了大批支持者,博索納羅的反對率高達40%。支持者中也構成複雜,30%是單純希望政壇換人,25%僅是反對勞工黨,博氏鐵杆支持者不到半數。
當2022年總統大選號角吹響時,盧拉再度回歸。盧拉的競選宣傳極為簡單——「回到過去」。盧拉所指的「過去」是經濟增長、社會公平。
相較於支持博索納羅的軍警系統、商人、農村土地所有者、福音派基督徒,盧拉的基本盤涵蓋人群更多,囊括了絕大多數的貧民、女性、工人及部分中產。
▲反對者認為博索納羅是魔鬼
博索納羅作為極右翼政治人物,素來不認可巴西的選舉制度。他在進入第二輪選舉後表示:
「如果宣布我競選失敗,我是不會承認的」。
左右翼對立並非巴西的獨家特色,僅2022年上半年,韓國、法國等國的總統大選中,左右翼已有過激烈交鋒。新近贏得大選的意大利首位女總理梅洛尼,更是意大利極右翼的代表。
交鋒之下,部分西方政治人物選擇融合左右觀點,走中間路線贏得更多選票;有的國家左右翼則走上了更為激烈的對決,導致社會的撕裂。
藉助任內的超高支持度,曾有觀點認為盧拉將在第一輪勝出,實際結果卻是他與博索納羅平分秋色。
看來,極右翼的博索納羅尚可一戰。向左還是向右?融合還是撕裂?這是巴西人必須做出的選擇。
▲向右還是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