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地震前有哪些預兆?」「震時如何自救互救?」…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為了提高全區人民群眾防災減災能力,增加人民群眾地震科普知識,踐行「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防災減災主題,5月12日,華州區地震監測中心聯合區科協、人防辦,在華州區紅嶺社區內開展「防災減災」主題宣傳活動。
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工作人員現場發放宣傳彩頁、科普水杯、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手冊等,工作人員現場對圍觀群眾演示當地震時遇到特殊危險怎麼辦,現場群眾就如何在戶外避震、如果被埋壓怎麼辦,在家怎樣避震等問題進行提問,地震宣傳工作人員就一系列問題,運用專業、通俗、簡潔的演示和方法進行答疑解惑,現場群眾對工作人員的解說響起了一陣又一陣得熱烈掌聲。最後,就群眾最關心的如何能夠預知地震來臨的問題,工作人員給出解答,目前全世界暫無提前精準預知地震發生的儀器和方法,但許多地震發生前會出現的宏觀異常現象,比較常見的有井水徒漲徒落、變色變味、 翻花冒泡、溫度升降、動物的習性異常等,但是宏觀異象不一定都是地震預兆,希望大家一旦發現異常現象,不要輕易馬上做出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應立即向屬地政府和地震工作部門進行報告,在相關部門做出結論前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通過此次宣傳活動,將地震科普知識精準直達群眾心中,通過現場演示和解答,使大家更加深刻認識到地震來臨時,如何自救互救,也更加意識到自然災害隨時都可能發生,自救互救才有生存的希望,同時也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防災減災、重於泰山 , 防災減災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意識,從而提升了全區的的防災減災能力,更加充分地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通訊員:白楊 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