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蔡英文當局幹掉中天新聞台時,島內輿論曾感嘆「新聞自由已死」、「台灣迎來最黑暗一天」。不到兩年,所謂的「新聞自由」又死了一遍,台灣又迎來了「最黑暗的另一天」。
這回被推上「刑場」的,是更老牌的TVBS新聞台。
圖源:台媒
台灣有線電視運營商「台灣寬頻通訊(TBC)」、「大豐有線電視」,近日向台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移頻申請,要求將TVBS新聞台從55頻道移後到158頻道、149頻道,同時申請把剛成立的「鏡電視」新聞台遞補到55頻道。
圖源:台媒
但凡對台灣媒體有點了解,都能從中嗅出陰謀的味道。台灣電視有一套「萬年不變頻道表」,簡單說就是每個台的頻道代碼是固定的,不管觀眾選擇哪家運營商、用什麼機頂盒,數字按下去,出來的頻道都是一樣的。這套實施了20年的「定頻制度」,固化了觀眾的收視習慣,也製造了一些特殊的黃金「頻段」。比如集中了台灣主流新聞台的49到56頻道,是收視率最高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屬於「黃金中的黃金」。對島內社會來說,這裡的每個台都是輿論的高地;對電視台和運營商來說,這裡的每個台則是不折不扣的搖錢樹。
圖源:台媒
TVBS新聞台被從核心區移到犄角旮旯,後果其實跟被吊銷執照的中天新聞台差不多,吸金能力和影響力都將一落千丈。更反常的是,運營商這種行為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身在經濟利益和行業競爭中都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檯面上玩出雙輸局面,幕後一定藏着獨贏的一方。能讓電視台和運營商雙雙低頭認慫的,是掌握台灣電信、資訊、傳播行業生殺大權的「NCC」。台當局標榜「媒體自由」時,一度給了這個機構相當大的自主權。直到上次「九合一」選舉慘敗,蔡當局歸罪於「某些媒體」助藍打綠,於是直接把不聽話的「NCC主委」換成陳耀祥。在蔡辦流出的密件里,蔡英文對他的評價是「不大會處理事情,但是很聽話」。
圖源:台媒
後來證明,陳耀祥不光很聽話,其實也很會處理事情。「NCC」先是利用換髮牌照的權力,對「九合一」選舉時「過於活躍」的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直接廢了這家「藍色敵台」。到了今年「九合一」選舉,又搞出「移頻」新花樣,對僅剩的偏藍新聞台下黑手。要知道,TBC和大豐所覆蓋的收視區域,包括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及高雄等六縣市,好巧不巧,都是民進黨本次選舉的重點區域。而等着上位的「鏡電視」,從申請設台就是民進黨前秘書長洪耀福親自出手,政治色彩早就不是什麼秘密。
又是「秋後算賬」,又是「提前布局」,蔡當局之所以花這麼大力氣,是因為在這個選舉島上,電視新聞台和政論節目始終有着不尋常的熱度。根據統計,台灣新聞台平均收視率超過總收視率三成,每天平均有1500多萬人看電視,其中有超過1000萬人在看新聞台,政論節目集中的晚間6點到12點的黃金時段,貢獻了七成收視率,重大選舉期間熱度更為誇張。這種現狀,導致49到56頻道成為極其關鍵的政治資源,蔡當局自然忍不住下黑手。一旦順利把TVBS新聞台移走,這個決定台灣輿情走向和政治攻防的熱點區域將再無藍色身影,徹底綠成一片,未來將只剩下一種聲音。
圖源:台媒
在這裡,萬千沉迷於選票遊戲的島內選民們,將徹底進入民進黨一手打造的「信息繭房」,牽手墜落於深化認同,相濡以沫於死亡之路……就像魯迅筆下的菜青蟲一樣,在細腰蜂的毒針下慢慢進入不死不活狀態,變成為統治者、加害者提供傳宗接代養分的可憐蟲。
說穿了,在台灣,不管是收視狂熱的政治新聞,還是明爭暗鬥的新聞頻道,都不是正常現象。這種事越火,台灣的未來就越涼。
來源: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