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邁入三九,天氣愈加寒冷的同時,空氣質量問題愈加嚴重,多地重現「灰色天空」,能見度極低。作為除了鋼鐵化工企業外最大的污染源以及最大的移動污染源,機動車的尾氣監管在冬日尤為嚴格。
在前幾天的全國空氣質量排行榜中,山東聊城市以空氣質量指數500位居榜首,山東臨沂、河北邢台位居第二第三。在嚴重污染的32個市(區、縣)中,陝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佔據絕大多數。
尾氣作為大氣污染主要污染源之一,在過去的治理工作中一直倍受重視,對於排放量超標且一直居高不下的國三車,也是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限行、限期、禁行、報廢等等。
不達標的國三車確實是一大污染源,一輛國三柴油車污染物排放相當於一輛國五小轎車的50-80倍,但是國三車究竟該不該判「死刑」,有些未到使用年限的超標排放國三車,就不能夠再救一下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省份在超標柴油車的治理上,並不是「一槍斃命」,許多超標排放的柴油車在減排達標後仍是允許上路的,這也體現出了治理過程中的人性化和具體化。
國三車主通過使用尾氣處理技術成功減排達標的,仍然可以繼續運營,通過尾氣處理技術,國三車得以「續命」。
但值得注意的是,加裝DFP必須要加裝實時監控設備,並且須及時清理以避免排氣系統堵塞而埋下的安全隱患。
本文特約作者:卡車連萌
關注卡車之家,網聚卡車人的力量
有任何問題,可通過私信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