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媒觀察 台灣有了自產疫苗後,為防疫注入"強心針",民眾理應舉台歡騰才對,但相反,自產疫苗的質疑聲卻接連不斷,這個中緣由,全因高端疫苗"突襲式"通過"衛福部食葯署"的EUA審查,全程並未錄影,且未公開相關資料,"指揮官"陳時中甚至以"公開也不能保證沒有背後交易"為說詞,坦率護航,令人嘆為觀止。
高端疫苗於六月十日下午解盲二期試驗結果,"食葯署"卻在當天一早公布EUA審查辦法,為業者"作假"的意味甚為明顯,此外,以"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作為EUA審查標準,可說是獨步全球,引發爭議。
其後,爆出一連串自產疫苗的審查風波,專家小組委員、"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不滿蔡英文對自產疫苗的"護航承諾"而請辭;五月底決定自產疫苗EUA標準的關鍵會議,半數專家遭到撤換,以自家人擔任委員,護航自產疫苗的傳聞不絕於耳。
最後EUA審查會議更是典型黑箱作業,"食葯署"握有絕對主控權,從聘請委員、會議過程,均佔主場優勢,例如,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參與上一場決定標準的專家會議,卻疑因立場不同,未獲邀請最後審查會議。
相較於歐美各國的透明公開,甚至會議即時連線直播,"食葯署"卻禁止錄影,理由竟是"錄影會妨害表意權,可能產生不正確的結果,反而是另一種不好的情況。"若這個理由成立,那以後所有會議都不必公開,因為大家都不敢自由表示意見了,這也代表台灣教育制度的徹底失敗。
至於高端目前公布的數據,看起來似乎遠勝阿斯利康,不過,這個數據也只有參考價值,因為不論數字再漂亮,也遠遠比不上第三期試驗的最終結果。
在看不見的那雙手強力主導下,高端疫苗順利取得台灣EUA,依照劇本演出,絲毫不覺意外。"指揮中心"必須面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挽回民眾對於自產疫苗的信心",願意捨棄已完成三期期中臨床試驗的國際疫苗,而選擇只做半套的自產疫苗,這難度奇高,即使蔡英文日後公開捲袖示範施打,恐影響有限。
疫苗為重要的"國安物資","指揮中心"應積極輔導島內廠商完成臨床三期試驗,接軌國際,一旦民眾對自產疫苗喪失信心,並非台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