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系列(十):農糧署工作職責願景及台灣農業產業基本介紹

2022年10月15日21:16:18 熱門 1249

一、農糧署工作職責

台灣農業系列(十):農糧署工作職責願景及台灣農業產業基本介紹 - 天天要聞

農糧政策、法規、方案、計劃之擬訂、執行及督導事項。

農作物生產改進、專業區與產銷穩定措施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農糧產業信息之搜集、分析、預測及報導事項。

農糧產業天然災害救助、公害處理配合與一般病蟲害防治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農糧產品交易制度與市場經營管理之輔導及督導事項。

農產品地區內外倡導與促銷之策劃、協調及督導事項。

農作物生產、運銷及加工科技之研發事項。

農糧產品加工之輔導及督導事項。

農藥、肥料、種苗與農機檢查業務之策劃、執行及督導事項。

糧食管理業務與稻米分級檢驗制度之擬訂、執行及督導事項。

糧食收購、儲運、碾制與配撥計劃之擬訂、執行及督導事項。

肥料購銷、儲運計劃之擬訂、執行及督導事項。

農糧產銷組織輔導、信息傳播及農民教育事項。

其他有關農糧產業事項。

二、農糧署願景

在「健康、效率、永續經營」全民農業的目標和理念下,加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轉型升級」、「發展安全農業,確保消費安全」及「穩定農產價格,保障農民收益」等三大重點工作;配合農委會持續推動產業、規模與人力結構改善,結合一、二、三級產業,創新農業施政,建構作物健康管理模式,建置安全農產加工品體系為消費者安全把關,並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農地及發展加值營銷,建構智能現代化農產品市場交易體系,發展科技創新,擴大加值服務,建構年輕化、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使台灣農業不僅是在地化的生活產業,亦是全球化的綠金產業。

三、台灣農糧產業環境

台灣位處亞熱帶,夏秋季高溫多雨,冬春季乾燥少雨,耕地面積約為79萬9千公頃,作物種植面積為83萬4千公頃、產量686萬7千公噸,其中稻米為27萬1千公頃、產量173萬2千公噸,雜糧7萬公頃、產量49萬2千公噸,特用作物3萬2千公頃、產量60萬1千公噸,果樹18萬5千公頃、270萬公噸,蔬菜14萬6千公頃、282萬3千公噸,花卉1萬3千公頃,牧草1萬5千公頃、產量94萬4千公噸。2014年農糧產品貿易值111.7億美元,較2013年108.8億美元,增加2.7%約2.9億美元,其中進口值92.1億美元,較2013年增加1.9%,主要進口產品為穀類及其製品、油料籽實及粉、水果、堅果及其製品、蔬菜及其製品等;出口值19.6億美元,較2013年增加6.5%,外銷主要項目包括穀類及其製品、水果、堅果及其製品、花卉及其種苗、蔬菜及其製品等。

台灣農業系列(十):農糧署工作職責願景及台灣農業產業基本介紹 - 天天要聞

四、農糧產業現況

4.1、稻米

稻米為台灣地區主要的農作物與糧食,一年可生產兩期作,近3年(2012-2014年)平均栽培面積約26.7萬公頃。稻作種類包括稉、秈及糯稻,以稉稻為主約佔92%。栽培地區遍佈於台灣各地,集中於濁水溪兩岸彰雲地區、嘉南平原、花東縱谷。栽培稻作戶數約24萬戶,約佔總農戶數的三成,每戶種稻田地面積小平均約0.6公頃。稻米足供地區內所需,年產約134.8萬公噸糙米量;年產值約379億元,約佔台灣地區農產品生產總值的8%。2002年台灣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放稻米進口,年進口量約14萬公噸糙米量,進口國家以美國、越南、泰國、澳洲為主;年出口量約3千公噸糙米量,出口地區以香港、大陸、澳洲、新加坡為主。

4.2、果樹

果樹生產面積約18.5萬公頃,產量約270萬公噸,產值約918億元,種類涵蓋熱帶、亞熱帶及溫帶等多種水果,其中香蕉、菠蘿、番木瓜、番石榴、葡萄、蓮霧和檸檬等多項水果利用品種特性及產期調節技術,可周年生產。台灣鮮果外銷穩定成長,年外銷量約7.2萬公噸,出口值約12,226萬美元,主要品項為菠蘿釋迦、香蕉、芒果、菠蘿及番石榴等,出口國以往以日本為主,隨着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加上兩岸直航大幅縮短航程,水果到貨質量提高,近年外銷至中國大陸之比重逐漸增加,已成為我省水果最大之外銷市場,另水果進口量約30萬公噸,進口值6,180萬美元,主要以溫帶水果為主,如蘋果、奇異果、葡萄、桃、櫻桃、李等與台灣地區水果種類互補。

4.3、蔬菜

蔬菜栽培面積14.6萬公頃,總產量282萬公噸,產值720億元,生產種類涵蓋根菜類、莖菜類、蔥類、花菜類、葉菜類、果菜類及菇蕈類等百餘種,但單一菜種栽培規模不大,且產區主要集中於中南部,產期以秋冬季里作期為主。為因應氣候變遷,穩定蔬菜供應及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溫網室設施栽培,降低災損風險,並有利於產期調節,充裕多樣化供應及提升經濟價值,同時輔導具外銷競爭力之毛豆、胡蘿蔔、結球萵苣等品項設置集團產區,以規模化生產提高經營效率,且可替代部分冬季大宗蔬菜種植面積,促進產銷平衡。蔬菜產業已提升轉型為品種多元化、技術密集化、經營精緻化之現代化產業,外銷蔬菜近年出口量達6.9萬公噸,出口值逾30億元;另進口量約40.3萬公噸,進口值近94億元,主要為加工用馬鈴薯、甘藍、洋蔥等,以加工市場及颱風災害季節互補使用為主。

4.4、花卉

花卉種植面積1.3萬公頃,其中苗圃類佔63%、切花25%、盆花12%,產值約165億元。花卉產業內外銷比例約為2:1,內銷主要透過拍賣市場、零售及綠美化工程通路銷售;外銷主要品項為蘭花、洋桔梗、馬拉巴栗、火鶴花等,年外銷數量38,580公噸,外銷值57億元,主要外銷市場為美國、日本及荷蘭等國家。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環境適宜花卉生產,加上育種栽培及貯運技術精進,又鄰近世界第三大花卉消費市場-日本,發展花卉外銷產業深具優勢,近年來花卉栽培以外銷高單價及新興花卉,如蘭花、馬拉巴栗、洋桔梗、火鶴花、百合等為主,漸已取代原先出口低單價品項如菊花、唐菖蒲、夜來香、大理花等,同時經由輔導整合為集團產區,推動設施栽培及產期調節,建立新品種示範量產體系等措施,建構穩定之花卉供應鏈。

4.5、雜糧及特用作物

台灣地區雜糧特作面積約10.2萬公頃,總產量109萬餘公噸,產值約252億元,相關重要品項包括落花生、紅豆、甘藷、硬質玉米、食用玉米、大豆、小麥、胡麻、仙草、茶及咖啡等。由於台灣地區雜糧特作產業作物品項多,栽培規模小,且多數產品須透過一定之加工過程才能上市販賣,致相關生產加工成本普遍高於地區外進口產品,致台灣地區所需雜糧特作加工原料主要由地區外進口,每年進口量約800萬公噸,台灣地區生產數量明顯不足。為提高台灣地區糧食自給率及活化休耕農地,已將大豆、小麥及硬質玉米等列為活化耕地轉作進口替代作物品項,朝向建置規模化、自動化、機械化之栽培管理及加工生產模式,透過建立產品追溯制度、地理標章等市場分流措施,形塑地區雜糧特作產品之在地、新鮮、非基改等健康取向優勢,供應內需市場或特定消費族群,發展台灣地區小而美之雜糧特作產業。

4.6、種苗

植物種苗為資本、技術及勞力密集產業,年產值達82億元以上;其中農藝及特用作物類佔36%,園藝種苗約佔64%(包括花卉30%、蔬菜22%、果樹12%)。103年種子出口量519公噸,以蔬菜類327公噸為最多;種球及苗木出口2,228公噸,以蘭花種苗1,797公噸為主。為維持市場流通種子(苗)的質量,以提供優良種苗,主動查驗市售種子、木瓜種苗及進行地區水稻、雜糧之良種繁殖檢查工作,確保優良品種之遺傳特性及種苗質量,藉由科技研發成果之應用,積極發展具競爭力之蔬菜雜交一代種子及嫁接苗,拓展內外銷市場。另為保護育種者權利及與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接軌,加強植物品種權管理,以鼓勵植物新品種研發及引進地區外優良新品種,提升產業競爭力。

台灣農業系列(十):農糧署工作職責願景及台灣農業產業基本介紹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