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間,他有着兩段不同的教學經歷,一段是11年的計算機教學,一段是16年的機電學院的製圖課。
兩段教學經歷讓「較真」的他慢慢了解到:「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教他們做事做人的道理。」
27年間,「校模範班主任」「校百佳教師」「最受歡迎教師」等獎項,無一不是對他教學上全力付出的肯定,這些付出也讓他成了「孩子們」親切有加的「家長」。
他就是我校機電工程學院教師洪從華。
初踏教學之路,潛心求索
1988年的夏天,洪從華以「學生」的身份邁入了礦大的校門,展開了為期四年的學習。本科專業是計算機的洪從華,從沒有想過以後要成為一名教師,甚至還有些排斥教師這個職業。他說:「當初就是因為看到自己以前的老師都太辛苦了,所以本科才沒有選讀師範。」
然而造化弄人,洪從華畢業那年是最後一次指令性分配,身為黨員的他堅決服從了學校的安排,留校任教。但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進行計算機教學11年後,由於學院教學調整,他開始跨專業從事之前從未涉及的領域——製圖課的教學。
「跨專業教學」對未接觸過製圖教學的洪從華來說並非易事,但認真的他表示:「既然決定要做,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下了講台的他儼然又變回了孜孜不倦的「學生」,從參加培訓到聽其他教師教學,再到不斷地向江曉紅、陳國平、姚新港、孫海波等老教師請教,洪從華在製圖教學的道路上摸索着前進。
雖然洪從華是剛「入門」製圖教學,但他有感於製圖的國家標準之多、行業背景要求之高,於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他認為,只有把製圖標準吃透,才能遊刃有餘進行教學。為了「吃透」,洪從華也經常與其他教師進行各種問題的討論,力求鑽研透每個細節。「我是個愛較真的人,陳國平、姚新港等老師也是,我們性格可以說比較相近」,洪從華笑着說,「因為這個,我們可以為了一個尺寸標註是否妥當爭論好久,教研室里經常爆發出我們『吵架』的聲音。」慢慢地,洪從華在教學上的進步也受到了其他教師的肯定。
「洪老師一直是十分認真負責的。學生喜歡聽他講課,他帶的班也往往是名列前茅,」陳國平老師說,「剛開始授課時,他會邊工作邊不斷琢磨,也會去聽其他老師們的課。在教學上遇到什麼問題,我們就經常相互交流、相互討論。」
在揣摩製圖標準的同時,洪從華還會有意識地去學習與機械相關的知識。他曾經前往張家口、廣州、上海等地的企業去觀看生產工藝,下車間觀摩機械運行過程,即使是出差、調研時也會利用空閑時間來充實自己機械方面的知識。
鑽研授課門道,慈嚴與共
在洪從華看來,教課是一門良心活。他說:「教得不好的話,怎麼對得起學生?我多用心或少用心,時間久了,學生肯定能體會得到。」
教授製圖課的16年來,「多用心」的洪從華慢慢培養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的學生都了解,他有一套總結自己經驗而得來的「暗語」:講到「重影點」時,他會以「千手觀音」作比,讓大家想像從上方、側面及前方觀察會有什麼不同,引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換個角度看問題」的道理;提到「相貫線」時,他則會引導學生聯想耐克的弧形商標,以加深同學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從剛「入門」教學再到鑽研出屬於自己的授課門道,洪從華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對於自己的學生,他自然也不會放寬標準。「做我的學生是很痛苦的。」洪從華打趣道。
課堂上的洪從華,是能夠「總攬全局」的人。誰在睡覺、誰在玩手機、誰在認真聽講,他總是一清二楚,甚至能記住個別同學從開課至結課的座位。如果課堂上有玩手機或睡覺的同學,他會走過去輕敲桌子予以提醒,有時還會給塊糖幫助學生打起精神。而對於逃課的同學,他會不厭其煩地進行溝通,力求把每一個學生都拉到課堂上來。「剛開始有些同學會有情緒,覺得我像高中老師一樣管得很多,」洪從華笑着說,「但慢慢地大部分人都上心了,能夠意識到這是為他們好。」經過洪從華的耐心教導,有的同學的成績從40左右提高到80多分,更有同學從模擬考7分的成績一躍到期末考的70多分……
洪從華對學生們的製圖要求也是極高的,同學們上交的大圖至少要達到「4+」的標準,否則不予通過。有時候,其他老師都會覺得他要求太過嚴格了,而在洪從華看來,這恰恰是督促學生養成嚴謹作風的好機會。他強調道,「我不僅有責任教他們知識,還應該教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就這樣,洪從華不僅做到了「教書」,還力求「育人」。
傳承教師之德,責任至上
三尺講台之上,他是嚴格的教師,三尺講台之下,他則成了學生們親切有加的「家長」。
每年,外出招生宣傳的時候,洪從華給家長們的承諾是:「我招進來的學生,我管四年。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我。」他常常會給家長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將「認真負責」貫徹到底。
八月末,時值新生開學報道,身為班主任的洪從華,必定會在第一時間去輔導員處將學生們的檔案調出來查看。他說:「對每個學生的個人、家庭情況進行了解,這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不了解學生的話,怎麼做學生工作?」擔任多屆班主任的洪從華,與其說是一位教師,不如說是一個班級的「大家長」。而身為「家長」的他,即使是120餘人的大課,也用心記住學生的名字,有時只是在路上偶遇,他也能迅速認出人來。
「家長」式教師與學生相處的關鍵是關心同學們的成績。在看到班級內有幾位同學甚至掛了四五門課後,洪從華直言:「那時我都快愁死了。」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當即與學生家長、輔導員及學生本人進行了溝通,幫同學們分析原因並單獨指導學習方法,可謂費盡心血。在洪從華的全力付出及同學們的配合下,第二個學期,班級內的掛科數目即減至總共只有五門次。
此外,洪從華對學生們的生活狀況更是關懷備至。因擔心同學們睡懶覺不吃早飯,洪從華甚至會在微信群內叫大家起床,直到同學們都回復了才安心。對於班級內幾位身體狀況不佳的同學,他則會組織跑步,督促幾位同學積極鍛煉……正是憑藉著這股對「孩子們」負責到底的態度,洪從華成為了同學們眼中親切有加的「家長」。
課堂上的洪從華嚴謹負責,課後的他是備受歡迎的「家長」。他沒有太多的架勢,而是以亦師亦友的態度,督促着自己的「孩子們」向前奮進。他也將繼續踐行着這句話,「學生們就像我的孩子,為他們全力以赴,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