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持續走深走實,深化「檢察為民辦實事」,5月份以來,雲浮市檢察院組織全市檢察官走進鄉村、學校、企業,為廣大群眾送上專題普法及法律服務。為方便廣大群眾學法用法,我們推出「線上普法展」專欄,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看到跟普法活動現場一模一樣的內容了。
虛假訴訟也稱「打假官司」
不僅侵害真實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也擾亂了正常的司法秩序
打假官司者甚至會因此惹上「真麻煩」
今天,雲檢君選取兩個典型案例
帶大家了解虛假訴訟案件
一起以案為鑒
弄虛作假 司法權威豈能挑釁?
——甲實業公司等公證執行虛假訴訟監督案
甲實業公司董事長高某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甲實業公司名下資產某酒店被法院查封拍賣,拍賣所得用於退賠集資款。高某保外就醫期間與郗某等七人商議,由高某以甲實業公司名義出具借條,虛構甲實業公司曾向郗某等七人借款的事實,並分別簽訂還款協議書。甲實業公司委託代理人與郗某等七人前往公證處,對涉案還款協議書分別辦理《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書》。郗某等七人依據《執行證書》,向法院申請執行。
雲浮市檢察院經調查取證,證實甲實業公司與郗某等七人惡意串通,偽造借款憑據和還款協議,遂發出檢察建議,建議法院依法不予執行。法院認定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裁定對相關公證書及執行證書不予執行。後高某等四人因構成虛假訴訟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法條延伸
●行為人惡意串通、捏造事實,騙取公證文書並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損害司法秩序和司法權威,構成虛假訴訟。
虛假訴訟 損人又害己
——A公司與B公司買賣合同虛假訴訟監督案
A公司負責人與B公司負責人串通簽訂一份《購銷合同》,約定由B公司向A公司供應木頭一批,定金500萬元, B公司必須在收齊定金之日起3個月內將全部木頭交齊給A公司,否則B公司須向A公司雙倍返還定金。事實上,B公司並不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B公司董事長李某利用其本人銀行賬戶、A公司銀行賬戶、B公司銀行賬戶、C公司銀行賬戶及其妻子賬戶,以各賬戶之間進行循環轉賬操作的方式製造A公司已支付500萬元購貨定金給B公司的假象。
A公司訴至法院,請求B公司雙倍返還定金1000萬元。一審法院判決B公司雙倍返還A公司定金1000萬。B公司其它股東認為該合同損害了他們的正當利益,遂向雲浮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經雲浮市檢察院查實,認為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簽訂《購銷合同》並向法院起訴,是典型的虛假訴訟,遂向雲浮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中級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最終一審法院不予支持A公司的訴訟請求。
法條延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來源:雲浮市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