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 平民的養生,鴨蛋最補陰,雞蛋補氣血
在發了這篇文後,群友問煮雞蛋,好嗎?
其實沒有好或者不好,每一種烹飪方法都有作用,適用於不同的地方,時間,人等。
先來說開水沖雞蛋,沖成了一碗雞蛋水或者說雞蛋湯。
從固體和液體消化吸收來說,一定是液體更容易消化吸收,雞蛋水和煮雞蛋,一個是水,一個是固體,那也就清楚了。
雞蛋是「全價營養」,就是說它具有生命所需要的全部營養。
想想小雞是怎麼孵出來的你就能理解了。所以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給小孩和產婦吃雞蛋。
像體弱多病,要補充營養,老大夫是強調,每天早上喝一碗不加調料的雞蛋水,養人養的好。
從營養角度說,大家都知道高溫炒制蔬菜,營養會流失一部分,所以很多人吃綠葉蔬菜不再去炒,只用開水灼一下,雞蛋也是同理,開水一衝,營養流失的少。
像老師以及演講用嗓子多的人,早上一碗雞蛋冰糖水,是保護嗓子的秘訣,肺怕燥,要滋陰呀,雞蛋冰糖水滋陰補中氣效果很好。
很多人不建議吃開水沖蛋或者半熟的溏心蛋,因為不熟的雞蛋可能含有活的沙門氏菌。
我們老家是淮北的,早餐鋪是雞蛋湯,做法是雞蛋打碗里,鍋里燒開的鹹湯衝到雞蛋碗里,就成雞蛋湯了,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開水沖蛋花。
從我記事起就是這個經典早餐,雞蛋湯配包子。
我想,早餐鋪的雞蛋應該不是生態的,但是大家就這麼吃了幾十年了,像北方那邊,應該比較流行這種咸辣辛的雞蛋湯。
早上寒冷,風呼呼的,它這個雞蛋花的湯底,材料豐富,花椒胡椒粉等等,吃着比較嗆人,但是去寒保暖。
這一款咸辛的雞蛋湯就和冰糖雞蛋的作用不一樣啦,但適合身體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覺得開水沖雞蛋花不安全,那就吃蒸的雞蛋羹,煮雞蛋,煮茶葉蛋,米粥蛋,艾葉蛋等。
雞蛋羹,軟軟的,也容易消化吸收,上文寫過做法,不在此贅述了。
煮雞蛋,煮對了,再細嚼慢咽,一樣是容易消化吸收的,只是和滋陰護嗓子的雞蛋冰糖水效果稍微不一樣。
很多人吃煮雞蛋,吃了脹氣,不容易消化,是因為煮的方法錯了。
小朋友不喜歡吃煮雞蛋,也是因為雞蛋煮的太老了,不好吃,真正的煮雞蛋是嫩嫩的,順滑,很好吃。
那怎麼煮雞蛋容易消化吸收?
雞蛋久蒸或久煮也不好,會變得硬硬的,吃下去不容易消化。
平時用白水煮雞蛋,時間就要短才好。
白水煮雞蛋的最佳火候,是煮到蛋黃剛好凝固。
這種煮雞蛋吃起來嫩嫩的,營養最容易吸收。
雞蛋只用煮三分鐘!
首先是前一晚把雞蛋提前從冰箱拿出來,早上放在冷水裡下鍋,絕不能放熱水裡,否則蛋殼會爆裂開。
水開之後煮3分鐘,然後關火,蓋上鍋蓋等雞蛋自然冷卻不燙手了再撈出來,其實這時候是餘溫在慢煮雞蛋了。
小時候煮麵條,母親經常說,麵條煮快熟了,關火,蓋上蓋子悶一兩分鐘,再盛出來更好吃。
像大廚做飯,就很清楚這個火候對食物的影響,有次看美食節目,砂鍋燉的雞蛋羹,六成熟時,就要關火,然後再送餐的過程中,砂鍋的餘溫,就把雞蛋羹變成了八成熟,最後到飯桌,剛剛好,熟了也嫩。
所以煮三分鐘雞蛋,關火後,不要提前撈出來,否則就會是半熟的「溏心」蛋。
自然冷卻以後,蛋黃凝固了,蛋白還是嫩嫩的,很好吃。
這樣煮好的雞蛋,皮還特別好剝。
記住水開後一定不能煮超過三分鐘的時間。
超過三分鐘以後,每多煮一分鐘,雞蛋在胃裡的消化時間就會相應地增加。
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消化的雞蛋,煮五分鐘以後,消化時間可能就是三個小時了。
而煮的時間再長的,乾脆就無法充分消化了。
有人會說,我脾胃寒,雞蛋寒,老師說了,吃雞蛋要煎着吃,再撒點胡椒粉,平衡下寒性。
這樣說也有道理,但是我不吃煎雞蛋,是身體不想吃,也就很少煎。
陳允斌老師說:「那些雞蛋往往煎得兩面發黃,看起來很香,實際上有毒,因為蛋白質變焦以後會產生很厲害的致癌物質。」
所以大家自己判斷了。
然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切忌高溫烹制,高溫會破壞蛋白結構,產生有毒物質,所以煮雜糧粥,煮肉湯等,都是建議大家涼水入鍋,低溫慢燉。
雞蛋能吸收毒素,也能吸收營養。
如果用好東西來煮雞蛋,比如艾葉,茶葉,米粥,就能夠增加它的價值。
如果脾胃寒,消化不好,宮寒,艾葉煮蛋就不錯。
鄰居奶奶給我說:「雞蛋像子宮,以形補形,像宮寒不孕,痛經的,吃艾葉煮蛋,效果極好。」
艾葉又是女人的「養生草」,暖子宮、溫中調經!
《本草從新》寫得更具體:艾葉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
艾葉能暖子宮、溫中調經,可稱它為婦女之友,非常適合女性食用。
艾葉煮雞蛋對崩漏有效,也是解決宮寒的好辦法。
艾葉洗凈,與雞蛋入砂鍋內,加水煮熟,撈出雞蛋,去殼再煮一會,然後可以關火,把蛋放艾葉水裡泡着,泡的時間越久越入味。每天1個艾葉蛋就可以。
現在這個季節是干艾葉,也很好,更溫和,春天后是新鮮艾葉,用來煮雞蛋也很好。
沒有吃完的茶葉蛋,艾葉蛋可泡在滷水里放入冰箱保存數日。
有時候想想古人真的很智慧,比如明朝就有的茶葉蛋,松花蛋等,都是讓蛋的食療效果加倍,同時更容易消化吸收。
茶葉蛋,有很多種配方,每一個配方都很好。有一種配方是綠茶,八角,桂皮,花椒、生薑、香葉、孜然粉等。
還有松花蛋,也就是皮蛋,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到,「皮蛋,味辛、澀、甘、咸,能瀉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能散能斂。」
松花蛋較鴨蛋含更多礦物質,脂肪和總熱量卻稍有下降,而且能夠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中和胃酸、清涼、降壓,具有潤肺、養陰止血、涼腸、止瀉、降壓的功效。
松花蛋在我國歷史久遠,最早在元-延祐六年,農學家魯明善創作的《農桑衣食撮要》一書中就記載了松花蛋的加工情況。
在明朝松花蛋就是朝廷貢品,明末崇禎六年撰寫的《養食月令》中就詳細記錄了松花蛋加工工藝,並沿用至今。
現在很多人對雞蛋,松花蛋,鹹鴨蛋等有誤解,覺得這東西不好。
一個是因為外面商人造假的多,吃了有添加劑有毒的蛋,確實有危害。
二個是有了科學有了實驗,檢測出,老一輩一直吃的東西有不利身體健康的東西。
這個東西很難說,就像汽車發明以後,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帶來了很多車禍傷亡,你並不能因為車禍,而不去用這些快捷的交通工具。
還有一個是陳老師的米粥煮雞蛋,操作方法是雞蛋洗乾淨,冷水下鍋,水開5分鐘後再撈出來,也可以再煮時間久一點,在米粥里時間久不會破壞蛋白質。
以前有一種說法:米粥煮的雞蛋,只有家裡的老人有資格吃。為什麼呢?因為煮完雞蛋,一鍋粥的精華都跑到雞蛋里了。
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補益氣血的作用極強,相當於吃補中益氣丸。
如果你是中氣不足的人,肺活量低,說話有氣無力,甚至有內臟下垂的癥狀,每天吃一個米粥煮雞蛋,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
它還有開聲的作用,愛唱歌的人多吃一些,你的嗓音會變得越來越洪亮的。
米粥煮蛋,操作有些費事,而且米粥營養被雞蛋吸收,其他喝粥的人咋辦,不像艾葉蛋茶葉蛋方便,然後一起煮的艾葉茶葉咱們不吃的。
但都是好方法,適用於不同人,像家裡有病弱的老人,米粥煮蛋很適合。
最後,就是雞蛋的保質期,很多人買雞蛋會買很多,放很久才能吃完,其實放的時間越久,營養越有損失,就像蔬菜一樣。
吃米面,我們會知道剛碾的米或者面,吃着最好吃,因為這時候去掉稻殼,碾出來的米活性高,營養高,一周內吃口感和營養最好。
過了一周再吃,活性就少了,營養就慢慢流失。
所以建議大家平常不要屯米,特殊時期就屯些米。
雞蛋也是如此,新鮮的的雞蛋營養高,隨着時間流逝,營養也就流失了。
我們說的保質期,並不是東西放壞的日期,而是營養保存的日期。
小時候,雞蛋會放很久,不會臭不會壞,但是雞蛋看不見的營養已經流失啦!
一般來說,在室溫條件下,雞蛋可以放8~15天;在冰箱冷藏條件下,可以多放20-40天,具體存放時間得看雞蛋的潔凈程度和存放環境。
像夏季高溫,細菌微生物居多,常溫下,雞蛋保質期更短。
所以買了雞蛋後,要及時放冰箱保存。
保存時,千萬不要用水清洗,否則將會破壞雞蛋外面的保護膜,會讓雞蛋變壞的。
雞蛋放冰箱保存,擺放雞蛋時大頭朝上還是小頭朝上,會直接影響其保質期的長短。
雞蛋立着放比躺着放好,雞蛋大頭部分有個小氣室,是空氣進出的地方,掌管着雞蛋的呼吸,大頭朝上擺放,可令雞蛋呼吸正常,保質期更長。
所以雞蛋不要一次買太多,通常每次買一周的量,吃完再買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