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消息,鴻海 (2317)於昨日宣布,將與凌華 (6166)合資成立自主移動機械人公司,由鴻海持股51%,凌華持股49%,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營運。鴻海表示,此間公司將會整合即時資訊互連、自主系統排程與行動導航平台等技術,強化自主機械人群集功能,滿足多元應用場域。
凌華布局機械人和智慧工廠相關技術已久,除了日前獲得友達集團入股,並取得凌華一席董事之外,如今又與鴻海結盟,顯現凌華布局相關技術的效益開始顯現。
新公司將結合鴻海先進的機械人機電整合技術與凌華強大的軟體技術,使用國際機械人開源架構ROS2所採用的標準即時資料傳輸架構(DDS),強化自主機械人在群體互動能力。
符合「三加三」集團戰略
鴻海表示,與凌華進行這項合作,是集團落實「電動車、數位健康、機械人」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屬於「三加三」公司發展戰略之一。
此前,鴻海曾發佈致股東營業報告書。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報告書中指出,集團要轉型,要讓原先以「勞力」密集為本的體質,脫胎換骨轉型成以「腦力」密集為主的結構,具體做法為邁向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以及F3.0轉型升級。
鴻海集團將投資「電動車、數位健康、機械人」三大產業,和「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為公司重要的發展策略。
以機械人為重心
鴻海集團一直將機械人領域當成發展重心。2007年,鴻海集團開始計劃用機械人代替人力工作,並因此成立了機械人子公司。2019年,鴻海集團前董事長的郭台銘在2019年鴻海集團股東大會上提出,「我們公司內部計劃在5年內,把這些工人,我們目標是希望能夠拿掉80% ,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內也會做到,因為科技已經在這裡了。」
富士康發展至今,都在朝着這個理念不斷前行。2011年,富士康公布「百萬機械人」計劃;2016年,富士康完成「無燈工廠」生產線;2018年,鴻海集團加上下屬各大企業,共計擁有八萬多台機械人、17萬多台的模具加工設備、1600多條SMT生產線、5000多種測試設備。
目前,富士康每年至少生產一萬台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成功取代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以崑山為例,富士康共裁掉了六萬多名工人,轉而使用機械人代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軟硬體結合,強化自主機械人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讓讓機械人擁有「深度學習大腦」,給機械人感知環境和自主移動的能力,使「AI大腦」不斷賦能傳統製造業。
這些能力可以幫助機械人主動避障,實時分析動態環境和作出最佳的決策,機械人不再是按固定指令死板地執行簡單任務,它將擁有了判斷事件的能力,可以更靈活地完成各種複雜的任務。
鴻海與凌華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近年來,凌華科技成功整合人工智能(AI)技術,完善了精密控制、感知、實時通信與視覺的機械人控制器。凌華開放了自研的控制器平台,並藉此重新設立智能製造新標準,將ROS2打造成移動式機械人的共通平台。
凌華還設立了遠大計劃,打算在2025年成功研發至少200種智能機械人創新產品,建立台灣在智能機械人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鴻海則更不必說,它在工業機械人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深厚的技術底蘊。
鴻海與凌華希望利用國際機械人開源架構ROS2所採用的標準即時資料傳輸架構(DDS),新公司將結合鴻海先進的機械人機電整合經驗與凌華的軟體技術優勢,優化軟硬體整合,強化自主機械人在群體互動時,所要求的即時決策,包含精準行動與動態管理,達到自主機械人之間的連網溝通順暢無延遲,藉以擴大自主機械人集群在不同場域的應用價值。
來源:OFweek機械人
作者: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