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再度超預期!
數據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上漲8.2%,預估為8.1%,前值為8.3%;美國9月CPI環比上漲0.4%,預估為0.2%,前值為0.1%。美國9月末季調核心CPI同比上漲6.6%,預期6.50%,前值6.30%。
消息一出,美股期貨直線跳水,納指期貨跌幅擴大至3%,美元指數直線拉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3,跌幅0.9%。
明天A股要熊?剛好兩天就不行了?
不一定,我看沒有那麼可怕!
第一,這個消息說起來有點超預期,但實際上也在意料之中。
因為昨天公布的PPI數據本身就已經超預期:美國9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環比增長0.4%,預期0.20%,前值-0.10%;9月PPI同比增長8.5%,預期8.40%,前值8.70%。
而且,近期的下跌,包括俄烏衝突的加劇、OPEC+超預期減產等等,都在強化9月CPI超預期這一情況。
所以,市場很多人已經預期到今天公布的CPI數據會超過預期上漲,但人們更多期待的是美國CPI數據超預期下降後的大反彈。
只不過結果有些令人失望,沒有超預期下行而已。
第二,距離下一次加息還有空窗期。
美聯儲的下一次加息是在11月份,離現在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而目前市場對此的預期是75個基點,已經是美聯儲能接受的最大幅度的加息了,市場關注的焦點是12月份是否會加息75個基點。
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經濟數據會逐步趨弱,通脹基數也會越來越高,弱經濟對加息形成的掣肘壓力會越來越大,同時通脹還會繼續下行,以減輕市場的壓力。
比如,與通脹一起公布的還有美國的救濟金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2.8萬人,預估為22.5萬人,前值為21.9萬人。這是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連續兩周超預期,說明加息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深化。
而在此之前,全球資本市場已經下跌了近兩個月了,拋壓已經大幅減小,情緒已經得到釋放,實際上不管有沒有超預期,大盤都可能會迎來一輪反彈,只是力度有所差異而已。
不過,從長期來看,未來市場仍不是很樂觀,未來的反彈仍只是階段性估值反彈。
在通脹高企的情況下,美國還在加碼搞對抗,俄烏衝突還在繼續,經濟數據的雷已經埋下來了,就等着未來起雷了。
據彭博社星期四(10月13日)報道,阿斯麥控股美國管理團隊在發給美國員工的內部電郵中稱:「阿斯麥美國員工必須避免直接或間接向中國的任何客戶提供服務、運輸或提供支持,直至另行通知。阿斯麥將同時積極評估哪些特定工廠受到(美國政府)規定的影響。」
這種行為也只是目前結構性對抗的一個縮影,勢必會進一步增加全球供應鏈的成本,進而提高通脹的壓力,因為全球化下的供應鏈秩序被打亂,需要的人買不到,供給的人賣不出去。
這是一場可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的鬥爭,這種對通脹的影響也將是長期的。當前,通脹還沒有反映在失業率上,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當前的失業率都處在歷史低位。歐美民眾目前只感受到了通脹帶來的購買力下降,還沒有感受到失業的恐慌。
在此之前,政治家們很難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這種對抗將會持續下去,這種通脹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會持續下去。
所以,珍惜10月-11月的投資窗口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