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吉永綠
又饞又懶,不愛勞動,只愛電影
過去這幾天,最熱門的影片莫過於《人生大事》。
豆瓣開分7.5並保持至今,首周末實現票房逆跌,上映4天累計破3億(總票房預測已達10億+),各平台的話題熱度高居不下。
影片由新人導演劉江江執導、韓延監製,朱一龍和「10後」小演員楊恩又主演,講述了發生在殯葬業中的一個有淚有笑的溫情故事。
當痞里痞氣的殯葬師莫三妹陰差陽錯地「收養」孤女小文後,他心底的堅冰開始消融,在這段特殊的父女關係中,他學會了愛與責任,也與自己的父親達成了和解。
作為暑期檔的一部黑馬,影片的題材、細節以及台前幕後都很值得一說。
所以今天,小萬就來聊一聊《人生大事》的5件幕後故事,裏面藏着可能被你錯過的細節。
提示:本文涉及劇透,觀影后閱讀體驗更佳
為什麼叫「莫三妹」?
男主人公莫三妹,男,30多歲,刑滿釋放人員。
這個趿着拖鞋、裹着背心、斜叼着煙、痞里痞氣的寸頭混混,從父親那兒繼承了殯葬師的事業,行活爽快但有些毛躁。
莫老爹有三個孩子:終日操勞的大姐、英年早逝的二哥以及自認為「不受疼愛」的老三。
但這樣一個大男人怎麼會叫「三妹」呢?
影片前段我們明顯感受到,莫三妹討厭這個名字,會讓別人稱呼他為「三哥」。
直到老父親病倒後在床邊講述了一個故事,我們才知道「莫三妹」這個名字的來歷。
原來,自幼繼承父業的二哥在三十年前死於江邊撈屍,深陷喪子之痛的莫老爹,為了祈願小兒能平安長大,所以才為他取了一個女孩的名字。
在南方有些地區,也確實有為男孩取女孩名字的習俗,意為好養活。
關於主人公的名字,還有一段前史。在《人生大事》的初版里,莫三妹是叫「莫三鼻」。
因為在導演老家的風俗中,家長為了表達對孩子的珍視和愛護,會把臉上的器官用進姓名里,意為「像愛護器官一樣愛護你」。
另外,影片的英文名也改過一次,之前為《Funeral family》(殯葬家族),後為《Lighting up the stars》(點亮星星)。
《殯葬家族》這個名字有些日本風味,而《點亮星星》則更加文藝范兒一點,呼應了「死者都變成了天上的星星,殯葬師是種星星的人」的溫情主題。
哪吒battle孫悟空
《人生大事》中有兩個反覆強調的人物意象:
扎着啾啾辮、帶着紅纓槍玩具的小文是小哪吒;戴着金項鏈和手環、自認為擁有一身通天本領的三妹是孫悟空。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里孫悟空和小哪吒不打不相識,爾後結為好友。
兩人的性格還有幾分相似: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天天把「老子」掛在嘴邊、動輒挑戰權威的小文和三妹也是如此。
小文不知道親身父親是誰,三妹和父親的關係也經歷了分裂—和好的過程,這對應了哪吒成長過程中生父的缺位,以及悟空翻不出父愛的五指山。
影片中出現過兩人一起看《西遊記》的橋段,三妹把小文的昵稱存為「小哪吒」,小文也喊三妹「齊天大聖」,這些情節都在暗含兩人的意象關係。
影片上映前公布過一組人物海報。其中,三妹是「見義勇為泥羅漢,逢陣必輸紙將軍」,小文是「無法無天機靈鬼,有情有義歡喜蟲」,這兩句點睛的判詞體現了導演對人物的精準拿捏。
方言電影與漢味文化
《人生大事》在武漢取景拍攝,劇情設定的延江市是外來人口聚集地,片中夾雜着五湖四海的方言:
三妹及其前女友操着一口正宗的武漢話+武漢味的普通話;小文和她舅舅說的是利落的四川話;三妹的兩位同事則說廣西話和東北話;其他群眾演員均說武漢話。
朱一龍和吳倩是武漢人,所以台詞裡帶着最純正的口癖和漢罵,如「老特」(爸爸)、「拐子」(哥哥)、「鬧眼子」(瞎胡鬧)、「個板馬」(表厭惡的語氣助詞)等等。
三妹的殯葬館開在阡陌縱橫的小街口,和隔壁的婚慶店一樣,都是開店住家一體的地方,白天開門營業,晚上關門睡覺。
取景地是武漢的保元里,xx里一種當地老城區里常見的居住區域劃分方式。這些房子通常有數百年的歷史,在林立高樓中獨樹一幟,是底層小市民的棲息地。
影片中反覆出現了熱乾麵、炸油條、雞冠餃等漢味小吃,營造了熱氣騰騰的生活氛圍。三妹等人吃早餐時齊刷刷坐在小矮凳上,把碗放在高凳子上吃,這是武漢當地的「過早」特色。
在嘈嘈雜雜的南腔北調和煙火氣息的坐標環境中,影片的市民氣息瞬間濃厚起來。方言地域電影的妙處,就在於能迅速把觀眾拉入接地氣的情境中,讓電影多了幾分真實感和落地感。
劉江江與《上天堂》
《人生大事》的導演劉江江是新人導演,河北人,自幼長在華北農村。
他家世代是木匠,擅長做棺材,包攬了村裡的喪葬大事。幼年的劉江江耳濡目染,並不知害怕,經常躺在棺材裏玩耍。
大學畢業後,劉江江在河北電視台的《村裡那些事》節目中擔任編導。七年的工作經歷,讓其後來轉行電影積累了不少創作素材。
他記得自己曾路過一家殯葬館,裏面有個小女孩在寫作業,這便是《人生大事》的最初靈感來源。
個人經歷往往是藝術家的創作養分,兒時記憶和基層經驗不斷加深了劉江江的創作執念。做一個殯葬題材的作品,一直是他的一個念想。
2018年,在白洋淀實地採風後,劉江江開始構思劇本。
2019年,他以原創劇本《上天堂》入圍了平遙電影展的創投單元。這個哺育挖掘年輕電影人的平台給了劉江江登上更大舞台的機會,創投也堅定了他「做電影的決心」。
2021年,影片改名為《人生大事》,並順利開機。
韓延和生死母題
《人生大事》的監製是韓延,一位成熟的80後電影導演,代表作是《送你一朵小紅花》、《動物世界》及《滾蛋吧!腫瘤君》。
劉江江認為,「韓延是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指路明燈,為創作保駕護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闡述生死的劇本《上天堂》正好與韓延的創作偏好不謀而合。
韓延走入大眾視野的早期作品《第一次》講述的是絕症女孩的愛情故事,雖然是一部市場導向性作品,但影片營造的脆弱美好的花凋氛圍令人難忘。
《滾蛋吧!腫瘤君》是韓延的「生命三部曲」之一,摹寫了患有絕症的漫畫家的抗病故事,雖然劇情非常傷感,但呈現形式卻活潑新穎。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生命三部曲」之二,描繪了兩個抗癌家庭的碰撞和依存。「生命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天竺公園》也已經立項,故事是關於腦癱兒的生活。
不難發現,韓延對生死題材情有獨鍾,他擅長以商業化筆觸,將人間悲喜劇凝練表現,把觀眾包裹於哭笑兩種情緒中。
《人間大事》劇本里對生命的珍惜、對死亡的尊重、對生之愛人的本能、對死之後事的恭敬,都與韓延過往作品呼應,二人的合作可以說是珠聯璧合。
《人生大事》的現實題材+情感共鳴+社會議題,以及目前取得的票房和口碑成績,很難不聯想到《奇蹟·笨小孩》《我的姐姐》。
它們都靠細密真摯的情感表達和催淚效應獲得廣泛觀眾,成本不高卻時常能成為市場黑馬。
這就像是一種日漸成熟的、以情感為主打的全新國產片類型,可以通過優秀的演員和接地氣的劇本來實現情緒共振的複製。
我們衷心地希望這樣既現實又夢幻、既悲憫又溫情的電影能更多一些,能讓我們在電影院里哭哭笑笑、看見人間。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