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121場)舉行,重慶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李柏松詳細介紹了高中風險區的解除標準。

李柏松介紹,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某地區發生疫情後,根據風險研判情況,若劃定高風險區,如居住地,則需按高風險區管理的相關要求,進行7天的管控,經過前期相應頻次的核酸檢測後,如果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並且在第7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1輪核酸檢測,當其結果均為陰性,那麼高風險區可以降為中風險區。該地區在降為中風險區後,再按中風險區的相關要求,進行3天的管控,如果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那麼就可以降為低風險區。前後合計管控共10天。
若某地發生疫情後,根據風險研判情況,劃定了中風險區,經過前期相應頻次的核酸檢測後,如果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並且在第7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1次核酸檢測,其結果均為陰性,那麼中風險區就可以降為低風險區。前後管控時間共7天。
如果在管控期間出現新的感染者,根據風險研判結果,管控時間可能會重新計算。因為在中高風險區出現新的感染者,說明在現有的發現方式下,還有密接可能未被找全或者新的傳播鏈條未被發現,存在漏洞,存在擴散蔓延的風險。
另外,當某地區發生疫情或疑似疫情後,尤其是疫情發生的初期,在感染來源尚不明確,傳播風險還不能確定等情況下,為儘快防止疫情的擴散蔓延,相關區縣會根據綜合研判的結果,對相關場所採取臨時管控措施。並根據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動態調整臨時管控範圍,同時向社會公布。
在所有中高風險區、臨時管控區解除後,經研判,相應區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攝影 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