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隨時可能崩塌
講述人:某明星後援會宣傳組成員程曉旭
粉絲們因為對共同偶像的熱愛組成「飯圈」,雖然是因為愛而自由鬆散地走到一起,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隨着追星應援日益複雜化,圈中粉絲等級森嚴,根據其投入的時間、金錢、貢獻值可劃分為「普通飯」「前線飯」「文案飯」等。
而「飯圈」高層,通常是指明星後援站站長、貼吧吧主、粉絲團「粉頭」等。他們擁有粉絲組織的一定決策權、經濟權,通過各類應援活動穩固散粉、製造熱點,維繫粉絲團隊高效有序運營。明星團隊也經常和「飯圈」高層建立聯繫,使其為己所用。
大粉絲和小粉絲之間並沒有見過面、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實姓名。大家應援集資完全就是出於信任。有粉絲給某「大粉」打了1500元用於現場活動及見面會門票,對方承諾帶簽名照及其他福利,但打錢過去之後微博賬號註銷,「大粉」人間蒸發。因為只是在社交媒體上聯繫,沒有真實姓名、沒有認證信息,所以只能吃啞巴虧。
但是,信任隨時會崩塌。不少粉絲曾向我吐槽,對於「大粉」,眼熟的只是微博賬號名,如果卷錢跑了,也只能自認倒霉。曾經追過某韓國組合的粉絲對我說,為了給自己偶像刷專輯銷量,專門打錢給「大粉」,讓他們去韓國買專輯,但專輯並不帶回來,只是為了刷銷量。
正是由於經常有大規模的集資應援活動,「粉頭」橫空出世,成了粉絲圈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可以通過群、官方論壇、貼吧等發佈信息,號召甚至煽動粉絲集資。
「粉頭」一般是後援會或偶像應援網站的負責人,也是日常集資款項的主要負責人。要組織一個完整的職業粉絲團,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強的「粉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比較受爭議的「粉頭」,其實就是資質較老的粉絲。比如,在某個明星還沒有大火或者還沒有很多人認識他的時候,就有幾百個粉絲喜歡他。這幾百個人就可以成立後援會,等以後加入的粉絲越來越多時,最初的幾百個人就會成為管理者,處理應援集資等工作。
所以,近年來不少「粉頭」開始利用偶像「反向圈錢」,形成自己的利益鏈條。早期的「粉頭」會利用自己的明星資源,販賣明星的航班信息,滿足粉絲的接機願望。還有一些「前線粉頭」拍到明星照片後,拿到「飯圈」售賣,這種「代拍」市場很大,粉絲願意為這種照片買單。也有「粉頭」在集資售賣偶像周邊、應援物資時從中賺取差價。
粉絲集資來的錢交給後援由誰管理?我也曾經尋找過答案。
對於這個問題,經紀公司內部的人給的回答是,如果經紀公司運營的好,後援會裡會有明星公司自己的人。比如明星簽的經紀公司,會派自己的工作人員進入後援會主持相關工作。
那麼,可能也有人會問刷票、刷榜行為是後援會自發的還是公司授權粉絲做的?
比如說現在有個投票活動,經紀公司一般會聯繫後援會或者「大粉」,告訴他們現在有一個活動需要粉絲給偶像投票。「大粉」再把任務分給各個組,比如控評組、打投組,讓各個組裡的人去投票。
我曾經和某選秀明星所在的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聊過,他是在藝人宣傳崗位工作。據他說,如果是流量藝人,經紀公司就不需要組織集資,粉絲後援會自己組織應援。粉絲自己會發到相應網站里,有些粉絲也會自己買營銷號,並不會特意對公司說,但藝人的宣傳經紀會每天在網上看,大家都心知肚明。
對於新出來的藝人,公司或者藝人自己會跟粉絲私下聯繫,告訴粉絲「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活動、怎樣的應援」,話不會說的那麼明白,但是粉絲都會懂。對於生日應援、集資這種活動,藝人或者公司是知情的。粉絲對經濟公司也會提要求,要求自家藝人的影視資源、時尚資源、商務資源、數據排行等。
此外,《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兩檔節目走紅,帶火了一批粉絲平台,比如Owhat、摩點、好願網等。粉絲集資平台分為主打「應援」的和主打「眾籌」兩種。
主打「應援」的粉絲集資平台,提供各種應援商品,小到周邊製作,大到地鐵、大巴、機場的廣告投放等,每種應援形式都被視為一件商品,此類平台盈利主要來源於差價。
而主打「眾籌」的粉絲集資平台,則以各種主題活動幫助粉絲籌集資金,此類平台則好比資金託管方,盈利模式主要靠眾籌抽成。有粉絲稱,每個眾籌平台的抽成點不一樣,有的是3%,有的低於3%。
「粉頭」「站姐」「黑粉」「職粉」「職黑」,成為粉絲產業鏈里最平常的存在。反黑站、應援站、官方站甚至藝人的非官方無授權的援助站也是微博上常見的粉絲組織。誰都想做「站姐」,因為可以壟斷資源,還能與偶像經紀公司取得聯繫,甚至還可以開淘寶代賣偶像周邊,這個產業興旺發達得你都不敢想像。
但當集資金額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如何監管資金的使用就成為一個需要嚴肅注意的問題。長期以來,因為缺乏專門的監管渠道,這類集資行為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