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璞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由於俄烏衝突、持續攀升的通脹壓力引發生活成本危機等因素,全球經濟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在新的展望中,IMF維持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在3.2%不變,將對2023年的增速預期從7月時的2.9%下調至2.7%,並稱2023年經濟放緩的涉及範圍非常廣泛,佔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一的國家將在今年或明年收縮。
「總體來看,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僅部分癒合,今年的衝擊又將它重新挖開,」IMF研究部門負責人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簡言之,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對許多人來說,2023年將感覺像經濟衰退。」

該機構指出,由於貨幣和金融環境收緊,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將僅增長1.6%,相比7月時的預期下調0.7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美國的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和7月時的預期持平。
在歐元區,由於受到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的嚴重衝擊,IMF預計明年該地區經濟將僅增長0.5%,相比7月時的預期下調0.7個百分點。此外,IMF將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5個百分點,至3.1%。
與此同時,IMF將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1和0.2個百分點,至3.2%和4.4%。
該機構預計,印度經濟今年將擴張6.8%,相比此前預期下調0.6個百分點;明年經濟將擴張6.1%,和此前預期持平。
儘管經濟放緩,通脹壓力將比此前預期的更加廣泛和持久。IMF預計,全球通脹水平將在今年達到9.5%的峰值,並在2024年回落至4.1%。「幾乎所有地方,快速上漲的價格,尤其是食品和能源價格,給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古林查斯表示。

報告指出,其最新展望是基於基線預測的結果,存在下行風險。該機構估計,有25%的可能性明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這一歷史較低水平之下;如果更多風險變成現實,那麼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1%或以下,這一可能性為10%-15%。
這些風險包括貨幣和財政政策失誤,全球金融環境惡化以及美元繼續走強將投資者推向安全資產,在勞動力市場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通脹持續居高不下,以及俄烏衝突升級導致能源危機加劇等。
展望指出,目前和未來最直接的威脅依然是不斷增加的價格壓力,它將擠壓實際收入,破壞宏觀經濟穩定。為了恢復物價穩定,各國央行開始實施激進的緊縮措施。
IMF稱,緊縮不足將進一步加劇通脹,破壞央行來之不易的信譽,並削弱通脹預期,從歷史來看,這隻會增加控制通脹的最終成本;而過度緊縮則有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入不必要的嚴重衰退,金融市場也可能陷入掙扎。
在這一背景下,IMF建議,首先財政政策不應與貨幣當局降低通脹的努力背道而馳,這樣做只會延長通脹並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不穩定。
其次,能源危機,尤其是歐洲的能源危機,並非暫時的衝擊,戰後能源供應的地緣政治調整將是廣泛而持久的。應該通過有針對性的財政措施來保護最脆弱的群體。
第三,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投資生產力,比如人力資本、數字化、綠色能源和供應鏈多元化,來幫助經濟體適應更加動蕩的環境。
IMF還提到,對於許多新興市場而言,美元走強是一項重大挑戰。正確的應對措施是保持價格穩定,同時讓匯率進行調整,將寶貴的外匯留到金融狀況真正惡化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