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0日,在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的陰霾下,日本第26屆國會參議院選舉落下帷幕。在本次選舉的125個議席中,聯合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贏得其中的76個,加上沒有改選的70席,繼續保持超過半數(124席)議席。此外,自民黨、公明黨以及維新會等修憲勢力一共已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議席。
卸任首相後的安倍晉三是否仍具備政治影響力?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將透過這場選舉為你一探究竟。
退而不休,
每8名國會議員就有1人是「安倍派」
2022年7月8日,是安倍晉三遇襲身亡的日子,也是他卸任首相後的第660天。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觀察,在這600多天里,安倍從未遠離過政治。
雖不再擔任首相,但安倍晉三仍然保留了國會眾議員的席位。2021年9月,安倍的繼任人菅義偉正式請辭。執政自民黨將選出新總裁,這位新總裁也將就任新一屆日本首相。安倍雖不再參選,但還是公開表態,支持高市早苗競選自民黨總裁。在10月的首輪投票中,高市早苗的票數排第二,總票數第三,無緣決勝輪投票。最終,岸田文雄擊敗河野太郎,成功勝出。
後來,安倍還掌握了自民黨內最大的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2021年11月,深陷「性騷擾」醜聞的原眾議院議長細田博之辭任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由安倍晉三接任,「細田派」由此改稱「安倍派」。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對比了自民黨內的主要派系,「安倍派」的影響力與規模無疑最大。本次參議院選舉前,包括安倍晉三在內,「安倍派」有61名眾議員和35名參議員,共96名國會議員。麻生太郎所屬的「麻生派」次之,二階俊博所在的「二階派」與首相岸田文雄建立的「岸田派」人數相當,均為40人左右,石破茂建立的「石破派」僅有20人不到。此外,還有「舊竹下派」和「森山派」。目前,日本國會的法定議席為713席,其中眾議院465席,參議院248席。也就是說,平均每8名國會議員就有1人屬於「安倍派」。
此外,在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內閣中,「安倍派」同樣舉足輕重。

數據顯示,岸田文雄所任命的20名內閣閣員包括防衛、外交、經濟產業、經濟再生、經濟安保、總務、復興、法務等大臣。其中,有13人首度被延攬入閣、4人再度入閣、2人留任、一人換閣員職位被任用。
而從派系分佈來看,「安倍派」及「舊竹下派」最多,分別有4人;「麻生派」與「岸田派」分別有3人;「二階派」2人;無派閥3人;公明黨1人。屬於「安倍派」的閣員包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防衛大臣岸信夫,也是安倍晉三的親弟弟;文部科學大臣末松信介。
馬不停蹄,
遇襲前2天到5市為6人拉票
遇襲時,安倍晉三正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進行街頭演講,為自民党參議員候選人佐藤啟拉票。其實,這只是安倍密集拉票行程的其中一站。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根據安倍的社交媒體與日本媒體的公開報道,整理了他遇襲前2天的主要行程。

今年6月中旬以來,安倍晉三的行程記錄里塞滿了參議員候選人的名字。單單從7月6日開始,安倍就在5個縣、5個市為自民黨的6名候選人拉票站台。
槍擊案前兩天的7月6日上午,安倍晉三現身福島縣田村市的小野町,這是個總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鎮。他來此為58歲的議員候選人星北斗拉票。演說過程中,安倍盛讚作為醫生的參選人在對抗疫情中的奉獻。中午,他前往小吃店,品嘗了當地特色的靈魂料理。
6日下午兩點半,安倍到了神奈川縣橫濱市,為另一位候選人淺尾慶一郎站台一個小時。淺尾今年58歲,1998年就曾當選參議院議員,但在2017年、2021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接連落敗。今年代表自民黨再戰參議院,他的壓力不小。告別淺尾後,安倍晉三去了橫濱市另一位候選人三原順子的競選現場,這是當天的第三場活動了。三原順子15歲時曾在《排球女將》中出演西井千惠子。
7月7日,安倍晉三來到兵庫縣的神戶市,為候選人末松信介拉票。現年66歲的末松自2004年起一直擔任參議員,他被認為屬於「安倍派」,目前在岸田內閣中擔任文部科學大臣。當天晚上7點,安倍晉三到岡山縣岡山市的市民會館做個人演講,活動主題是為39歲的年輕候選人小野田紀美拉票造勢。
按照行程,7月8日在為佐藤啟拉票後,安倍將到鄰近的京都街頭,為當地候選人吉井明拉票。當天12點43分,不可能等到安倍前來的吉井明在社交媒體寫道:「衷心祈禱前首相安倍晉三早日康復。針對政治活動的暴力行為絕對不能接受。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每個人都能安全生活的社會。」
獲同情票,
議席數量已達到修憲門檻
為什麼年近七旬的安倍還要奔波多地為黨內候選人拉票?關鍵在於修憲。修改「和平憲法」,提高日本自衛隊地位一直以來都是安倍晉三的夙願。
根據憲法,日本國會由參議院、眾議院組成。要如何才能修憲?需要什麼條件?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翻查了相關資料。

日本修憲的門檻極高。憲法修改案必須有兩院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贊成才能提出。此外,審議時,也要有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參會才符合條件。也就是說,必須符合「兩個三分之二」才能向國會提出憲法修改案。其中,眾議院需至少310名議員贊成,而在參議院則起碼獲得166名議員同意。
目前日本國會的議席分佈如何?是否已滿足修憲所需條件?

首先是眾議院。2021年11月,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贏得第49屆日本眾議院大選,分別獲得261個和32個,合共293個議席,超過半數(233席),保住了聯合執政地位。據日本媒體報道,首相岸田文雄這樣評價選舉結果,一是執政黨贏得信任,二是自民黨獲得承認,疫情下民眾選擇了執政聯盟繼續執政。還有第三點則是主張修憲的自民黨加上公明黨和此次最大贏家日本維新會(41個議席)等獲得了超過足以啟動修憲程序的超三分之二議席(310個議席)。換句話說,在眾議院啟動修憲程序已經不成問題。
那麼,修憲的關鍵就在這次改選的參議院。

根據2018年通過的法案,參議院議席增加至248席,議員任期為6年,每三年對半數議員進行一次改選。三年前的選舉中,安倍領導下的自民黨丟掉9席,雖然執政聯盟仍然佔據大多數議席(141席),但無法達到修改憲法所需的門檻(166席)。
三年後,這場被看作岸田政府「期中考」的選舉結果出爐,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獲得大勝,合共拿下76個議席。再看選舉後的議席分佈,自民黨增加至119席,較此前多了8席,公明黨為27席。安倍晉三生前的最後一名助選對象——奈良的參議員佐藤啟也成功連任。此外,自民黨、公明黨、維新會與國民民主黨等修憲勢力已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議席,越過啟動修憲進程的「門檻」。
官方公布,本次選舉的投票率約52%,高於三年前的48.8%。「同情票」成為媒體與專家評論的焦點,多家日本媒體也直言投向安倍的「同情票」令自民黨的優勢擴大。「安倍晉三的意外離世讓這場參議院選舉成為一場『弔唁之戰』!」日本共同社客座評論員岡田充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撲朔迷離,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壇何去何從
仍極具影響力的安倍晉三突然遇襲離世,會帶來一連串問號。誰將接替安倍晉三出任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誰會接任安倍留下的眾議員議席?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張伯玉接受媒體採訪時便分析,安倍的猝然離世將打破黨內的派系勢力結構。目前「安倍派」的繼任領袖尚無眾望所歸人選,繼任之爭勢必激烈,甚至不排除「安倍派」分裂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雖然參議院選舉獲勝,但岸田政府依然面臨疫情、高通脹、能源價格飆升、日元貶值等問題,究竟能否長期、順利執政?雖然已越過啟動進程的「門檻」,但自民黨們的修憲之路會否順暢?「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壇何去何從,還有待時間去檢驗。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數據採集分析:陳澤然
製圖:甘丹
數據來源:《日本國憲法》、日本國會、新華社、日本共同社、NHK、讀賣新聞、參考消息、環球時報等媒體報道
統計截止時間:20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