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2022年10月12日03:48:18 熱門 1357

翻拍自《東京女子圖鑑》的《台北女子圖鑑》自9月份上線以來,觀眾反響就算不說「負評如潮」,也明顯貶大於褒。

這當然有點出人意料,因為該劇所改編的原作《東京女子圖鑑》口碑極佳,被影評人犀利刻畫了都會女性追求「幸福人生」之路上遭遇種種跌宕的日劇。

再加上台北版不只女主角桂綸鎂有很好的觀眾緣,其他配角卡司也很華麗,所以大家對該劇的期待值原本頗高。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可惜迄今為止,《台北女子圖鑑》只播出三集,效果卻很不理想。

不但台灣省網友各種吐槽,在兩岸的網友們也紛紛「開炮」。

豆瓣網站也只有6.4分(比《上海女子圖鑑》的6.7分還低)。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對此,對於這部劇的「不受歡迎」,我歸結了3條原因。

首先,是對「人」的呈現不合格。

從已播的三集來看,劇里對台北人和台南人的形象塑造都流於粗糙的刻板印象,甚至是不符合現實的地域歧視。

所以被台灣網友稱為「同時得罪台南人和台北人的一部戲」。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台北人覺得用「高跟鞋斷掉繼續走路」和「冷漠到不幫別人撿東西」這些「老梗」描繪「台北人」令人齣戲,而對新同事炫耀自家能看到101煙火就更莫名其妙。

台南人則覺得用女主角林怡姍初上台北時的誇張妝感來表現她來自台南,根本是在「醜化台南女生」。

於是就變成「分不清到底是在矮化台南還是在抹黑台北」。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其次,是對「城市」的呈現不合格。

雖然該劇第一集就在強調「真正的台北人如何如何」,但不只「台北人」的概念目前看來還完全立不住腳,而且對「台北」城景風貌的呈現,也無法令觀眾信服。

因而有評論稱該劇是「沒有台北的女子圖鑑」。

並列舉了諸多不合理細節諸如「正常人是不會在永康迷路的,而是會在台北車站迷失方向」,以及「西門町未必是成年人買醉的首選」,反而去大安區、信義區喝酒更合情理。

「更不用說戲劇進行至今,好像台北車站並不存在。」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而從台灣省以外的觀眾視角來看,似乎也看不出台北有什麼閃亮之處。

「台北變成了一個只有在台詞里發光的地方」。

最後,則是對「夢想」的刻畫太過粗糙。

女主角林怡姍一心要去台北闖蕩的「內心動力」的呈現非常不合格。

這當然也和「日本的城鄉差距與台灣明顯不同」有關。

台北與台南,本來就很難照搬複製原作里東京與秋田的巨大差異。

就連豆瓣上都有評論指出,台北到台南的距離只有300多公里,約等於從上海到南京,所以想營造那種「小縣城到大都會」懸殊的「天差地別」就很困難。

所以,這樣的勵志題材在寶島這片土地上開展本來就顯得十分困難。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在這種背景下,林怡姍對「成為台北人」的嚮往,更是給人感覺模模糊糊不清不楚。

她「夢想中的我」到底是什麼樣子,至少到目前根本看不出來,夢想不知所起,也缺乏立基。

在這裡倒沒有批評桂綸鎂演技的意思,必須承認的是,片中桂綸鎂的演技還是可圈可點的。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而對比一下《東京女子圖鑑》,女主角前往東京打拚的企圖心和野心,在第一集就表述得開宗明義。

「選擇參與東京這場遊戲」對她來說,意味着要集齊各種所憧憬的「讓人生圓滿的要素」。

經濟條件優越的男友、有意義的工作、六本木之丘、海瑞·溫斯頓的婚戒以及幸福的婚姻。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再對比看看「天花板級別」的《東京女子圖鑑》,可能是刻畫的年代有所差異,東京版女主角的「夢想」一目了然,所以她的內心動力能取信於觀眾。

她甩掉第一任男友的理由也很清楚:平凡的幸福留在家鄉秋田隨處可見,根本不用大費周章跑來東京。

而同樣的情節到了台北版里,卻處理得隔靴搔癢。

女主角林怡姍知道自己不甘於只當個麵店老闆娘,她想要的更多,但「更多」究竟指代什麼,劇作卻沒呈現出來。

這樣模糊的定位勢必會「趕跑」一些觀眾。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東京女子圖鑑》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主題鮮明、節奏利落,每集都直擊痛點,既快速點題讓人有共鳴,又細膩如絲讓人能共情。而不溫不火的台北版,看上去只得其形卻不得其神。

於是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就看到了一部到目前為止台灣觀眾不收貨、對岸觀眾認為是「桂綸鎂也救不了」的《台北女子圖鑑》。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其實要說得完全準確,還是得從「圖鑑」一詞上下手。

《東京女子圖鑑》已經被改編了三個版本。在台版之前,優酷曾於2018年出品過《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分別定位為獨立女性「鏡像劇」和「選擇劇」,兩部劇都沒成為爆款,豆瓣評分(分別為6.2和6.7)也都只勉強達到內地網劇的及格水準。

相比之下,或許因為台版星光熠熠,觀眾期望高才會失望大,很可能等到全劇播完,大家會發現它在「圖鑑」序列里也不算差。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而值得探究的是:為什麼《東京女子圖鑑》不斷被翻拍,幾次三番地「在地化」嘗試卻始終難以比肩更遑論超越原作?

首先,把「圖鑑」按照一般意義上「女性成長劇」的套路去拍,恐怕是所有翻拍版的捉錯用神。

「圖鑑」的特點是高度類型化,其實作為《東京女子圖鑑》故事來源的漫畫專欄在連載時,就曾因將不同女子「分門別類」的「政治不正確」受到批評。

這種類型化的故事基底,呈現為短小精悍的網劇時,被轉化成了充分有效的敘事,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齋藤綾與眾人」的人生。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在東京版里,男性雖然都是過客,但辨識度很高,綾每一次進入新的關係,都會轉換居住區域,人生也跟着進入下一個階段。

對照一下台北版,目前三段戀情已經結束,林怡姍本人的成長速度卻很緩慢。

這就是用一般「女性成長劇」的敘事節奏去拍「圖鑑」的彆扭之處。

而北京版和上海版長達20集的體量就更顯拖沓,如果只是描繪女性如何在大城市立足、應對職場與婚戀的種種抉擇,這些「女子圖鑑」從劇情到製作。

又遠不如《三十而已》或是《二十不惑》那樣絲滑精良。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其次,《東京女子圖鑑》里的東京獨特在哪裡?它是一座殘忍的城市。

它是台版翻拍永遠無法超越的地方。

《東京女子圖鑑》真正強勢有力的部分,是直面叢林深處「階級差異」無法跨越的殘酷真相。

這種殘酷性,在北京版和上海版里都未出現,或者是未「敢」出現。

不知台北版會否着墨。

隱去了「階層」鴻溝的各種女子圖鑑,只能被簡化成更純粹的「女性成長」:

小城女子前往大城市漂泊闖蕩,在換了一個個工作和男人之後實現蛻變。但這種都市追夢勵志基調,和原作的冷冽寫實精髓相去甚遠。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很多關於東京的作品都能抓住東京的「殘酷」本質。

坂元裕二在《追憶潸然》里就寫過名句「東京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東京是讓你知道夢想無法實現的地方。」

而改編自山內麻里子同名小說的《東京貴族女子》,乍看上去也是「女性在大城市打拚」的套路。

但對階級藩籬的刻畫,則比《東京女子圖鑑》更加寫實。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性的性別困境,深刻鑲嵌在冷酷的階級差異里。

無論是想靠考上名校留在東京還是打算藉助婚姻改變命運,普通女性最後總會發現,家庭出身就是她們的天花板。

即使考進一流私立大學,從小學一路直升大學部的「貴族階層」和透過大學考試入讀的平民階層,也永遠不會相融。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所以《東京女子圖鑑》里看不出眉眼高低的綾,會被花店打工女孩嘲笑:青蛙以為自己能和公主做閨蜜。

其實普通女性「不管多努力都有道無法跨越的牆」,富家子弟更不可能娶秋田來的女生。

綾曾經以為東京代表無限可能性,機遇像石子一樣遍地都是,以她的「可愛顏值」再加上野心勃勃地向上動力,就能實現逆襲成為「人上人」。

但從20歲到40歲,她「越往上看越發現東京是深不可見的無底洞」,東京教曉她的事,是階層躍升的不可能性。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上海女子圖鑑》的導演程亮接受採訪時曾提及,他有點不解《東京女子圖鑑》女主角到最後的不甘心,並說:

「日本的女性命運中帶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因為階級很固化,他們的女性可能性很小……我們的女性肯定志存高遠。」

想一路向社會頂層攀升是否就代表志向俗氣不夠高遠?這一點見仁見智,在這裡就不做延伸了。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上海版比北京版更有「女性平權意識」。

除了「分手費」之外,女主角沒有靠男人上位的情節,追求的也不是多大的目標。

這當然也是因為上海與北京兩座城市的氣場和運轉邏輯完全不同。

而刻意繞開「階層」背後權力邏輯的北京版,則只能拚命妖魔化物慾環境,被一眾網友吐槽是「北京撈女圖鑑」。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再回到《台北女子圖鑑》上來。

「東京女子的痛苦來自自己,北京女子的痛苦來自男人」,台北女子的痛苦又該如何鋪陳呢?台北存在階層差異嗎?

「台北菁英份子」與外縣市前來打拚紮根的人之間,自然隱含着距離,但這種距離或許並不是像《台北女子圖鑑》目前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表淺、臉譜化的「冷漠無情」。

而是在重要的人生抉擇當口,才會被辨認出的價值觀殊異。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有着號稱「台版董明珠」的女強人陳珮甄日前被廣傳的社交貼文就寫道,作為戲外真正「台南永康人」的她,到了和台北天母出身的對象談婚論嫁時,才發現對方對自己「貧寒的家境感到不滿」。

而她貼文里的諸多表述,都遠比目前《台北女子圖鑑》的劇本對白更觸動人心:

「我的努力,終究無法抵銷『高攀』對方家世的落差」 「世界比我大的人,選擇更多……我感激他們開闊我的視野,同時承受他們世界廣大的後遺症:紅粉知己滿坑滿谷。」

這樣真實的「台北女子」心聲,才會讓人感受到一如《東京女子圖鑑》所傳達出的寫實力量。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最後再說一句,《台北女子圖鑑》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和前三集里的「台北」、「台北女子」同樣輪廓不清的是:這部劇不知道是要「拍給誰看」、「對誰說話」以及怎麼去說。

雖然坊間有傳聞說拍這部劇的目的是希望吸引海外觀眾群體,所以會在劇中行銷台北城市風貌,但並沒有來自平台的官方說法。

但如果台灣導演們想按照且想按照大都市的刻板印象去拍台北,那目前效果肯定是沒做出來——林怡姍從101觀景台俯瞰台北時說「這樣看台北好大」,結果被網友截圖吐槽「霧蒙蒙的住宅樓像是天氣不好的二線城市」。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而如果是想要打破刻板印象所以第一集就拍了台灣省著名的永康街巷弄,那林怡姍對着「天津蔥抓餅」攤位說自己什麼都買不起,又讓外人都看不下去。

一方面台北和台南的物價哪有那麼大,而且女主角到台北還有親戚家可以借住,並不像初到北京和上海的「北漂」、「滬漂」舉目無親,何至於如此困窘呢?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因此很多評論會將《台北女子圖鑑》與前段時間特別火的《俗女養成記2》進行對照,雖然我個人認為兩部劇的核心完全不同,「圖鑑體」和「散文體」並沒太多可比性,就連描繪的女性人生階段都截然不同。

畢竟《台北女子圖鑑》的終點,才是《俗女養成記》的起點。

但把這兩部同樣出現了台北與台南的作品放在一起看,又的確會發現《俗女養成記》的成功正在於它定位很清楚:它就是拍給本土觀眾的故事,是暖心幽默的別緻鄉土劇。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俗女》里的台北,當然不是不好,但它真正驚艷華語熒屏的力量,是台南實在拍得太好。

劇中台南本省家庭在經濟起飛年代的溫馨生活光景,所喚起的集體共鳴與認同也足夠強烈。

最本土的,才最動人,也最流行,根本無需行銷,就能收服所有的華語觀眾。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而「對誰說話」以及怎麼去說,則決定了觀眾能否和劇中人物共情。

《東京女子圖鑑》的手法就很巧妙,「圖鑑」里的女子,會時不時打破第四面牆直視鏡頭講話,觀眾的代入感也被迅速拉升。

女主角綾在劇終時對鏡頭說:「你現在對我的這份優越感,因為現在的你正是十年前的我……」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戲外正在成為「東京女子」的觀眾看得心有戚戚——原來我們都曾自視甚高,但最終也都只能接受如此平凡的自我,再打起精神繼續前行。

如果說「東京女子」是一心想向上爬,「上海女子」是想享受頭頂梧桐,那「台北女子」的獨特性是什麼?

而對於台北這種被許多觀察者稱為「沒有真正中心」或是「有多個中心」的都會來說,101和永康街顯然不能「代表」這座城市,也無法涵蓋生活其間的人們的集體認同,那台北又獨特在哪裡?

同樣是「女子圖鑑」,為何日本版口碑極佳,翻拍的台版卻差評如潮 - 天天要聞

我們只能期待劇情的後續展開會有更豐滿呈現。但願到了《台北女子圖鑑》劇終時,林怡姍能詮釋出有趣的答案……#頭條創作挑戰賽#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