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岳林煒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方晴】11日起,日本政府大幅度解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設置的各類入境限制,並在全國除東京以外的46個地方行政區推出「旅行支援政策」。當前,日本「第七波」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但日本政府在疫情中的消極抗疫表現卻屢遭輿論批評。面對打開國門後大幅增加的入境人數,日本國內仍有不少反對聲音,擔心此舉或將導致疫情形勢再度嚴峻。

人口「超額死亡」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8日發佈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國額外死亡人數推測達1.7萬至4.6萬人,創下日本疫情以來的最高值。額外死亡人數是用某段時期的實際死亡人數,減去以過去數據為基礎預測出的同期死亡人數而得出的數據。此外,數據顯示,今年日本實際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特別是在「第六波」疫情高峰期的2-3月,每周實際死亡人數比預測上限還要高出數千人。
2021年以德爾塔毒株為主的疫情在日本國內蔓延,導致該國全年總死亡人數超過143萬,為二戰後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受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第七波」疫情影響,日本自今年7月起國內死亡人數大量增加,預計2022年總死亡人數或將打破2021年的紀錄。同時,2021年日本人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出現下降,這是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導致死亡人數增加以來,日本人平均預期壽命首次降低。
醫療亂象頻生
在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日本各地層出不窮的疫苗接種烏龍事件也引發民眾的不滿。據日本《每日新聞》8日報道,日本大阪府岸和田市一家醫療機構近日誤給145人接種了過期的新冠疫苗。類似情況時有發生,截至目前,日本發生過包括重複使用疫苗注射器、接種過期疫苗、弄錯接種對象等在內的多起烏龍事件。
就日本政府目前的抗疫表現,日本《北海道新聞》發表社論批評稱,在「第七波」疫情中,新增感染病例爆發性增加,醫療供給體制出現緊張,不斷發生患者沒有得到充分醫療救治就去世的案例,日本政府應對措施明顯陷入被動。該輪疫情中單日死亡人數連創新高,一度超過每日300人,檢測試劑盒短缺、抗疫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再次凸顯。報道稱,日本今冬還要面對「第八波」疫情與流感疊加流行的狀況,對此,政府不能草率應對,應認真制定防疫措施。
「最糟糕的時間點」
為推動經濟恢復,日本放寬了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入境管控措施,取消了此前每天入境人數上限,以及對外國個人入境遊客的限制等。日本各地方機場、港口也將陸續恢復接待國際航班。在日本重新敞開國門的同時,日本國內的疫情形勢仍較嚴峻。據日本NHK網站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當天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約1.3萬人。在當前疫情形勢並不樂觀的背景下,日本輿論對政府放寬入境限制的做法表示質疑。
日本《現代日刊》網站8日發問:從9月底開始,隨着氣溫和濕度的下降,歐洲的新增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激增,日本也會遭遇「新冠之秋」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日本從9月26日至10月2日的新增感染人數為30.7萬人,僅次於德國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從7月中旬後,日本擺脫連續10周新增感染者世界最多的不光彩紀錄,但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現代日刊》分析認為,雖然解除入境限制有助於恢復因疫情受損的旅遊業,但歐洲處於新冠肺炎病毒再次擴散的時期,美國7天平均日新增感染人數約為4萬。在這樣的背景下,岸田政府決定解除入境限制,可以說是選擇了一個「最糟糕的時間點」。日本臨床傳染病專家、昭和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二木芳人表示:「實際上,秋天是病毒容易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季節,病毒也容易傳播擴散。所以需要擔心的是,隨着海外人員的入境和移動,新的新冠肺炎病毒將流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