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2022年10月11日22:44:15 熱門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 ◆

寶島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夏商時期,疆域的記載中就提到了台灣。春秋時期,台灣被稱為「島夷」,三國時期又被稱為「夷洲」。東吳的孫權還派兵前往台灣,東吳的丹陽太守沈瑩還撰寫了《臨海水土志》,是世界上對台灣的最早記述。但由於東吳人在台灣水土不服,還沒設立行政組織就被迫離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宋朝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琉求指台灣,歷史上,「琉求」還被寫作「流求」「琉球」等。

宋朝,澎湖島上的漢人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公元1171年,南宋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派駐舟船水師,這是中央王權在台灣的首次駐軍,並首次對台灣群島的下屬島嶼——澎湖採取了管理,設立了澎湖巡檢司。之後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依舊設有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省同安府,負責管理澎湖列島和台灣。

到了明朝,台灣又被稱為「東蕃」「大員」「大圓」「大灣」(為當時平埔族番社之名,閩南話音譯為「大員」)。設立在台灣的澎湖巡檢司,初期因實施海禁被廢,公元1536年,考慮到沿海治安等因素,又被重新設立,台灣與大陸人民的往來日漸密切。


名將沈有容三次收復台灣

公元1601年冬,倭寇(日本人)侵佔東番(台灣),「四齣剽掠,飽所欲則還歸巢穴,張樂舉宴為歡」,台灣人民深受其害。當時鎮守福建沿海的沈有容得知後,積極備戰,於公元1602年冬,親率21艘戰船冒着颱風之險秘密出兵,搶灘登陸、奮力拚殺,大敗倭寇,一舉收復了台灣。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武力收復台灣。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東番記》,作者陳第,記錄了1602年陪同沈有容平定日本海盜的經歷。

然而,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時隔兩年,台灣又遭到荷蘭殖民者的入侵。

1604年8月,荷蘭海將韋麻郎帶着3艘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抵達澎湖島,開始在島上大興土木,企圖對澎湖島進行殖民準備。沈有容得知後,沒有強攻,讓50艘戰船合圍兩艘荷蘭炮艦,自己孤身一人登上荷蘭艦船與荷蘭人談判,指陳利害,嚴正曉諭,最終迫使其離開,澎湖島再次回歸平靜。當地的百姓讚譽沈氏,還為他豎起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記載沈有容功績的石碑

就在荷蘭人撤走後的12年,倭寇本土發生內亂。一部分日本武士逃離倭國來到澎湖,主要有兩撥,一撥是德川家康幕府的人,在明石道友帶領下偷襲澎湖,另一撥是散野的倭寇。日本幕府德川家康於公元1617年,命令長崎代官村山等佔領台灣。

此時已年過五旬的沈有容面對着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危難之時再次出征,先以威名制服明石道友一撥,然後利用他們之間的讎隙,採取「以倭制倭」策略,最終迫使島上頑抗的倭寇棄械投降,台灣再次收復。


名將鄭成功收復淪陷38年的台灣

明朝末年,政府腐敗無能,荷蘭侵略者乘虛而入,於1624年霸佔了台灣。台灣淪為了荷蘭殖民地後,當地人民奮起反抗,但遭到荷蘭侵略者的鎮壓,一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

這一年三月,鄭成功為了驅逐荷蘭侵略者,建立抗清根據地,決定收復台灣。他讓兒子鄭經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25000名將士,300多艘戰艦,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台灣人民聽說鄭成功要來,大喜過望,紛紛提供情報、物資,支持鄭成功作戰。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荷蘭侵略者聽說鄭成功要來後,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今台灣東平地區)、赤嵌(今台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而鄭成功巧妙部署,讓一部分軍隊吸引敵人,其餘軍隊在鹿耳門登陸,迂迴到敵人後面,包圍了熱蘭遮城,經過8個月的激烈戰鬥,終於攻克了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被鄭成功攻下後,荷蘭總督揆一被迫投降,淪陷了38年的台灣終於回歸。「熱蘭遮城」也被改為「安平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名字的由來。鄭成功又在台南設承天府,分別在南北設置萬年縣和天興縣,這是台灣歷史上首次的行政區劃分。


名將施琅,再次收復台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僅4個月,就病逝了,其子鄭經繼位。這一年,永曆皇帝被處死,順治皇帝去世,清朝四輔臣執政,轉為恢復經濟,穩定政局,對鄭經採取了招撫為主,進攻為輔的方針。但鄭經不接受朝廷招撫,堅持「依朝鮮例」「不剃髮」。康熙帝指出,「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台灣乃中國之領土」。但是鄭經辨稱台灣遠在海外,「非屬(中國)版圖」。可見,鄭經已經有了獨立的想法。

1683年,康熙決定「乘機收復澎湖、台灣」。同年6月16日,施琅率清軍水師出征,僅用7天時間就奪取了澎湖首戰的勝利。清軍攻佔澎湖後,台灣的鄭氏王朝已無力抵抗清軍,鄭克塽只得投降,結束了在台灣22年的統治,台灣也因此被收入了大清版圖。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施琅雕像

其實,在台灣收復後,清廷內部對是否保留台灣是有「棄留」爭議的,大多數朝臣都認為台灣島孤懸海外,治理成本太高,不值得保留。這讓施琅心急如焚,趕緊上奏彪炳史冊的《恭陳台灣棄留疏》。

《恭陳台灣棄留疏》是堅決主張駐守台灣的,施琅說道,台灣關係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防護重任,而且荷蘭等西方侵略者無時無刻都想侵佔台灣,如果我們不駐守台灣,那西方侵略者肯定會再次捲土重來,到那時要想再擁有台灣,將會十分困難。康熙和一些大臣們一聽,終於恍然大悟,這才下定決心駐守台灣。

最終,康熙帝下令,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下設台灣、諸羅、風山三縣,並派1萬名軍隊駐守台灣。1885年,清政府又設置了台灣省。

然而,後來,隨着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此後,台灣又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台灣光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成為反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在《宣戰布告》中向全世界宣布:所有一切條約,有涉及中日關係者,一律廢止,台灣應該歸還中國。這一原則立場得到盟國的支持。《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明確規定:日本應將竊取於中國的領土例如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蔣介石派6個師、20艘軍艦、2個飛行大隊開赴台灣參加接收。10月25日上午9時,國民政府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軍總督安藤利吉投降,並莊嚴宣告:「從今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皆屬中國政府主權之下。本人特向我國同胞全世界報告周知,台灣現已光復!」這一天,台灣民眾走上街頭,熱烈慶祝。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1945年10月25日,台灣民眾慶祝光復。

但就在台灣民眾慶祝光復之後沒幾年,內戰又爆發。1949年4月23日,蔣介石選擇退守台灣。在走之前,他最後一次去母親墓前祭拜,可見,他是不想走的,但又不得不走。

退守台灣後,蔣介石一直意欲要「反攻大陸」。而且在建國初期,蔣介石的軍事實力是大於解放軍的(海軍和空軍方面),但毛主席不想為此犧牲太多解放軍和無辜百姓的生命,考慮到:台灣兩岸分離的原因在於國共兩黨的政治對立和軍事對抗,為了維護台灣海峽兩岸人民根本利益,一直寄希望於在中國人民內部採取和平方式統一祖國。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毛主席於1956年春請章士釗到香港,給蔣介石帶去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上述觀點,並告訴蔣介石:「奉化之墓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但蔣介石疑心很重,對於中共的意見沒有回應。只是委託老朋友曹聚仁去大陸看看,順便拍些故鄉的照片給他。

曹聚仁回到大陸,受到了熱情款待,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都與曹面談,向台灣方面釋放善意,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毛主席又題詩「明月依然在,何時彩雲歸」,希望蔣能回大陸安度晚年,由曹聚仁轉達。曹聚仁也把當今奉化的風景、蔣氏祖宅、蔣介石母親墓等等全都拍照記錄了下來,帶回台灣給蔣介石看。當蔣介石看着這些照片那一刻,感慨萬千!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據《國共談判史綱》稱,在與蔣經國的會談中,曹聚仁介紹了中共方面的條件,然後逐條討論,商談,蔣氏父子也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經過幾次討論,很快達成六項條件,其主要內容為:

(一)蔣介石攜舊部回到大陸,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個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撥出江西廬山地區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的湯沐邑

(二)蔣經國任台灣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北京只堅持農業方面必須耕者有其田;

(三)台灣不得接受美國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按美國支持數額照撥補助;

(四)台灣海空軍併入北京控制。陸軍縮編為四個師,其中一個師駐廈門和金門地區,三個師駐台灣;

(五)廈門和金門合併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台北之間的緩衝與聯絡地區。該市市長由駐軍師長兼任。此師長由台北徵求北京同意後任命,其資格應為陸軍中將,政治上為北京所接受;

(六)台灣現任文武百官官階和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保證只可提高,不準降低。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國共談判史綱》1996年10月出版,作者:范小方、毛磊。

1957年、1958年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又兩次在北京會見曹聚仁。毛主席曾說:只要不同美國搞一起,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都可以由蔣管理,不管多少年。讓他搞三民主義,不要來白色特務,我也不去紅色特務。又說「台灣人民可以找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能按照上述的趨勢,台灣回歸祖國是指日可待的,但可惜呀,中國後來進入了「十年動亂」。

1975年,台灣方面,蔣介石囑託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通過香港秘密渠道,向大陸表示,希望可以請毛澤東來台灣訪問,但當時的毛主席身體已經不適合出行,之後蔣介石病逝,兩岸的聯繫再次中斷,也再次留下了遺憾。

中國對台灣的認知已經超過了兩千年。中國從開發台灣至今,也有近千年,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回歸的歷史坎坷,台灣回歸的歷史任務艱巨,但回歸是大勢所趨。

9月21日,中共中央台辦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他說:「『一國兩制』是為解決兩岸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歷史上台灣被四次收復,建國後台灣回歸也曾無限接近 - 天天要聞

(編輯:果然)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