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作為現在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在全球芯片領域當中還是具有一定威信力的。無論是在台積電任職董事長的時候還是退休之後,張忠謀都多次表示不看好美國本土芯片製造業的發展,對於美國的芯片法案,張忠謀也表示過不可能成功。
近日,隨着美國芯片法案的正式落地,各大芯片製造企業紛紛開始了前往美國建廠的計劃,似乎張忠謀的預測並不準確。
美國芯片法案落地,多家廠商赴美建廠
因為先發優勢,美國在芯片領域積累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但是由於美國本土芯片製造業產業鏈不完整,再加上人工等成本極高的緣故,美國的芯片產能佔比從1990年開始便不斷的下降。在1990年的時候,美國的芯片產能佔據了全球37%的比例,在此之後便不斷下降,到了2022年,美國的芯片產能佔有率僅有12%。
與美國芯片產能佔有率下降相比,東亞日韓台等國家或是地區的芯片產能佔有率則不斷上漲,目前全球有超過73%的芯片都是由東亞各國製造的。
為了緩解芯片產能佔有率的下降,重振美國芯片製造業,美國在今年6的時候提出了芯片法案。在該法案當中,美國拿出了520億的補貼,來吸引美國芯片企業以及日、韓、台等國家或是地區的芯片企業前往美國建設先進工藝的晶圓生產線,以此來提升美國芯片製造業的競爭力,以達到重振美國芯片製造業的目的。對於這一法案,美國許多人都認為是美國芯片製造業復興的開始。
近日,美國的芯片法案正式落地,之前因為法案沒有落地的各大廠商也紛紛開始了早就計劃好的建廠打算。根據相關的消息稱:英特爾投資兩百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了一座芯片加工廠,而沒光的規模則更加龐大,預計將會在二十年之內累計投入一千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四個芯片廠,這一計劃也是美國半導體歷史上建廠規模最大的一次投資建廠計劃。
除了美國本土的芯片企業之外,韓國的海力士、格芯等芯片也有在美國建廠的打算,並且已經初步確定了,再加上之前就確定了的三星和台積電,可以說目前除了中國和歐洲以外所有的頂尖芯片企業基本都準備前往美國建設芯片廠。
面對美國芯片法案,歐盟坐不住了
除了東亞和美國之外,歐盟各國也是芯片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國內也存在着不少優秀的芯片企業,然而和美國一樣,歐盟近些年來的芯片產能佔有率也在不斷下降,目前僅有9%的芯片是由歐盟各國生產的。面對美國提出芯片法案以此來增加本國的芯片製造業競爭力,歐盟的第一個坐不住的存在。
雖然在此之前歐盟和美國為了避免形成芯片補貼競賽的情況出現,歐盟和美國還達成了相關的協議,但是在美國的芯片法案落地之後,歐盟也坐不住了,於是便也推出了芯片法案。
近日,歐盟通過了一筆芯片補貼,將會提供接近3億歐元的補貼給歐盟的頂尖芯片企業意法半導體,支持意法半導體在意大利建設一座芯片廠,以此來提升歐盟的芯片製造能力。
張忠謀真的失算了嗎,美國芯片製造業能否崛起
雖然張忠謀一直聲稱前往美國建設芯片廠無利可圖,美國的芯片法案也不可能成功,但是從當下各大芯片企業紛紛前往美國建設工廠的現狀來看,張忠謀似乎失算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正如張忠謀所說的那樣,美國的芯片法案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美國想要實現的目標,美國的芯片製造業重新崛起的可能性也不大。究其根源就在於,美國的芯片技術以及芯片產業鏈並不完整,而且美國的人工等成本太高了,芯片企業在美國的工廠很可能無利可圖。
雖然美國掌握了許多芯片領域的先進技術,無論是台積電還是ASML都需要依賴美國的技術,但是美國的技術並不完整,再加上美國芯片產業鏈也不完整,所以美國是沒有辦法自己製造出芯片的。雖然美國很有可能和赴美建廠的企業索要核心技術和核心客戶數據,但是這些企業並不會束手就擒,乖乖地將核心技術交給美國,因此,美國就必須要依賴台積電、英特爾等芯片企業。
除了技術和產業鏈方面的原因之外,美國的人力和其他生產成本價格遠超東亞各國,這也是阻礙美國芯片製造業發展的原因之一,這些赴美建廠的企業現在拿着美國的補貼,還能夠以賺補貼的方式有所收益,等到美國的補貼用完之後,更高的成本只會縮減其中的利潤,再加上芯片需求下降,這些赴美建廠的企業也只會將更多的訂單交給東亞或是其他的確的工廠進行生產。
寫在最後:雖然美國的芯片法案吸引了重大的企業前往美國投資建廠,但是美國的芯片製造業想要重新發展,還是很難的。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