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劇照。圖文無關。
據上游新聞報道,8月2日,福建福州市閩侯縣鴻尾小學一學生被四位女生毆打併拍攝了視頻,之後其家人報警。四位毆打者至今未向受害者及家人道歉,1000多元醫療檢查費也沒有賠付。
對此,縣教育局學安辦工作人員回應稱,已經了解情況,老師的反映是受害者已與同班的一名毆打者和好,關係挺不錯的。該單位還有工作人員在回復當地媒體時稱,「這種視頻我看得多了,我沒必要去看,你(記者)沒這個權力建議我,我們日常工作還要你建議我?」
目前,這位「拒絕看視頻」的涉事工作人員已被當地停職處理,該縣教育局舉一反三,要求全體機關幹部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樹立良好形象。
校園霸凌,不可容忍。近年來,為了切實提升整治力度,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台了不少防治措施與預防機制。
可制度背後是人心。再完善的制度機制,也得落實到「人」的執行上。而就該事件看,至少就回應看,有關工作人員的表現顯然不盡如人意。
受害者被四名女生踢打、扇巴掌、揪頭髮、毆打近兩個小時,其家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可讓人遺憾的是,當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態度頗堪尋味。
面對受害女生的家人,罔顧受害女生不佳的心理狀態,強調「受害者已與同班的一名毆打者和好,關係挺不錯的」,卻對霸凌行為之惡劣、對應的處理措施簡單略過,這是一種冷漠,也跟對校園霸凌應有的零容忍態度不同調。
當地最新通報。
引發輿情後,雖然當地最新回應稱,針對此事曾多次家訪、協調溝通,但這與受害女生家長反映至今「未收到道歉和賠償」的現實之間還存在距離,這也說明針對此事,當地教育部門的工作還存在進一步努力空間。
而對當地媒體稱「這種視頻看得多了,我沒必要去看」「你(記者)沒這個權力建議我,我們日常工作還要你建議我?」,面對輿論監督的排斥也躍然紙上。
不可否認,很多校園霸凌時間處理起來確實棘手,像該案中加害者都是未成年人,處理需要拿捏好分寸。但不論如何,面對欺凌事件,及時介入、積極應對是應有之義。
某種意義上講,輕描淡寫和拒絕外界監督的態度,就是對欺凌的縱容。
如今,言語不當的工作人員已被處理。作為校園霸凌的主責單位工作人員,對校園霸凌顯然不該是這個態度——因為「看得多了」就推諉責任,或是以雙方和好為由「和稀泥」,而應該嚴肅處理就嚴肅處理。本質上,要形成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長效機制,也需要這些「守土有責」者擔起責任、用起心來。
□胡欣紅(教師)
編輯:陳靜 校對: 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