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過橋米線店鋪遍布到大街小巷,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
輔料有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等等;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歷史,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1]
提起過橋米線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心疼,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書。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佳,把熱量封存在湯內。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後來不少都效仿她的這種創新烹制,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配料:
米線 | 適量 |
宣威火腿 | 一塊 |
雞湯或者高湯 | 一小鍋 |
鵪鶉蛋 | 3個 |
去頭去根豆芽 | 一小把 |
韭菜 | 一小把 |
油皮 | 一張 |
香菜 | 根據個人口味添加 |
2、將剩下的火腿切薄片,韭菜切段,油皮切絲(沒有油皮用豆腐絲也行),香菜切末。如果有一人份小砂鍋或者韓國石鍋,食材處理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沒有,只有家裡普通的陶瓷碗,那麼豆芽要稍微燙一下,鵪鶉蛋也要煮熟剝好。
3、米線煮熟,如果是濕米線稍微煮一下就熟了,如果是干米線,需要提前泡一下再煮。
4、a有砂鍋。將滾燙的湯底倒入砂鍋,仍然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加入米線,磕入生鵪鶉蛋,加入火腿片,然後加入其他配菜,燙熟後即可食用~
b普通碗。碗里放入米線,其他配菜,火腿片放在最上邊,澆上滾湯,完成啦!
如果喜歡吃辣的小夥伴可以加適當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