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志願填報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
相信許多80、90後的暑期時光,都是在TVB的職業劇中度過的,有些經典的TVB劇,影響了很多人的高考志願!
香港曾經有個調查顯示:
香港眾多受訪者曾表示因為收看了某一部TVB職業劇而對這一職業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最終有五分之一的人選擇了劇中的職業作為自己的工作。而最受歡迎的前三名職業分別為律師、醫生和警察。
看過職業劇的許多網友也表示,在自己少年時,因為被主人公的故事深深打動,而立下了自己的人生志願。
多少人因為《鑒證實錄》中的法醫聶寶言入坑學的法醫學?新聞為證:
就算沒有因此入法醫的坑,也有因此發奮圖強,當年當上了化學年級第一的:
一個未入職場的青年,往往是最嚮往職場,也是最需要職場「偶像」的時候。
為什麼孩子們會被TVB劇中的職業精英們吸引,立下可影響一生的志願?
1
從賣鹽到律師
每一種職業都被需要
都值得看到
知乎上,有一個「業內人士怎樣看待TVB職場劇中的專業情節?」的問題,有的說「編劇很負責」,有的說「新人的成長很寫實。」
警察追尋真相,律師追求公平,醫生救死扶傷,機長保障安全抵達。高大上的職業背後,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術。
職業劇,當然以職場為主,個人與家庭生活為次。怎麼破案,怎麼救人,機場的日常,高大上的職業,由一個個細節推砌而成。
而且,許多職場劇在每集的最後,還有為觀眾講解該行業專業知識點的環節,便於觀眾理解劇情,同時,讓人覺得雖然沒有從事這個行業,但好像看了劇就已經入門了一般。
那時,演員們演什麼像什麼,她們的本身形象就已經很有說服力。加上妝造、制服的氛圍感加持,單憑照片,就能猜想到職業,八九不離十。
職業精英女性群像
她們大多精緻幹練,「精英感」讓人心生嚮往:
強烈的嚮往使人忍不住代入,「長大後我將成為你」:
不過,不僅僅是精英,「那些被港劇種草的職業」中,「賣魚蛋」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有網友曾經總結過部分的TVB職業劇,除了法醫、醫生、律師、記者這些維護正義救死扶傷的「英雄」,還有婚慶、設計師、家政、運動員、配音員、的士司機、考古、古代有媒人、染布行業……
連商人,都能幫你分成賣牛軋糖的,賣魚蛋的,賣鹽的,賣月餅的……商業間諜都可以有自己的職業劇。
360行,行行出狀元,總有一款適合你。
圖源:bilibili@默怪
僅僅警察這個職業,就能分門別類,起碼能分出20種:
孫倩.TVB現實題材類型劇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1
這讓人覺得,每個職業及其下門類下細小的分支,都是能被看見的,都是能做好的,都是被需要的。
2
工作
是一觸即發的
熱血使命感
雖然360行,行行出狀元,但警察醫生律師,這些職業仍然是大家的「首選」。因為這種「被需要感」被放大到極致,滿足了大家對理想職業的想像。
事關人命,維護公正,需要主角放下一切,立即響應,這樣的情節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法政先鋒Ⅱ》中,毒品調查科高級督察馬巾幗(佘詩曼扮演),正在以伴娘身份參加朋友婚禮,得知線人被殺,撕掉礙事的紅裙下擺奔赴現場展開調查:
《鑒證實錄》中,在相親的女法醫聶寶言得知工作通知,丟下相親對象馬上奔赴兇案現場:
《壹號皇庭》里,像歐陽正華帶着假髮在法庭上舌戰群雄,給多少人的心裏種下了律師的啟蒙種子?
《刑事偵緝檔案》中,不怕深入虎穴,果敢獨立的女記者高捷,成為了多少少男心中的女神?
《Call on 36小時》中:
「穿上這件醫生袍,無論病人多討厭,我們也要儘力去幫他。這就是我們的專業精神。」
讓人們對醫生的專業性有了更堅定的信任。
精英感的背後,大家都找了職業最高級別的享受之一:使命感。
為了委託人拼盡全力,為了社會正義上刀山下火海,以此換來的被人們需要,被人們認可的感覺,這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實在太好了。
3
是同事是朋友也是戰友
...也可能成戀人
默契的團隊精神,也是吸引人的一大特點。
下班一起喝酒的朋友,
亦是上班時,一起救死扶傷的戰友。
《妙手仁心》
《衝上雲霄》中,飛機師新人唐亦風、萬浩聰、童希欣三人在駕駛飛機的過程中,遇到了極端惡劣天氣,儀錶盤失靈,唐亦風心情煩躁,不知如何是好,和萬浩聰差點吵起來。
關鍵時刻,身後的童希欣提醒,要發揮團結的精神,三人得以鎮定下來,童希欣負責方向計算,唐亦風主駕駛,萬浩聰一旁輔助,三人合作,化險為夷,友誼值經驗值都得以增長,受到導師讚賞。
劇中的職場女性們,因為對職業的熱愛,而吸引了另一半的情節也比比皆是。
《鑒證實錄》中的女法醫+男警察:
《刑事偵緝檔案》中的女記者+男警察:
《妙手仁心》中的醫生情侶:
在協作辦公的過程中,職場也成了人與人相知相戀的地方。
職場劇也讓人更加相信,當專註做自己,投身自己熱愛的事業的時候,發出的光芒會吸引你的愛人,職場也是收穫愛情的地方,不知為多少少男少女種下了浪漫的種子。
有網友說,看了甜寵戀愛劇,就想和白馬王子在一起,看了職業劇,就想成為自信優雅幹練的主人公,自己都愛上了自己,誰會不愛呢。
4
菜雞也可以靠自己努力
成為大佬
職場劇讓人入坑的魅力之三,就是能讓人看到一條清晰的職業上升線。職場中的每一次成長都清晰可見,讓人充滿自信與希望,想要躍躍欲試。
每部劇中,都有一兩個職場新人。
不論是《call on 36小時》中的實習醫生還是專科醫生,《衝上雲霄》中的實習飛機師,《學警雄心》中的小學雞警員,都有剛入行時的迷茫,但在大佬們的幫助下,逐漸清晰自己的使命的過程。
等劇集結束後,都成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職場「大人」,在這過程中,觀眾也隨之體驗到了成長所必需的困難與解決辦法。
而比較成熟的職場人,也會面臨工作瓶頸,重問自己入這行的意義。
比如《談判專家》中的楊光,入這一行只是為了嚮導師示威來證明自己可以,對於危機干預這樣的重任,是不想承擔的。但好友墜樓,導師受傷,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新開始看待自己做這份工作的意義,在一次與患斯德哥爾摩症綁架犯的談判中,危機得以化解,楊光也在心理上真正蛻變成了一位談判專家。
職場新人可以在劇中肉眼可見地成長,職場「中年人」可以找回迷失的夢想。
而每個大佬或領導,又何嘗不是這樣過來的呢?在新的劇集中,曾經的「學雞」成了別人可以依靠的「大佬」,是讓觀眾們感到安心的存在:不管什麼,都有大佬做靠山,自己只要肆意成長。這樣的職場,如何不叫人嚮往?
寫在最後:
穿上制服,愛崗敬業,脫下制服,千人千面。看一部劇,經歷一種人生。
「原來人還可以有另一種活法。」
雖然大家真正進入職場之後,發現,自己夢想的生活,與現實差距較大:
專業飛機師也曾吐槽《衝上雲霄》中飛機師豐富多彩的生活很不真實。飛到異國泡吧、聚會、邂逅?
實際上,飛完航班,哪有這些心思,只有累,想睡覺。
職場劇每集開頭的「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多少人都希望它是真的。但能被「巧合」砸中的,似乎只有那些幸運兒。
但主人公對職業的熱愛,對個人進步的渴望,有志同道合的夥伴的陪伴,映照出人們內心對職業的嚮往,這份嚮往是始終不變的。雖然現實與夢想一定有出入,職場劇也只能作為參考,但也願所有考生,結合自身的優勢與興趣,能夠不負初心,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