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2022年10月10日19:41:16 熱門 1398

提高如今的日本社會,很多分析都離不開「低慾望」這個標籤,包括低結婚率、低生育率以及低物質欲等等。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曾經有一本著作,就叫做《低慾望社會》。

在這本書中,大前研一感慨稱:「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慾望社會。」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所謂低慾望社會,大概表現為無論物價如何變化,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年輕的購房者人數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買車、買房幾乎沒有興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從簡。

那麼,日本社會這種「不婚、不生、不買房」的社會現狀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多人認為,這與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次房價崩潰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在那次房價大崩潰中,無論是否買房,人們的生活都已經在無形中被改變了……

要解釋清楚1990年的日本房價崩盤,這事兒還得從二戰之後開始說起。

二戰之後的日本,本來作為戰敗國在國際上頗為抬不起頭,但美國出於自己稱霸世界的野心,決心將軍事受其監管的日本打造成自己的傀儡,實現在東亞的制衡。

此後,美國向日本長久提供技術與經濟支持,日本人的表現也很是爭氣,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就高達15000多項,這讓日本在短短三十年間就實現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才能積累的技術成就。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時的日本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態勢,國民消費欲旺盛,各個產業發展迅猛,日本的房地產業也隨着國家經濟的騰飛開始迅速發展。

為了維持國內GDP的增長,日本政府開始謀劃拉動國內內需,刺激消費增長,房地產與金融就成了最好的兩個選擇。

在國家的有意引導下,日本國內的經濟一片繁榮,這使得很多企業也轉向投資房地產,加上普通人的工資一下子增長起來,手中握着錢的企業與個體都開始盯上了房地產這片熱土。

此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於是,在美國的遊說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與法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

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也正是這個協議,開啟了日本國內的「悲催之旅」。

當時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關係比較微妙,因為美國自己將日本扶持了起來,而這個「小弟」又比較爭氣,因此,當日貨以便宜而優質衝擊着美國國內的市場時,美國自身的產品反而失去了競爭力。

為了讓自己的商品提高競爭力,美國想出了讓美元貶值的辦法來。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具體的做法是在市場上拋售美元,如果把美元看成是商品,那麼市面上賣美元的人多了,它的價值自然就會低下來,這樣美元能夠兌換的日元就會減少,在日元幣值不變、美元貶值的情況下,相當於美國貨自動「打了折」,那麼當然有利於美國國產商品實現逆襲。

自從「廣場協議」簽訂之後,美元順利貶值,日元升值,在明眼人看來,就是日貨變貴了,國際競爭力降低,出口也就因此變得艱難起來。

眼看出口不行了,日本政府趕緊盤算接下來怎麼辦,東西生產出來是要賣的,既然出口不行,那麼轉內銷也是一條出路,於是,賣給國內的人,就是這些商品理想的出路。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可日本人也不都是傻子,憑什麼要多買這些多出來的國貨?為了增加內銷機會,日本開始降息,逼迫人民拿錢出來消費。

所謂降息,就是央行讓銀行降低利率。利率一旦降低,銀行存錢的利息就會相應變低,這樣一來,大家一看,存錢也太不划算了,還不如拿出來花掉。

同時,除了降息,政府還增發貨幣,簡單地說就是增加市場中流通的貨幣量。

日本政府打的算盤很簡單,在它的設想中,存在銀行拿不到多少錢,市面上的日元增多後日元也就相應貶值,那麼人們就更不會存錢了,就會把錢拿去消費。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這樣一來,樓市和股市就成了吸引民眾的兩個窗口,尤其是樓市,具體表現為房價迅猛攀升、人民購房欲強烈。

1991年,東京的樓市達到頂峰,每平米平均272萬日元,而東京市區更是高達1450萬每平米,這樣算下來,一套五十平米的房子房價超過五千萬日元,摺合人民幣三百多萬,即便放在現在也是不菲的價格,更何況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在房價崩壞之前,日本樓市的瘋狂讓日本人陷入了「炒房潮」,所有的新樓盤幾乎都要排隊搖號才能買到,如今中國出現過的「房炒不住」,其實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的日本已然有之。

人們貸款買下一間巨額房屋,然後需要做的僅僅是坐等它漲價,而普通上班族則是根本買不起房子的,唯有躺平。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當時日本樓市的瘋狂催生出不少誇張的說法,有人說歐洲70%的高奢化妝品都是日本女性購買的,甚至有人說賣掉東京的房地產,就能買下整個美國。

在這種瘋狂的情形下,如果當年有人說日本樓市很快就要面臨崩壞,恐怕要被人當成傻子來看待。

當時的日本人,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想盡辦法瘋狂買下房子的人,一種是買不到房子扼腕嘆息的人。

但誰也沒想到,僅僅幾年過後,當年春風得意的人與嘆息遺憾的人,境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常言道,想要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一段時間的瘋狂後,日本的製造業率先開始出現問題。當時,第三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上漲後,很多國家開始買不起石油,其中就包括日本。

當時的日本由於日元幣值不斷上漲,製造業的人工費、原料費也在不斷上漲,多重危機之下,日本製造業不得不跑到銀行去借錢,但這時大家才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銀行早就沒有錢了。

銀行的錢去哪裡了呢?很大一部分,當然是被人們借貸拿去買房了呀。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借不到錢沒有資金周轉的企業紛紛開始倒閉,企業的倒閉,給國內生產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接着整個國家受到影響,政府隨之急眼。

這時候,國家又開始出面加息,當時三重野康上任央行行長後,開始了自己的加息之旅,前前後後加息五次。

銀行的利息變高,借錢的人自然就會減少,人們存錢的慾望也隨之變高,市面上的日元開始減少,銀行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血,雖然回血程度並不足以彌補虧損

與此同時,樓市與股市早就沒有人繼續投錢了,房地產泡沫被無情戳破,當時花大價錢買回來的房子開始瘋狂跌價。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對於那些當時買了房子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據說,房價暴跌後,當時一套原本7000多萬日元的房子只需10萬日元左右就能買走。

血本無歸,說的就是當年將錢投入樓市的人,買下來的房子無法脫手,賣不出只能砸到手裡,由於時代不景氣,很多人面臨了失業,房子雖然瘋狂貶值,但債務卻還在,因此債台高築。

很多人一輩子就與房子拴在了一起,傾其一生要為房子還債,這種還債有時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使命,甚至是家庭中兩三代人要共同面對的。

唉聲嘆氣、自殺、躺平,成了這些買房一族生活的標籤。

日本樓市崩盤後的眾生相:買房的人債台高築一生,窮人卻躲過一劫 - 天天要聞

這次的金融泡沫狠狠地傷了日本的元氣,十多年都沒能緩過來。

平成時代,日本動漫和電子遊戲開始大量出現,傷心過度的日本人紛紛投入虛擬的二次元尋找存在感,而泡沫破滅的時間,剛好也是平成時代,於是這代人成了大家口中的「平成廢物」。

對於沒有買房子的人來說,倒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躲過一劫。房價的大幅度下降,讓他們如今不必花費太多的錢,就能夠買下一間足夠生存的房子,對比那些要為房子還債的人來說,他們的幸福指數要高多了。

這無疑屬於時代造成的「陰差陽錯」。

結語: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看罷日本樓市崩盤下的眾生相,怕是只有這句話能夠概括了。

此外,當年看中日本樓市的高利潤而甘願背上貸款「炒房」的人,如今得到這樣的結局,也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那就是:投機者最終是沒有好下場的。


作者:黑貓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