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是共和國73年華誕,各種慶祝文章如過江之鯽,可謂盛況一時,老張整理了一下之前的文案,跟大夥聊聊有關開國偉人們的幾副對聯。
先來看一副郭沫若贈毛澤東主席的聯:
澤色繪成新世界;
東風吹復舊山河。
顯然,上下聯中第一個字嵌的是主席的名字,這種將所嵌二字分置上下聯中第一字的方法,稱為鶴頂格。此聯大氣磅礴,上聯下聯既有氣勢,又富餘韻,可謂直追唐風宋骨。結合主席的一生功業,恰如其分,並無過譽之辭。
第二副對聯是挽周恩來總理的 :
青史千秋,何堪魂去;
寸草春暉,難報恩來。
「寸草春暉,難報恩來」,巧妙化用了孟郊的詩句、並嵌入總理的名字,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景仰和沉痛悼念之情。全聯情真意切,讀來彷彿又回到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那一刻。關於這幅對聯的作者,老張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有個頭緒,知道答案的朋友一定在評論區告訴老張,不勝感激。
第三副聯是關於紅軍的來歷的,在前面的視頻里老張曾介紹過:
痛恨綠林,假稱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
光復黃安,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1927年11月13日,吳光浩、潘忠汝、戴克敏領導了湖北黃麻起義,部隊稱農民自衛軍。14日清晨,起義軍一舉攻克黃安縣城,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黃安縣勞民政府。老百姓敲鑼打鼓,在縣勞民政府門前親手掛起了綉有鐮刀、斧頭的紅旗。當地名士、書法家吳蘭階興緻勃勃,揮毫疾書寫下一副對聯:「痛恨綠林,假稱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副對聯貼在縣衙大門兩旁。表示顏色的10個詞巧妙地鑲嵌在對聯里,唯獨用紅色象徵革命部隊農民自衛軍。該聯首次用「紅軍」一詞來稱呼起義軍,從此,「紅軍」的稱號開始流傳開來。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勝利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5月25日中央發佈《中央通告第五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明確規定:「可正式命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不久,根據中央6月4日「關於你們的軍隊,可正式改稱紅軍」的指示信,毛澤東、朱德正式將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在此之後,全國各地的工農革命軍先後奉命改稱為紅軍,這就是紅軍的由來。
最後這副對聯是老張自己寫的:
小步過河,白貓黑貓成理論;
平生無憾,三起三落挽狂瀾。
這幅對聯採用句內自對的手法,嵌了鄧公的名字,也算是切人切事吧。
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追念先賢,銘記偉人們的千秋功業,是作為後人的我們的應有之義。